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新定义“宠物空间”的设计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它们是我们最柔软的情感寄托。当设计不止于满足功能,更开始关照人与宠物之间的情感连接,空间便拥有了温度。
从武汉的「TWO TAILMATES小狗客厅」为毛孩子打造的欢乐天地,到阿尔巴尼亚那座如艺术馆般治愈的宠物医院,再到北京「悉它之所」对生命终点的温柔致敬——这些空间都在诉说同一件事:
爱需要安放,思念需要形状。
01
TWO TAILMATES小狗客厅
武汉/YOUNG 本样设计

▲内场地
“宠物友好”这一概念的兴起,是社会对伴侣动物态度的深刻转变。它并非由某个单一时间点触发,而是一个伴随社会发展而逐渐演进的过程。“宠物友好”的核心是“双向友好” 。它不单只是允许宠物进入,更是在接纳宠物进入的同时,通过合理的空间设计、服务与规则,保障宠物、主人、其他顾客乃至商家等多方的舒适与安全。

▲宠物使用图
TWO TAILMATES小狗客厅将宠物产品零售、宠物鲜食及宠物洗护三种业态组合。这种组合天然地创造了一个爱犬与爱犬间、主人与主人间的社交生活平台。设计团队需要在170㎡的空间内合理的梳理三种业态之间的关系,同时丰富室内的层次。

▲细部图
项目场地270°视觉开敞。设计团队希望可以保持室内的通透性,将后厨及咖啡吧台放置在室内西南拐角处,同时弱化该区域原始立柱的存在感。

▲细部图
由西南角进入室内主动线,吧台与斜躺卡座之间的滑门将室内外分隔开,保证主人可放心让爱犬在室内自由活动。
动线靠墙一侧满挂货架。由于业主会对零售产品进行换季调整,货架并未采用传统固定式层板或挂杆,所有的层板及挂杆均可随换季而轻松地调整高度及挂杆密度,保证了零售经营策略的灵活性。

▲滑门
西北向商场通道人流量较少,宠物洗护及仓库区域被放置于此,一方面使宠物洗护透明化,另一方面新建的洗护间与室内的共墙可解决因原始户型实墙少而产生的靠墙货架数量不饱和的问题。
共墙处的货架上,部分层板被显示屏替代,当爱犬在美容洗护时,主人可通过显示屏观看。

▲货架
项目室内层高呈现阶梯状,局部可达7.2m,在洗护空间上方设计团队规划了二层景观,构建起室内高低及景观层次。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向室内,都是一个完整且丰富的背景墙面。

▲货架
围绕室内中心立柱,设计团队建立起核心筒。筒内区域可供主人为爱犬举办派对,或是为门店部分经营活动提供私密场地。
室内的动线围绕核心筒展开,非零售区域整体抬高。这个高差使爱犬在抬高区而主人在非抬高区域时,视线高度会比以往更接近。高低区域组成的洄游动线为爱犬们提供了更具趣味的自由奔跑空间。

▲核心筒细节
02
宠物医院,阿尔巴尼亚
Davide Macullo Architects

▲鸟瞰图建筑是最完整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绘制“有意义线条”的技艺——这些线条一旦被转化为墙体与开口,就呈现出建筑师的喜悦、激情与意图。建筑不仅仅是建造结构,更在于创造与生命、文化和自然产生共鸣的有意义的场所。空间不仅应具备功能性,更应唤起情感、激发思考,并提升使用者的福祉。在设计中注入愉悦、魅力与对空间心理的深刻理解。

▲侧视角
这一理念在地拉那的兽医医院项目中得以具象化。激情、热情与远见被转化为一个具象空间。医院柔和流动的外部形式,与平面布局的理性逻辑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奇妙与和谐共存的氛围。

▲俯视图
最初看似简单静态的几何形体——植根于空间心理与人类学原则——逐渐展开为一个充满动感的曲线网络,使这里成为一个真正的“场所”,充满生命与流动感。这些流线型的形式消除了人们对封闭空间的原始恐惧,营造出一种开放而自由的环境。

▲夜间图
这座建筑并非强加于自然之上,而是以流畅、雕塑般的姿态从自然中生长出来。弯曲的结构在地貌中形成涟漪,难以被直观理解,仿佛是有生命的雕塑。医院本身几乎隐于环境之中,难以被识别为医疗设施——人们所遇见的,不仅仅是一座建筑,而是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这个空间被设计为令人愉悦、引人入胜,并且最重要的是,为患病动物而存在——一个令人敬佩的目标。

▲白天
柔和有机的形式与野性粗犷的混凝土之间的对比,不仅带来了实用性,也赋予建筑更深的美学层次。露台与花园并非装饰性的存在,它们作为治疗性空间为“病患”提供光照、空气与自然的联系。

▲舒展的尖端
室内空间的规划也充分考虑到了使用者的心理需求。正如在人类医疗中一样,空间心理学在此同样扮演着关键角色——确保不同物种,尤其是天生敌对的动物,能够感到安全与舒适。猫与狗的空间布局遵循与人类相同的原则:舒适、必要时的分隔、以及对共处的细致考量。

▲室内图
这个项目是更广泛趋势的一部分,代表着阿尔巴尼亚一场智慧与美的机构复兴运动。在向世界敞开大门的过程中,这个国家正面临两种建筑路径的抉择:一种是僵化的、教条化的建造方式,另一种则是更具人文精神、以自然为中心的路径。现代建筑太常试图主宰环境,而不是与之和谐共处,忘记了自然并非生命之外的他物——它本身就是生命。

▲医疗空间
现在,是时候播下尊重阿尔巴尼亚丰富气候、传统与历史的优质建筑种子。兽医医院正是这样一粒种子,它代表着一种从静态纪念性空间,向动态沉浸式空间的转变——一个让生命得以繁衍、生长的地方。
它是对热情匠心、富有远见的委托人与共同愿景的致敬,展现出功能与非凡兼具的建筑实践。它挑战了传统,但更重要的是,它服务、疗愈并启发着人们。

▲医疗空间

▲医疗空间
03
宠物生命纪念空间:悉它之所
北京 / 大料建筑

▲主人与宠物
与前两个案例不同,这个案例以第三方视角讲述这个建筑的重要性,并在最后介绍设计思路。
“毛毛。世上最好的小猫,我的毛毛。”
“我来不及反应,你已经不再冲我嚷嚷或打转,而是安安静静回到你的母星,还我一场大梦初醒。是的,你蒙蔽了我。用三角形的小耳朵,用柔软的肚皮,用很多个夜晚我枕边的咕噜咕噜声,用你仅有的十几年的全部生命,为我遮住漫长人生里的不安,贴住我在残酷世界中剐蹭的伤痕。”

▲概念插画
“我在一层接待区等你洗漱干净。此刻我不想哭也没有笑,只是冷静平淡地观察着旁边的柜子、茶水间装半杯水的杯子,闪着荧荧微光的展陈架和隔开你我的门板,好像这次也是送你去体检那样的短暂分别。柔软的布把我环绕包裹在中间,在这个小空间里,去掉外界的干扰,我终于开始回忆和你有关的所有瞬间。”

▲一层产品区
“我想起那天下午,尘土飞扬的路边,一个阿姨拎着装在纸袋里的你,你的兄弟在她肩头爬来爬去。我嫌你不够活泼,但实在喜欢你奶黄色的皮毛,为你付了30块的卖身钱。这是你第一次蒙我,谁能想到后来你变成了棕红色。回家后,我听说对小猫眨眼是在表达爱,于是对你缓慢挤眼,你冲上来抓伤了我的眼皮。你是真的本分老实不活泼吗?狡诈的小骗子。”

▲楼梯
“他们让我到楼上去见你。每踏一步楼梯我都胆战心惊,生怕你又突然从我不注意的角落冲出来扑我的腿,挡住我的去路,开始耍赖。可你没有。”

▲被安置纪念品的台面
“楼上到处都是植株,脚下是柔软的草坪,但我想你也不会躲在这里。你从未真正去过自然中,也向来对植物不感兴趣,四方形的房间和我,就是你的全部。”

▲薄纱尽头的“云朵”

▲放置宠物的圆形台面
到此第三视角结束,这个项目空间被清晰地划分为三个层次。
地之穴(告别室):位于地下,是一个洞穴般的包裹性空间。这里光线幽微,氛围沉静,是进行最后告别、处理遗体的地方。它象征着入土为安的终点,给予逝者以尊严和安宁。
人之阶(楼梯):连接地下与地上的楼梯,象征着过渡与升华。拾级而上的过程,是情绪转换和思考的过程。
天之窗(纪念堂):地面上的核心空间,顶部开有圆形的天窗,阳光、月光、风雨、落叶都能倾泻而下。时间与自然在此成为设计的一部分,暗示着生命虽逝,但已融入自然循环,获得另一种形式的永恒。

▲宠物告别区
“悉它之所”的成功,在于它彻底跳脱了传统殡葬空间的阴郁与沉重,用建筑的诗意消解了死亡的冰冷。它没有试图让人们忘记悲伤,而是提供了一个可以安全地盛放悲伤、转化悲伤的容器。
结语
设计终究是关于「关系」的艺术。当我们为这些不会说话的家人重新构想空间,实际上是在重新定义我们与它们共度的时光——那些嬉闹的午后,相互依偎的夜晚,乃至不得不说的再见。最好的设计,让陪伴更有品质,让告别更有尊严,让每一份跨越物种的情感,都找到它的归处。
参考资料:1.TWO TAILMATES小狗客厅,武汉/YOUNG 本样设计
https://www.gooood.cn/two-tailmates-puppy-living-room-by-young-design.htm
2.宠物医院,阿尔巴尼亚 / Davide Macullo Architects
https://www.gooood.cn/veterinary-hospital-by-davide-macullo-architects.htm
3.宠物生命纪念空间:悉它之所,北京 / 大料建筑
https://www.gooood.cn/about-love-and-care-land-by-dl-atelier.htm
编辑 | 茂 阳
责编 | 杨卓航
初审 | 袁兆童
终审 | 黄 山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匠山行记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