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打开某个应用时感叹“这界面真美”——随后却眯着眼费力辨认文字或寻找按钮?朋友,这正是2025年设计界面临的微妙平衡。

今年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推出全新设计语言液态玻璃(Liquid Glass),整个设计圈为之一振。它流畅、极简、充满优雅感。但与它的近亲新拟态(Neumorphism)一样,也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在美学创新与可达性、可用性之间取得平衡?

让我们深入探讨。

何为液态玻璃?

想象一个由光与水雕琢而成的界面——这正是苹果试图通过液态玻璃传递的质感。它包含磨砂半透明效果、柔和反光、轻盈的景深(无需厚重阴影),以及丝滑的动态交互。

苹果将其描述为“一种更具表现力且直观的界面,灵感源于光线与材质的自然互动”。这一设计语言已全面登陆iOS 26、macOS Tahoe和watchOS 11,为苹果生态系统赋予统一而现代的焕新质感。

但问题在于:尽管视觉惊艳,液态玻璃仍面临着新拟态初现时的同类挑战。

图片来源:Unsplash|摄影:Mimo Rahman

新拟态:柔软UI的开端

新拟态(Neumorphism,New Skeuomorphism的合成词)以柔和的阴影、微妙的渐变和仿佛从界面中微微浮起的按钮为特征。它极简、富有触感,且视觉舒适。

然而设计师很快发现:效果图中惊艳的设计,在现实中往往表现不佳。低对比度导致文字难以阅读,按钮边界模糊。无障碍倡导者对此提出质疑——这完全合理。

但新拟态仍具有开创性意义。它证明界面可以更自然、更柔和,更能引发情感共鸣。而今,苹果通过液态玻璃将这一理念进一步升华。

二者的核心差异

液态玻璃与新拟态都追求柔软质感与层次感,但存在以下关键区别:

美学:新拟态通过柔和阴影与细微3D效果呈现浮雕般的触感;液态玻璃则采用磨砂玻璃效果、半透明与反光,营造更流动、光感响应的视觉。

交互:新拟态的按钮如同物理凸起或凹陷;液态玻璃的交互则更流畅,能响应光线与动态变化。

可读性:新拟态常因低对比度影响文本辨识;液态玻璃虽改善对比度,但在复杂背景下仍存挑战。

设备支持:新拟态多用于移动端与网页;液态玻璃则覆盖iOS、macOS和watchOS全生态。

本质上,液态玻璃是对新拟态的优化升级,加入了更灵敏、性能感知的设计逻辑——但设计师仍需警惕无障碍问题。

一个残酷的事实:如果用户无法使用,再美的界面也毫无意义。

液态玻璃与新拟态都可能存在低对比度、操作暗示模糊和视觉干扰问题。因此,设计师必须主动采取以下措施:

✅ 优先保障对比度

若使用半透明背景,确保文本与图标符合WCAG 2.1可读性标准。磨砂玻璃面板虽酷炫,但绝不能与背景融为一体。

✅ 明确操作暗示

按钮必须像按钮。极简风格虽诱人,但用户不应靠猜测判断可点击区域。

✅ 提供模式或主题切换

苹果的全系统深色模式与无障碍设置是优秀范例——设计时应预留灵活性,允许用户调整对比度、简化视觉或切换高可见度布局。

✅ 真实用户测试

尤其需要涵盖视障或认知差异群体。设计师在Retina屏幕正午光线下的完美方案,可能是夜间屏幕朗读用户的噩梦。

图片来源:Unsplash|摄影:Sumudu Mohottige

如何明智运用这些风格?

液态玻璃与新拟态完全能与优秀用户体验共存,关键在于克制而有意图地使用。以下场景尤为适合:

引导流程:搭配柔和转场与沉浸式叙事

小组件与卡片:磨砂背景突出数据而不破坏布局

音视频类应用:强化氛围与情绪表达

状态仪表盘:轻柔阴影辅助信息层级分组

但切勿为美学牺牲清晰度。设计不是为艺术而艺术——它是沟通工具,而清晰永远至上。

最终思考

液态玻璃是UI设计的一次惊艳飞跃,将优雅、情感与技术革新融为一体。但如同所有趋势,唯有谨慎运用方能发挥其价值。

作为2025年的设计师,我们的使命是创造既美丽又包容的体验。大胆拥抱柔和的阴影、磨砂面板与梦幻转场吧——但永远别忘了屏幕另一端真实的人。

精选文章:

新粗野主义:大声打破规则

自然灵感与有机设计:回归本源

腾讯开源3D场景生成AI"混元世界模型1.0"

空灵优雅:揭秘Christine的AI艺术世界

微软测试在Copilot中将图片转换为3D模型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