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乐队的兴起正在引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而音乐人的工作机会却可能因此减少。
无论是Velvet Sundown的1970年代风格摇滚,还是乡村音乐项目“Aventhis”和“The Devil Inside”,这些完全由AI创作的乐队在流媒体巨头Spotify上的播放量已超过百万次。
目前,除了法国的Deezer,尚无主流流媒体平台明确标注完全由AI生成的曲目。与此同时,这些歌曲的制作人往往难以联系。
“我感觉我们正处于一个无人真正谈论此事,却已深有体会的境地,”音乐制作人、作曲家和表演者Leo Sidran表示,“未来将会有大量音乐作品发布,而我们无法分辨是谁创作或如何制作的。”
这位奥斯卡获奖艺术家认为,AI音乐的崛起或许反映了某些音乐类型已变得“千篇一律、公式化”。
制作人兼作曲家Yung Spielburg在Imagine AI Live播客中表示,AI凸显了人们在“被动”聆听(如做其他事情时播放的背景音乐)与“主动”聆听(粉丝关注艺术家表达的内容)之间的巨大差异。Spielburg相信,音乐人将在“主动”听众群体中胜过AI,但在那些做饭或处理琐事时播放的背景音乐领域,他们将面临巨大压力。
Spielburg预测,如果听众无法分辨哪些歌曲是AI制作的,出版商和唱片公司很可能会选择无需支付版税的合成乐队。
“AI已经进入音乐产业,并且不会消失,因为它既廉价又便捷,”美国罗文大学副教授兼音乐产业高管Mathieu Gendreau表示,“这将使音乐人谋生变得更加困难。”
罗切斯特大学音乐学院教授Dennis DeSantis指出,音乐流媒体平台的歌单中已经充斥着大量标注为“艺术家”却查无此人的氛围音乐。他补充说,AI生成的配乐已成为电影、电视剧、广告、商店、电梯等场景中极具诱惑力的低成本选择。
AI将主宰一切?
作曲家Sidran表示,自去年年底以来,他和音乐行业的同行们发现工作机会大幅减少。“我怀疑AI是主要原因之一,”这位“The Third Story”播客的主持人说道,“我有种感觉,许多原本会找我创作原创音乐或从作品库中挑选音乐的客户,现在正用AI来解决这些问题。”
从电吉他、合成器到多轨录音和声音调制器,技术一直在塑造音乐产业。但与这些为艺术家提供新工具和技术的创新不同,AI可能导致“绝大多数艺术家失去可持续发展的机会”,著名伯克利音乐学院教授George Howard警告道。
“AI带来的挑战与历史上任何技术革新都不同,”Howard说,“而且很可能是一场零和博弈。”他希望法院能在艺术家与生成式AI巨头的法律纠纷中站在艺术家一方,因为这些AI模型模仿了他们的风格或作品。
Gendreau认为AI音乐将长期存在,并教导学生在成为艺术家的同时也要具备企业家思维,以在行业中生存。Sidran则建议音乐人突出自己的独特性,避免在作品中落入俗套,因为“AI早已能做到这些”。
至少目前,音乐人还应抓住现场演出的机会——毕竟AI乐队尚未登上舞台。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