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的又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逆行人生》,最近引发了热议。

《逆行人生》聚焦了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群体——外卖骑手,这部电影也是每一个在生活困境中负重前行的普通人的写照。

空间

电影《逆行人生》海报(图源:豆瓣)

同济大学毕业的高志垒,原本是个程序员,却在人到中年之时被裁员,于是他“脱下长衫”,成为一名外卖骑手。

高志垒本来以为,自己作为大厂精英去送外卖,简直是降维打击,真干了这行才知道,自己也被困在了算法里。

“您有新的订单了”“您的订单即将超时”“您的订单已被用户取消”……这一声声系统的催促,让电影院里的观众们听了都觉得头皮发麻。

电影《逆行人生》海报(图源:豆瓣)

当年有一个引发全网热议的文章《困在系统里的外卖骑手》,说外卖平台不断压缩配送时间,不断试探骑手们的极限。

其实,外卖骑手们不仅被困在时间里,也被困在空间里。他们除了奔跑在路上,没有自己的空间,在偌大的城市里,竟找不到容身之地。

等餐的骑手们扎堆聚集在餐饮店门口,占用城市步行空间,忍受酷暑与严寒。

在配送的过程中,他们也难免遭遇歧视,一些高档小区和商场禁止外卖员进入。

电影《逆行人生》剧照(图源:豆瓣)

外卖骑手们并不是系统里的数据,他们是一个个为了生活而努力奔跑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除了外卖骑手,城市中还有快递配送员、网约车司机、保洁人员等户外劳动者,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却被主流歧视,被生活驱赶。

难道不应该将他们的需求,纳入现有的空间规划中来吗?

01

我们的城市,有多少可以为户外劳动者遮风挡雨的空间?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比如在设计餐饮空间的时候,能否提前划分出特定的等餐区域?城市中能否设置一些专门供外卖骑手停靠电动车的空间?社区中能否留出可以遮风挡雨的公共空间?

电影《逆行人生》剧照(图源:豆瓣)

好在,今天的城市设计者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

电影《逆行人生》的拍摄地点,就在一个真实的外卖“爱心驿站”的隔壁。

电影《逆行人生》剧照(图源:豆瓣)

这些“爱心驿站”中,有冰箱、桌椅、微波炉、医药箱等设施,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户外工作者可以在这里喝口水,歇一歇,缓解一下疲劳。

上海青浦区的爱心驿站(图源:文明青浦)

初心驿·万象党群服务站位于上海虹桥镇,在大型商场前的绿地里安放了一个亭子形状的公共建筑,外形俏皮,屋顶外挑有3~4米,廊下布置了长凳,外卖骑手们可以在这里停靠休息。

初心驿·万象党群服务站(图源: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摄影:杨敏)

苏州河武宁路桥下驿站,被设计成了两个细长的空间——路南紧贴防汛墙和桥墩,是卫生间和24小时服务设施,路北顺应护坡,改造为一个开放的阶梯式空间,可有多种使用方式。新冠肺炎疫情封控期间,桥下驿站有段时间成了维系城市运转的快递、外卖骑手们的露宿营地。

苏州河武宁路桥下驿站(图源:Archdaily,摄影:杨敏)

上海华东师大一村小区入口,加设了一个空间,白色铝板经过两三次折转,外形像一把曲尺,为进出的居民、快递外卖员、上班族等,提供了一处可以稍事休息的温馨场所。

上海华东师大一村小区入口微更新(图源:上海中森止境设计工作室,摄影:陈旸)

大型公共建筑,也可以为户外工作者们遮风挡雨。建筑师李虎设计的深圳坪山大剧院,就是一个这样的案例。

坪山作为距深圳市中心较远的工业区,平时是工人的聚集地,如果剧院只服务于城市中少数能进剧院的人,那么就与普惠性原则相悖了。坪山大剧院设计有一个环绕建筑的公共空间,任何人都可以享受剧院外围的城市广场,可以从台阶上到屋顶,甚至有一条路可以进入室内。这就是建筑设计传递给每一个普通人的善意。

坪山大剧院(图源:OPEN建筑事务所,摄影:onathan Leijonhufvud)

坪山大剧院市民广场(图源:OPEN建筑事务所,摄影:onathan Leijonhufvud)

02

温暖的设计,只需要一个微小的改变

有同理心的设计可能并不需要花很多钱,搞得很复杂,关键在于是不是有心,能否洞察到人们的需求。

贵州贵阳新开通的252路“惠农专线”公交车,便为每天要出来卖菜的村民们做了贴心的改造,车上装了货架,爷爷奶奶们上车后会把菜筐放在货架和座位上,然后席地而坐。只是一个简单的小改变,便能服务到更多的人。

“惠农专线”(图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从2022年1月起,纽约大都会运输署(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英文缩写为MTA)开始在市区7条公交线路上的140辆公交车上进行试点,在不影响公交车上轮椅使用区域的前提下对公交车进行改造,要么拆除后门旁边的一个座位,要么使用翻转式座椅,腾出部分车上空间供婴儿车停放,这大大方便了带孩子出行的妈妈们。

纽约可以停放婴儿车的公交车(图源:MTA)

韩国地铁的最新设计,则将传统的“面对面”座椅,改成了“背靠背”的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变态”进行偷窥或偷拍,让女性在乘坐地铁的时候更加安心。

除了地铁的座椅换了位置,两侧窗户下方还设置了靠垫,这个设计提高了没有座位的乘客的乘车舒适度,也让小朋友和矮个子的乘客可以用手扶着这里。

韩国地铁(图源:小红书博主@Cheese是只狗)

如果设计能够洞察到弱势群体最隐秘的需求,那么无论它多么微小,都能展现人性中的温情,这才是终极的设计之美。

03

如何设计一座有爱的城市?

怎样的城市才是有爱的?从来不是城市中的精英所决定的。

很多设计师都有一种“超级英雄”的情结,觉得自己可以拯救别人。但是这个社会还存在众多平凡的人,当我们探讨城市规划、空间设计的时候,应该倾听这个庞大群体的意见。

(图源:pixabay)

建筑师何志森几乎每天都会经过菜市场、城中村、垃圾站、地铁口、桥底下、街心公园,他每天用手机记录下各类人群使用这些空间的方式。他相信,设计的起点一定是人的需求,然后才是技术,他相信他所记录的日常,最终都会转化为设计的灵感。于是他带着他的学生走上街头,为卖冰糖葫芦的阿姨改造了一个带厕所的摊车,为城中村的盲人设计了他们能“看”懂的地图,为露宿街头的人改善空间……

(图源:unsplash)

有一个法国建筑师在非洲,看到非洲妇女们都用最原始的方式从井里打水背回家,他决定帮每家每户设计水龙头。但非洲妇女们上街游行反对这个决定,因为她们所有的日常交流,谈八卦、倾诉情感、吐槽老公……全都是在水井旁发生的,这是她们唯一的情感交流空间,不能被剥夺。

(图源:https://watercharity.com/sandu-district-water-project-gambia)

建筑师马岩松也讲过一个类似的例子,前几年北京老城区胡同里整治“拆墙打洞”引来诸多争议,很多精英人士认为这样做不对,把洞堵上胡同就没有活力了,但很多胡同里的居民却说,他们想要安静一点,他们是支持政府的。在马岩松看来,城市建设中有一些“知识分子”,他们常在没有参与到具体社区生活的情况下发表意见,这是很不合理的现象。

(图源:unsplash)

一座“有爱”的城市的基础,是完善、包容、合理的公共设施。如果更多的普通人能参与进来,表达他们的真正需求,那么城市才会是所有人的城市。城市设计者应用饱含人情味的手笔,融化钢筋水泥的冰冷丛林。

结语

电影《逆行人生》剧照(图源:豆瓣)

我们无法阻止科技的进步和效率的提升,作为城市的设计者,只能用关怀去适应变化,为在外面奔波的人,创造更好的城市环境。

也呼吁每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都能参与到对城市空间的思索和建议当中,勇敢发声,说出你的需求。

如果每个人都投入一点努力,那么我们的城市将会更美好一些。

希望每一个努力奔跑的人,都能被看见、被尊重。

参考资料

《外卖骑手:除了时间,谁来关注他们的空间问题?| 建筑精杂谈》(公众号“一只建筑精”,作者:尤加利叶丶)

《何志森:城市跟踪者》(一席演讲)

作者:孙琬童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凤凰空间

精选文章:

赞成还是反对?设计专家对巴黎2024奥运会品牌的评价

时尚:2024 年秋冬系列的标志性造型和趋势

未来主义建筑典范:令人眼花缭乱的结构勾勒出未来景象

看到却吃不到,这是在挑战水果渲染天花板?

垂涎三尺!瑞典食品连锁店 Dirty Vegan 的品牌设计充满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