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夏天因为晒黑而走红的“雪王”吗?如今天气一降温,它又换上了东北大花袄出来炸场,营销一次接一次火爆,门店一家接一家开,逼得喜茶奈雪纷纷降价开放加盟,放下身段加入下沉市场的争夺。

3块钱一根甜筒、4块钱一杯柠檬水,简单粗暴的大红招牌大白字体,大部分人都以为它“low”到不可能赚钱,但蜜雪冰城却实实在在凭借2万多家门店、100多亿年营收和19亿净利润在国内茶饮品牌中一骑绝尘!这对于我们这些天天要“高级”、讲“调性”的设计师来说,简直是一种无声的“嘲笑”!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雪王”如此普通却又能如此自信?小编买了一百杯奶茶终于提炼出“雪王”的灵魂成分——“情感化设计”。

WHAT

所谓“爆品”,必然是因为它唤起了极大多数人的共同回忆和情感共鸣。看起来并不是很有设计感的“雪王”,就像每个人童年都堆过的那个“丑萌”小雪人,回忆满满又乐趣多多,这种天然“高国民度”最适合大范围传播。

于是它一会儿穿着汉服空降洛阳,一会儿飘在潍坊风筝节的上空,甚至血淋淋出现在万圣节cos现场,都毫无违和感,就没有它挤不进去的圈。社牛就是这样善良,各种花式耍活不过就是为了搏大家一笑。

小成本大快乐,这就是唐纳德·诺曼所提出的“情感化设计”,一种以关注用户内心情感诉求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使用户从生理、心理和精神理想方面能享受到产品的社会价值,从而让他们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

“认知赋予事物意义,情感赋予事物价值”,翻译成中文就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做设计不仅要照顾产品好看(本能层)、好用(行为层),还要照顾到用它的人开不开心、满不满意、幸不幸福(反思层)。

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次

陈果老师告诉我们,你深爱的,往往就是你渴望成为的自己,你喜欢的不是对方的灵魂,而是你自己身上和他相似的那部分。如何让你的用户感受到这个部分,就是情感化设计所要追求的目标。当你的设计加深了用户的自我满意度,爱就产生了,从而交易也产生了。

WHY

为什么要情感化设计?当然是因为现代人啥都不缺就缺感情了!

在这个饱暖思“情绪”的消费社会,可替代的商品选择变得多样甚至过剩,“我开心”就变成了唯一的要紧事。疫情、战争、经济危机、气候变化等等一系列环境压力,更是让人们的消费选择从“性价比”加速转变到“心价比”,如何释放压力、安放情绪、疗愈心灵才是花钱的最大动力。

比如酱香拿铁、Fendi牌喜茶,一看就知道是商家“套路”,为什么还那么多人争相排队买单晒朋友圈?因为花一杯咖啡奶茶的小钱,就能买到茅台、Fendi的高价值品牌格调,还能买到在上班摸鱼之时争相炫耀的快乐,不香吗?

这叫什么,这叫“情绪价值”!从盲盒卡游到多巴胺穿搭,从育儿式养宠到寺庙生意,新一代消费者热衷于“上头”,他们期待的是能够产生情感共鸣、能够参与其中、能够自我表达的产品。情绪价值,正在变成消费市场的刚需和掘金密码。

而“情感化设计”正是用来回应这一需求的方法。正如原研哉所言,“设计师先不要急着画草图,而是先想想使用者的感受”,这种方法以用户的情感和情绪作为出发点,以设计为手段在产品中“埋伏”一些种子,去触达、唤醒、引导、诱发用户内心的情感活动,从而形成对产品的认识、喜爱乃至上瘾。

原研哉为无印良品设计的“暖棉”内衣全新视觉海报,一改以往的性冷淡风,走起了“暖男”路线

HOW

关于情感化设计的方法论,网上总结教学的有很多,基本上就是强调要体现趣味性、参与感、人性化、个人价值和精神归属,实现情感共鸣和情感关怀。道理嘛其实设计师都懂,但是真正在做的时候到底怎么运用呢?

“雪王”身上就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即找到痛点、制造痒点、点燃嗨点。

痛点,是用户的底层情绪。正如网友调侃的“我不嫌你穷,你也别嫌我LOW”,蜜雪冰城就是精准击中了年轻人“快要喝不起奶茶”之痛,瞄准下沉市场,从价格到品牌LOGO、色彩体系、声音系统无一不“草根”到极致,就是让你不用任何犹豫自卑就可以放心进店购买,给足用户“安全感”和“亲和力”。

痒点,并不时刻存在于日常中,但一旦被激起就会让人欲罢不能。“雪王”最擅长的“套路”,就是和年轻人们玩在一起,时不时在互联网世界造梗玩梗,带着他们“发疯”。一回生二回熟,一起玩多了自然就有了感情,忍不住要互相“调戏”一番,给足用户“陪伴性”和“依赖感”。

嗨点,则是让人彻底“爽快”、放纵的点。要说“雪王”的一夜爆红还要归功于它那首三句歌词来回倒的主题曲:“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这首歌的“魔性”在于直白和留白,正如蜜雪的品牌形象一样,简简单单坦坦荡荡,仅仅传递一种氛围,把更大的创作空间留给用户,让每个人当下的感受都能够找到“存在感”和“归属感”。

小至一杯奶茶、一个沙发甚至一张网页,大到一辆车、一栋建筑、一座城市,倘若你仅从产品本身去思考如何创新,那设计不过是一门“工艺”。但如果你开始思考并唤醒设计中情感的价值,赋予产品一个内在的灵魂,使其拥有与人交流、建立连接的能力和“人格”,那么设计便开始有了“哲学”。

精选文章:

建筑界这么多“黑话”,忽悠了谁?

美拉德色的颜料来源,竟是木乃伊?

极简包装的魅力,为什么我们钟情于极简?

高奢品牌都在玩的围挡营销,是新晋流量密码?

“美丽”的设计绝不是华而不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