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用户体验,发生在嘈杂的地铁上、碎裂的屏幕前、低带宽的网络中,以及充满沮丧、疲惫或一心多用的时刻。

大多数数字产品(包括网站)都是在理想环境下设计的:良好的Wi-Fi、高分辨率显示屏、满格电量,以及处于安静环境中、专注的用户。界面原型在网速快、光线佳的清晰显示器上制作完成,测试人员在可用性实验室中遵循明确的指示,边缘情况则被视为例外。

但任何构建过大型数字产品的人都知道:现实生活并非如此。

实际上,用户体验是在嘈杂的地铁、碎裂的屏幕、低带宽的网络,以及充满沮丧、疲惫或一心多用的时刻中展开的。为“普通用户”做设计,只会导致产品在许多常见日常场景中让许多人无法顺畅使用。

在假设用户处于最佳条件下进行设计,会带来一连串盲点。例如,你可能假设每个人都使用台式机,而事实上许多人仅依赖移动设备。全球超过60%的互联网用户主要通过移动设备访问网络——其中许多人只使用手机。

另一个例子是假设光线始终适宜。眩光和低光环境其实很常见,不仅出现在屏幕紧邻超大窗户的办公室,也出现在用户手持设备的各种场合。想想你自己的日常:假设用户总能全神贯注是不现实的——人们常常分心、匆忙或有压力——并且随时随地浏览查找信息是再普遍不过的事。

在可用性测试中,即使设计得再好的流程也可能在不理想的情境中失效。以一个简单的登录界面为例:如果有人站在拥挤的车厢里,手指不太灵活地输入密码,它可能瞬间变成挫败感的来源。暂时的视觉挑战——比如屏幕上的阳光眩光——会让操作更加困难。而就在你以为完成时,突然又跳出一个双重认证步骤。这种情景实在太常见了。

UX设计师需要了解真实用户的哪些方面

要打造真正为人所用的界面,我们必须接受事情并不总是整洁或可预测的。真正的可用性意味着深入各种混乱——不同的设备、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绪——并以一种能从混沌中带来清晰度的方式做设计。

那么该如何实现?首先从倾听开始,在真实环境中测试,并坦然舍弃那些看起来不错但用起来不对的东西。

多样化的使用场景

人们并不总是按你期望的方式使用网站。有人可能在会议间隙短暂查看数据面板,另一个人可能在午休时使用购物应用,而学生可能用着屏幕破裂的旧平板访问教育网站。

在做设计决策时,你应该始终思考:“这能在混乱的现实环境中正常工作吗?”用户能否快速、自信、无需反复犹豫地完成这项任务?

设备的碎片化

并非每个人都拥有最新款的手机或高性能笔记本电脑。许多人使用中端移动设备、共享笔记本或公共Wi-Fi,因此你的设计必须适应这种情况。这不仅关乎把屏幕缩小,还关乎根据具体情况对内容和功能进行重新排序。

网络不稳定与加载速度

假设网络始终高速是UX思维中的一个重大缺陷。用户经常会遇到延迟、断线或流量有限的情况。渐进式加载、离线状态和缓存不仅仅是技术功能——它们也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

当用户困在只有一个旋转加载图标、没有任何反馈的界面时,他们不会只怪网络——他们会怪应用本身。

认知负荷与情绪状态

用户是带着情绪来的。焦虑、疲惫、不耐烦、怀疑。当你带着同理心做设计时,你会考虑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通过更好的UI层次结构、渐进式信息呈现和容错流程(如撤销、自动保存或重新操作选项)来减轻认知负荷,可能就决定了用户是感到愉悦还是放弃使用。

可访问性与包容性

暂时性、情境性和永久性的障碍都会影响交互。强烈的阳光可能影响视觉,抱着孩子可能限制操作能力,阅读障碍、多动症或焦虑可能影响理解。

可访问性关乎尊重和实用,而为残障人士设计良好的UX,往往对每个人都更好用。

超越理想场景的设计方法

认识到问题只是第一步,真正的工作从这里开始:

• 情境调研(Contextual inquiry):在用户的实际环境中观察他们,而不是在实验室里。这能让你洞察物理、情绪和环境上的限制,并揭示你的产品如何融入他们更广阔的生活场景中。

• 设计压力测试:尝试在3G网络下、在碎屏设备上、戴着手套、匆忙之中,甚至闭着眼睛(使用读屏功能)使用你的应用。这些摩擦测试能暴露出受控环境下隐藏的体验缺陷。

• 包容性用户画像:我们都知道“完美路径用户画像”不切实际。纳入边缘案例:识字量有限的用户、使用读屏软件的用户、单手操作产品的用户。

• 可访问性审计:使用WAVE或Axe等工具进行真正的可访问性审计,但也要邀请依赖辅助技术的真实用户进行测试。

• 错误状态与空状态设计:大多数设计只关注成功场景,但产品的成熟度体现在它如何处理缺失、故障或被误解的情况。一句清晰的错误提示,或为空白面板设计的周到引导流程,都能帮助用户更安心地使用。

• 移动优先与离线优先设计:从最受限的环境开始设计,能迫使团队更好地进行优先级排序。如果它在没有网络的低端移动设备上都能用,那么在任何地方都能用。

重新思考UX的成功标准

当我们衡量成功时,转化率或跳出率等指标固然重要——但用户的信心同样关键。他们能否从错误中恢复?是否感到一切尽在掌握?

当你为现实场景做设计时,要明白你无法让一切完美运转,但你可以让你的设计系统变得灵活。模块化的UI元素、健全的反馈机制和强大的信息架构,都能帮助用户在混乱的现实条件下成功使用产品。

下一次,当有利益相关者问“怎么会有人那样操作呢?”时——请先停一下。也许在可用性实验室里不会,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行动迅速、会犯错误,他们只希望东西能正常用起来。

精选文章:

纹理木质家具:17件为空间增添建筑美感的特色家具

2025年平面设计趋势:视觉创新年中更新

人工智能 T 恤设计教程:利用 AI 打造专业设计

人工智能室内设计突然兴起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保持一致性:在痴迷于新奇事物的世界中保持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