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深入探讨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建筑世界,回顾这位现代主义大师的生平与代表作。这位20世纪极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以“少即是多”的理念闻名于世。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1886–1969)是一位德裔美国建筑师,他的名字与晶莹剔透的玻璃摩天大楼以及那句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格言“少即是多”紧密相连。事实上,“密斯”(他常用的简称)不仅是20世纪中期建筑设计的奠基人,更通过其丰富而富有影响力的作品,成为20世纪美国企业美学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象征。
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肖像,1934年
(图片来源:Hugo Erfurth)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是谁?
密斯出生于德国亚琛,原名玛丽亚·路德维希·米夏埃尔·密斯。他曾在彼得·贝伦斯的工作室工作,后与包豪斯建筑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和勒·柯布西耶共事,最终开创了自己的道路。他特意在姓氏中加入荷兰风格的“凡·德·罗”,以增添一丝贵族气质。这种对个人品牌的有意识塑造,在当时建筑师中可谓独树一帜。随后的职业生涯中,他创作了许多标志性建筑,稳固了其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建筑师之一的国际地位。
然而,随着近年来对现代主义的重新审视,人们对密斯的评价也摇摆于赞美与批评之间。作为男性主导的建筑界的典型代表,密斯的作品被贴上了傲慢、浮夸甚至大男子主义的标签(他的长期合作伙伴、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师莉莉·赖希在历史上长期被忽视,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印象)。密斯沉默寡言且毫不妥协的性格,使他在生前既备受尊敬,又饱受争议。尽管如此,他作品中的完美细节、精准比例和永恒美感——无论是钢管结构的巴塞罗那椅,还是纽约西格拉姆大厦的锐利之美——依然令人难以抗拒,尽管他本人的现代主义自负如今已显得不合时宜。
巴塞罗那椅,摄于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馆内
(图片来源:Sandro Maggi architetto)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简史
密斯在父亲的石匠作坊中长大,通过绘制装饰和建筑细节踏入建筑领域。在柏林期间,他进入彼得·贝伦斯的工作室,学习了结构、比例与工业的力量。
与同行不同,密斯避开了意识形态宣言。他早期的作品,如20世纪20年代的玻璃摩天大楼提案和斯图加特魏森霍夫住宅区项目(1927年),以空间语言表达:干净的线条、平屋顶和极简手法。在巴塞罗那馆(1929年与莉莉·赖希为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设计)中,他的理念达到了惊人的一致性:墙壁如悬浮的平面,空间由材料、光线和精确性定义。
布尔诺的图根哈特别墅启发了2024年Knoll重新推出的图根哈特椅
(图片来源:Courtesy Knoll)
密斯的作品常被贴上“极简主义”标签,但他的手法是精准而经济的,而非冰冷空洞。他发展出一种以钢框架、开放跨度和玻璃、石灰华或青铜表面为特征的形式语法。他在布尔诺设计的图根哈特别墅(1930年)将舒适与纪律完美融合。
1938年移民芝加哥后(他余生均居于此),他通过伊利诺伊理工学院重新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其设计的克朗楼(1956年)成为结构纯粹性的典范。随后是摩天大楼时代:芝加哥湖畔的860–880湖滨大道公寓,线条流畅、比例完美;以及与菲利普·约翰逊合作设计的纽约西格拉姆大厦(1958年)。后者为全球企业现代主义树立了新标准:明确、克制且 unmistakably “密斯式”。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内部,2022年由大卫·奇普菲尔德翻新后
(图片来源:Simon Menges)
密斯既被神化,也被质疑。他的建筑被描述为技术要求高、情感疏离且难以改造。他的愿景毫不妥协地自上而下,根植于秩序与控制。然而魅力依旧。伊迪丝·法恩斯沃斯住宅(1951年)全玻璃的克制线条仍以其平衡感令人着迷,并成为当地活跃的艺术中心。
柏林的新国家美术馆(1968年完工,2022年全面翻新)是轻盈与纪念性的杰作。在多变、注重气候与建筑多元化的时代,密斯的刚性理念或许显得不合时宜。但他的作品仍以其坚定的信念挑战并吸引着我们。在这个边界模糊的世界里,他的清晰依然独树一帜。
以下为密斯建筑宇宙中的十座代表作。
密斯·凡·德·罗的十大代表建筑
沃尔夫别墅
(图片来源:Unknown / Creative Commons)
地点: 波兰古宾
时间: 1926年
密斯的首个重要住宅委托项目,标志着其从传统形式向现代主义语言的过渡。平屋顶、水平线条和简化几何为建筑师成熟风格奠定了基础。该建筑在二战中被毁,现仅存于图纸、档案照片和重建模型中。
巴塞罗那馆(德国馆)
密斯·凡·德·罗的巴塞罗那馆于2019年庆祝建成30周年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地点: 西班牙巴塞罗那
时间: 1929年
一座具有永久影响力的临时建筑。为1929年国际博览会的德国展区设计,巴塞罗那馆将密斯的哲学浓缩于大理石、玻璃和钢材中。其流动的开放平面与极简结构重新定义了现代空间。这一建筑以冷静、清晰与沉着著称,并搭配了标志性的巴塞罗那椅。
图根哈特别墅
布尔诺的图根哈特别墅翻新后
(图片来源:David Zidlický / 图根哈特别墅研究与文献中心)
地点: 捷克布尔诺
时间: 1930年
将奢华与克制融合的住宅杰作。图根哈特别墅采用自由流动的平面、玛瑙与望加锡黑檀等奢华材料,以及可俯瞰景观的全景玻璃。它证明了现代主义不必冰冷严苛,密斯唯一的要求是绝对的精确。
伊迪丝·法恩斯沃斯住宅
近期翻新的伊迪丝·法恩斯沃斯住宅已向公众开放
(图片来源:Courtesy of Farnsworth House)
地点: 美国伊利诺伊州普莱诺
时间: 1946–1951年
草地上的玻璃盒子,为伊迪丝·法恩斯沃斯医生设计的隐居之所。这座住宅将现代生活提升至抽象境界:无墙、无隐私,只有悬浮的玻璃与钢平面。这是一份诗意却不实用的宣言,模糊了建筑与艺术的边界。后期加装的空调让密斯的盒子更宜居。
860–880湖滨大道公寓
(图片来源:JeremyA)
地点: 美国芝加哥
时间: 1949–1951年
这两座位于密歇根湖畔的双子塔将密斯的玻璃钢铁语言带入美国都市生活。其模块化立面、外露结构和网格逻辑为无数战后办公与住宅楼树立了模板,但鲜有能媲美湖滨大道优雅的作品。
西格拉姆大厦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 Michael Lee)
地点: 美国纽约
时间: 1958年完工
堪称密斯的美国杰作。与菲利普·约翰逊合作设计的这栋公园大道摩天大楼,是现代主义的完整呈现:青铜色调的玻璃幕墙、完美比例的结构,以及定义了20世纪中期企业建筑的公共广场。西格拉姆大厦至今仍是克制与企业力量的象征。
S.R.克朗楼
(图片来源:Arturo Duarte Jr.)
地点: 美国芝加哥
时间: 1950–1956年
为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建筑学院设计的克朗楼是密斯最精致的作品之一。巨大的无柱空间悬挂于钢屋顶框架下,实现纯粹的空间与无间断光线。它既是结构的圣殿,也是建筑教育的殿堂。
多伦多道明中心
1978年从加拿大国家塔拍摄的多伦多道明中心
(图片来源:CN Tower - 04Uploaded by Skeezix1000)
地点: 加拿大多伦多
时间: 1964–1969年
密斯规模最大的项目,也是最完整的城市愿景。道明中心的黑色钢塔与花岗岩广场为多伦多市中心带来了纪念性与秩序感,展现了国际风格作为企业身份的自信、沉稳与极致清晰。如今容纳约2.1万名员工,仍是加拿大最大的商业综合体。
马丁·路德·金纪念图书馆
2021年,摄影师Paul Clemence记录了翻新后的马丁·路德·金纪念图书馆,该建筑由密斯·凡·德·罗于1972年设计
(图片来源:Paul Clemence)
地点: 美国华盛顿特区
时间: 1972年完工
密斯去世后落成的这座公共图书馆是他在美国首都的唯一作品。深色玻璃立面与理性网格使其成为知识的宁静纪念碑。近期翻新在尊重密斯原始清晰性的同时,为空间注入了新活力。
新国家美术馆
由大卫·奇普菲尔德翻新的新国家美术馆
(图片来源:Simon Menges)
地点: 德国柏林
时间: 1968年完工
密斯在欧洲的最后一个项目,也是他最深刻的作品之一。悬浮的钢屋顶覆盖着玻璃墙面的展厅,坐落于下沉基座上。这座建筑既是博物馆,也是艺术品——一件容纳其他艺术品的艺术品,或许也是他对故土的告别。2022年,密斯信徒、英国建筑师大卫·奇普菲尔德对其进行了精湛修复。
美术馆长期受技术问题困扰,包括缺乏隔热、玻璃频繁开裂与冷凝,以及糟糕的安保(这些正是密斯生前喜欢忽略的问题类型)。如今这些问题已解决,加上恢弘的密斯式比例,这座柏林地标或许是他最杰出的公共作品。美术馆还融入了为古巴革命前的百加得朗姆酒公司总部设计但未建成的早期方案元素。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