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并非始于像素或形状,而是始于大脑如何感知颜色与情感。

作为设计师,我们都深知心理学如何深刻地塑造着我们的工作。毕竟,我们创造的一切都是为了供人使用,而用户的感知和体验才真正定义了我们的产品。我们倾听用户,力求让他们与产品的互动尽可能轻松、直观。

我撰写本文的目的不仅是分享理论,更希望在设计社区内开启一场对话,交流观点,挑战假设,并探索关于设计与人类心智如何真正互动的新思维方式。

在我们深入具体的实践和理论之前,我想先为我们将要探讨的设计中的心理学奠定一个基础。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简而言之,根据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情感和感知的科学。对于我们设计师而言,它提供了一个视角,帮助我们建立假设并创造有意义的概念。但我认为至关重要的是要记住,正如设计委员会在其论文中提到的,设计本身既不仅仅是结果,也不仅仅是目标,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整合来自许多不同学科的方法和理论。

设计委员会对其双钻设计创新流程的可视化呈现。

无论我们的假设看起来多么吸引人,无论它们是基于前沿研究还是成熟的原则,只有当我们在倾听用户、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并相应地迭代我们的解决方案时,对用户而言的真正价值才会出现。

因此,我们在此讨论的内容非常适合构建设计假设,但绝不能误认为是这些假设的最终证明。现在,让我们更仔细地审视这些色彩心理学的概念。

我们的大脑如何感知颜色

我认为我们有时低估了颜色在界面和设计中的意义及重要性。然而,我认为颜色是设计本身最关键的方面之一。我想引用两篇科学论文《根据脑磁图估计人类视觉感知的时间》和《早期循环反馈在挑战性条件下促进视觉物体识别》的研究结果来支持这一观点。

我们对颜色的感知始于光线击中视网膜并激活视锥细胞的那一刻,每种视锥细胞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随后,信号被直接发送到边缘系统,这是大脑负责情绪反应的部分。

这个结构的进化远早于负责理性思维的新皮层。换句话说,在我们的逻辑大脑甚至还没参与之前,我们的情绪大脑就已经对颜色做出了反应。边缘系统还将情绪与记忆、动机和本能联系起来,这解释了为什么颜色能瞬间触发感觉、联想甚至行为反应。

换句话说,我们的大脑进化出了先于形状或内容处理颜色的能力,而且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绕过处理理性思维的新皮层完成的。

这意味着,在用户甚至开始有意识地识别形状或阅读文本之前,他们就已经对屏幕上的颜色产生了情绪反应。

当然,在研究中我们谈论的是毫秒级的时间,但对我来说,即使是一个快上四倍的反应也是一个巨大的差异。这提醒我们,颜色不仅仅是为了装饰设计;它为用户如何解读后续的一切设定了情感基调。

让我们看一个例子。我将向你展示一系列示意图像,它们类比了我们大脑感知视觉信息的过程。

颜色的感官知觉

在光线击中视网膜后的最初0到50毫秒内,视锥细胞对波长做出反应——这是纯粹的物理过程。在这个阶段,你的大脑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信号刚刚开始它在视觉通路中的旅程。

初步颜色处理

在刺激后大约80到120毫秒,你的大脑将颜色分离为一个 distinct 信号。一种纯粹的颜色感觉形成,同时伴随着情绪反应——因为信息已经在边缘系统中进行处理。你看到了红色。这是一个强烈的视觉刺激,这就是为什么我的元素已经吸引了你的注意力。

示例由 Maxim Shevchenko-Tymchuk 创建。

形状、轮廓和运动分析

在大约150到200毫秒时,大脑开始计算几何形状、边界、纹理和深度。在这个阶段,信息仍然是碎片化的。大脑只是检测到了一个矩形和一组其他视觉元素,但尚未形成完整的图像。

物体与情境识别

在大约200到300毫秒之后,信息在联合皮层中被整合——这是我们认识到我们看到的是什么的时刻。这可能是一个通知。

认知评估

从你看到那个按钮的时刻起,大约300到450毫秒之后,理性处理过程才开始。新皮层解读其含义。一个带有"错误"文字和警告图标的红色横幅——这意味着系统出了点问题。

所以,我希望你注意到一点:当你因为看到红色而感到一丝警觉时,你的大脑仍然需要另外200到300毫秒才能完全解码实际发生了什么。

精选文章:

Netflix 的人工智能豪赌:用生成工具改写好莱坞的游戏规则

2025年迪拜设计周纪实:创意在沙漠背景下绽放

2026年将流行的8大照明趋势

究竟是什么造就了真正的好设计?我们来告诉你!

5个最热门且看似可行的AI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