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耍超越了其休闲维度,展现为一种社会性行为,鼓励孩子们学习、互动、发挥创造力并与他们的空间环境互动。正如约翰·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中指出的,它是文化的基本元素,孩子们在其中建立联系并探索共存的方式。当游戏空间的建筑排斥某些身体或参与模式时,集体体验就会变得支离破碎,并失去其部分意义。因此,以包容性为理念进行设计,意味着认识到游戏的实际价值在于其被每个人共享的潜力。

在这种关系中,游戏性引入了动态和虚构情境,邀请我们探索栖居世界的另类方式。与此同时,建筑提供了物理和感官框架,使这些可能性得以展开,游戏设施则充当了二者之间的纽带。尽管游戏自人类社会起源以来就已存在,但直到19世纪中叶,弗里德里希·福禄贝尔以幼儿园概念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才为将游戏理解为一种具有塑造性的教育活动奠定了基础。

花园与游戏空间 / Moneo Brock Studio,西班牙。图片 © Belén Moneo Feduchi

后来,在20世纪,野口勇和阿尔多·范·艾克设计了促进社会互动和创造力的游乐场,通过鼓励自由探索、运动和身体参与的构筑塑造环境。这些开放的场景让孩子们能够征服公共空间,自由活动、进行实验并取得对环境的主导权,创造出支持多样化游戏风格和参与模式的氛围。

克鲁格广场,设有阿尔多·范·艾克设计的游乐设备。图片 © 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在此基础上,儿童空间的塑造正通过关注普适性的当代方法不断演进,反映了拥抱身体、运动、能力和体验多样性的视角。这种方法使所有身体都能无障碍地享受游戏的乐趣,创造出每个人都能不受阻碍、无障碍参与的空间。

帕科·桑切斯公园 / Dig Studio,美国。图片 © David Patterson

在游戏景观中应用通用设计原则

可达性是游戏空间的一个基本方面,它使所有儿童都能移动、互动和参与。包容性游乐场更进一步,依靠通用设计原则来创造开放和灵活的环境,自然地接纳多样化的身体、运动以及身体和感官的多样性。物质性、氛围和空间动态的结合促进了共享体验,邀请每个人一起玩耍,没有等级或区分。

例如,设计具有地面层通道的游戏元素或空间,可以让站立的儿童和使用移动辅助设备的儿童在同等使用条件下享受乐趣。在设备上或设备内融入适应不同身体姿势的支撑物,以及提供在意外移动时保持稳定性的表面,将每个元素转变为互动的媒介,促进无物理障碍的探索、运动和游戏。

巴里吉游乐场 / Antonio Abrão Arquitetura,巴西。图片 © João Vitor Sarturi

虽然游戏的物理维度仍然是基础,但增加各种刺激(物理、感官、认知和社交)可以丰富体验并创造多层次探索。这反映了使用的灵活性原则,该原则旨在创造拥抱神经多样性的环境,适应不同的能力、兴趣和互动模式,在同一空间内提供多样化的路径和体验。

Kampung Mrican 第一阶段和 Pringwulung 微型图书馆 / SHAU Indonesia。图片 © Instansi Direktorat PKP

其他策略包括分析游戏元素之间的距离、创建休息区,以及提供用于活动和休闲娱乐的设备。这些方法遵循低体力消耗的原则,让每个人都能参与而不限制体验。这些例子展示了通用设计原则如何指导游乐场的规划。通过深思熟虑地应用这些策略,空间可以容纳多样化的身体、运动和互动方式,将游乐场转变为更丰富、更能回应用户需求的体验。

休闲体育公园 / RS+ Robert Skitek,波兰。图片 © Tomasz Zakrzewski

包容性游戏的未来及其文化和社会影响

关于包容性的视角正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框架涌现,其意义超越了游乐场本身,强调了多样性以及社会与空间体验相互关联的本质。随着城市的发展,它们的目标不仅是满足功能需求,还要预见一个包容性成为社会生活核心的未来,将游戏空间定位为集体变革的催化剂。

从宏观尺度转向微观尺度,很明显城市面临着单靠包容性游乐场无法解决的挑战。当这些场所被精心融入城市和社区肌理时,它们可以成为连接邻里、代际和文化的社交中心,促进自发的协作式相遇。为了增强这些互动,游戏空间可以融入感官和技术刺激,例如响应运动的表面或互动装置,使不同身体和能力的人能够探索空间并与之互动。

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感官建筑。图片 © Eric Bronson/Michigan Photography

未来存在许多可能性,因为我们认识到建筑环境在演变,我们也随之演变。建筑包容性的未来反映在休闲娱乐方法的进步上,从福禄贝尔使用游戏化学习,到近期的策略,如野口勇对探索的关注和范·艾克将活动融入城市文脉,这些都为现代游乐场的演变奠定了基础。如今,当代设计实践不仅将游戏景观塑造为开放场所,更是将其打造为灵活、包容和适应性的空间,拥抱身体、运动和体验的全面多样性。

沙丘游乐场 / Bureau Druzhba,俄罗斯。图片由 Bureau Druzhba 提供

精选文章:

请停止称它们为“软技能”:AI时代的人类核心能力

2025 年十大品牌趋势:塑造真实且有使命感的品牌

建筑展馆:以小结构带来大冲击

10个“新鲜”设计趋势,我们毫不羞耻地从过去偷来了

编织的未来:设计师在产品设计中重塑编织艺术的五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