名画中隐藏的设计启示
米勒定律
人们在工作记忆中只能保持约7±2个信息项。
核心启示
不要给用户造成信息过载;将信息拆分成小块,以便于理解和记忆。
菲茨定律
目标越大、越靠近用户的焦点,就越容易点击或轻触。
核心启示
当目标更大、更近时,用户选择目标的速度更快,这就是为什么像行动召唤按钮这样的关键界面元素被设计得更大、更醒目且易于触及。
希克定律
人们拥有的选项越多,做出决策所需的时间就越长。
核心启示
通过限制、分组和逐步展示选项来简化选择。当用户面对少量清晰、结构化的选项时,他们更容易做出选择。
泰斯勒定律(复杂度守恒定律)
每个系统都有其无法消除的固有复杂度。
核心启示
好的设计会隐藏复杂度,让用户看到清晰性。差的设计则将复杂度留给用户处理。
雅各布定律
用户大部分时间花在其他网站上,并且偏好与他们已熟知界面行为相似的界面。熟悉的模式能减少学习时间。
核心启示
符合用户期望并采用熟悉模式(如按钮、导航和布局)的界面会让人感觉直观且易于操作。
格式塔原则
我们会本能地通过接近性和相似性对元素进行分组,补全不完整的形式,跟随线条和曲线,并区分图形与背景。
核心启示
界面设计将相关的按钮、图标或文本分组(接近性),对相似元素使用一致的颜色、形状和排版(相似性),让用户在心理上补全布局(如渐进式加载指示器)(闭合性),引导视线沿着对齐的形态和流线移动(连续性),并将主要内容与背景分离(图形-背景关系)。
美感即可用性效应
人们认为更有吸引力的设计更容易使用,即使它们在功能上与视觉吸引力较差的设计相似。
核心启示
有吸引力的视觉元素,如情感化图片、现代UI元素和流畅的动画——能够提升参与度、减少挫败感,并使交互感觉直观,即使功能本身很复杂。
最省力法则
人们倾向于选择实现目标的最简单路径,以最小化心智或体力付出。
核心启示
界面应使任务简单直观,提供清晰的按钮、一致的菜单和简短的内容路径,使用户能够快速轻松地导航和完成任务。
蔡加尼克效应
人们对未完成任务的记忆比已完成任务更深刻。
核心启示
通过使用进度条、游戏化设计和提醒机制,设计可以激励用户完成任务并提升参与度。
峰终定律
这是一种心理捷径,人们主要通过体验中最强烈的时刻(峰值)和最后的部分(终点)来记住一段经历,而忽略总持续时间。
核心启示
通过优化峰值时刻和最终步骤,例如新手引导、错误处理、结算流程和游戏化奖励,界面可以给用户留下积极的记忆,即使体验的某些部分不那么出色。
帕金森定律
该定律指出,工作总会填满所分配的时间。任务会膨胀以占用所有可用时间,而更短的期限有助于提升专注度和速度。
核心启示
通过为任务设定清晰的时间提示、截止日期或进度指示器,设计师可以帮助用户高效地完成操作,减少时间浪费并保持高参与度。
序列位置效应
人们倾向于更好地记住列表开头和结尾的项目,而不是中间的项目。
核心启示
设计师可以在界面、广告或内容布局中策略性地运用序列——将标题或大图放在开头,将重要按钮放在末尾,以确保关键项被注意和记住。
冯·雷斯托夫效应
当多个相似项目一起呈现时,看起来不同的那个更容易被记住。
核心启示
设计师可以通过颜色、尺寸或样式使重要元素(如行动召唤按钮、警报、关键信息或最佳定价计划)与众不同,从而使它们被注意和记住。
多尔蒂阈值
多尔蒂阈值意味着当系统响应在400毫秒内时,用户能保持专注;更慢的响应会打断心流并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核心启示
设计师应通过动画、悬停状态或加载指示器,力求在界面中提供近乎即时的反馈,使用户感觉系统响应迅速、流畅,从而维持参与度。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