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设计师们必须如何适应这一趋势。

如今,大多数沉浸式体验回想起来可能会感觉陈旧乏味。品牌方已投入巨资打造旨在吸引人的空间,然而这些体验都在复制相同的视觉和听觉元素,使得品牌越来越难以脱颖而出。
其根本问题在于技术设计的限制:你可以创造出高度个性化的内容,也可以创造出能同时扩展到数百人规模的内容,但很少能两者兼得。一场巨大的变革即将来临,它将使之前的差距相形见绌,就像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的转变。
多模态人工智能有望消除规模化和个性化无法兼顾的限制,实现真正的多维化、自适应体验,每个人都能体验到完全独特且实时生成的内容。
多模态人工智能——即能够处理并整合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信息模式的机器学习模型——将不仅从根本上重塑设计师所创造的体验类型,还将改变他们的工作方式。能够驾驭这些人工智能系统的设计师将创造出未来的多维体验,实现真正的大规模个性化。
多模态人工智能将如何彻底改变设计
闭上眼睛,想象两个人走过同一个物理空间——一个沉浸式娱乐活动现场——他们每个人在每一个维度上都拥有独特且高度个性化的体验。通过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以及遍布空间的嵌入式传感器等接口,环境会实时适应每个人。这包括视觉、声音、叙事和数字互动。
多模态人工智能可以同时"看到"你的面部表情,"听到"你的语音语调,"读取"你的文本输入,并"观察"你的运动模式。它将这些信息编织在一起,智能地决定如何实时个性化你的体验。拉斯维加斯 Sphere 场馆展示了早期能力,其拥有 17 万个扬声器的 Holoplot 音频系统能够以手术般的精度创建不同的声场。仅相隔几步远的游客可以体验到同一内容完全不同的声音、音调、强度或叙事视角。多模态人工智能将把这种能力向前推进一步,实现基于个人而非区域的、更加独特和个性化的听觉体验。
个性化体验的复杂程度最终将取决于可用的接口能力。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和现有显示屏实现基本个性化,就像目前提供不同语言选项的博物馆语音导览一样。更深入的个性化可能需要可穿戴技术,如替代现实眼镜或高级耳塞,它们可以为每个用户叠加完全不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未来有望实现更加无缝的接口,传闻中由 Jony Ive 和 Sam Altman 合作的设备可能实现情境感知的无屏幕交互,通过手势、语音和环境线索进行响应,技术障碍极小。
"超级设计师"的崛起
创造这些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超个性化沉浸式体验,要求设计师从根本上改变工作方式。这种演变创造了我称之为"超级设计师"的角色,即那些能够跨多种模式指导人工智能系统,以打造统一、自适应体验的创意专业人士。超级设计师成为指挥家,确保体验涵盖每一个元素,而人工智能与专业设计团队一起,负责执行无数个个性化版本。
这种技术转变将代表着向更高层次创意领导力的提升。人工智能负责处理常规执行和大规模个性化,而人类则专注于战略愿景、故事叙述、创意判断以及统筹整体体验架构。
保持领先:设计师生存指南
这并非遥远的未来。设计师们现在就需要适应。那些现在就将自己定位为沉浸式体验人工智能协调者的设计师,将定义下一代物理空间,从适应每位购物者的零售环境,到根据访客兴趣个性化展品的博物馆。
一些行业领导者已开始将人工智能整合到其品牌概念的要素中。例如,欧莱雅和丝芙兰等美妆品牌已经发布了人工智能助手版本,允许顾客在最终购买前"试用"美妆产品或分析皮肤状况。Bloomberg Connects 利用人工智能通过数字应用程序提供的沉浸式音频导览,增强了博物馆对视障访客的无障碍服务。"The Sphere Experience"让客人可以与一个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进行长时间对话。借助多模态人工智能,设计师将能够将这些体验进一步扩展到多个维度,同时影响听觉、视觉、触觉甚至嗅觉。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超级设计师呢?设计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增强自己的技能,以下是我的建议:
立即开始将人工智能融入工作流程。 开始在日常实践中融入人工智能工具。有许多行政类任务,人工智能只需极少的监督即可处理。学习如何有效地提示、指导和优化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熟练掌握多种人工智能平台,了解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
培养跨学科思维。 最有价值的设计师将能够统筹各个维度的体验,而不仅仅是专注于某一个领域。从"制造者"心态转变为"体验指挥家"心态。
重视现有空间的现代化改造。 最大的机遇在于重新构想那些停滞不前的行业,如零售店、博物馆和娱乐场所,利用人工智能驱动的个性化来创造终极的多维体验。
多模态人工智能将使设计师能够构想出更具影响力、能够打动人心、激发灵感并与人们建立联系的空间和体验。那些现在就开始尝试,并着重于振兴停滞行业的人,将会发现自己正处于一场创意复兴的最前沿。人类将指挥机器,创造出我们从未想象过的沉浸式体验。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