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在北京、南京两地推出的青年公寓引发热议——1999元/月的租金标准、应届生优先的入住规则,以及“步行即达园区”的通勤优势,让这场企业自建的居住保障计划成为人才战略升级的缩影。当高房价挤压着年轻人的生存空间,企业正通过住房福利重构人才吸引力,从“争夺人才”转向“培育生态”。
企业为何从“抢人”转向“留人”?答案藏在居住成本与人才价值的微妙关系中——北京昌平一居室租金均价约4000元,应届生首年薪资中,居住支出占据重要比例。小米的“1999元”不仅是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回应,更折射出科技行业以空间优化重塑产城竞争力的新探索。
雷军转发小米青年公寓
作者|陈楠楠
本栏目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
小米: 1999元/月的“职场安居新样本”
均价1999元/月的小米青年公寓一经推出,便在北京、南京两地掀起热潮——北京首批700+应届生火速预订,南京566间房源更是在上线当日被“秒空”,甚至有网友喊话:“什么时候再建?”
两地房源:精准覆盖应届生与社招群体
北京小米青年公寓总规模2658间,主力户型29㎡,7栋建筑涵盖公寓楼、接待中心及商业配套,首批选房对象为2025届应届生,后续房源将依次开放给2024届、2023届及毕业三年内的社招员工;南京小米青年公寓则更显“普惠”,566间55㎡户型对全员开放,采取“先到先得”规则,高效匹配员工需求。
价格优势:比市场价低一半的“安居底气”
以北京为例,小米公寓周边同面积民宅单间租金普遍超3000元/月,整租一居室更需4000-5000元/月,就连10㎡左右的合租小卧室也要2000元/月。而小米青年公寓的1999元/月均价,仅为市场价的50%,直接为应届生“减负”——首年薪资中,居住成本占比从“半壁江山”降至“三分之一”,真正实现“安居无忧”。
配套升级: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品质”
除了价格优势,小米公寓的“品质感”同样亮眼:共享厨房、健身房、影音室等公共空间,打造“下楼即社交”的职场新场景;全屋智能家电更是“科技感拉满”——北京公寓标配洗烘一体机、米家热水器,南京样板间更增配小米音响、窗帘伴侣、床头灯及小米机器人,所有设备均可通过小爱同学或米家APP智能控制。住户入住后,还能参考样板间场景自由布置,让“小窝”既实用又有温度。
小米公寓南京
华为:双城战略下的安居实验
上海练秋湖西岑公寓:产城融合的“人才磁极”
华为上海青浦练秋湖基地 图片来源城镇规划君何方洪
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作为全球最大研发基地,配套的人才公寓建有79栋楼、89个单元、5584套住房,并设有社区中心和幼儿园,是一处总建筑面积达85万平方米的超大型高端人才社区,构成超大规模人才安居网络。项目以2000-3000元/月的租金区间覆盖应届生及基层员工,优先保障2024届应届生(覆盖率达89%),并通过班车网络串联汾湖、昆山等周边区域,形成“15分钟通勤圈+30分钟生活圈”的弹性职住体系。
该模式创新性引入“民宿版人才公寓”,与浮生宿集等64家民宿合作,提供月租2000元左右的短租方案,缓解阶段性住房压力。同时,青浦区文旅局联动“六大文旅消费场景”,将江南水乡文化体验嵌入员工生活,推动区域从“人才安居”向“产城共生”升级。
图片来源人民网
东莞松山湖:职住绑定的“长期主义”
自2015年以1820元/㎡拿地建设湖畔花园以来,华为在松山湖构建起“租售并举”的梯度体系:
租赁保障:溪村公寓以市场价50%的租金(50㎡内)服务在职员工,配套社区中心满足家庭需求;
产权沉淀:员工工作满3年且职级15-19级可购买8500元/㎡的住房,锁定产权10年(5年租赁+5年限售),将住房转化为人才长期服务的隐性激励。
早在2018的报道中,华为内部传出,华为在东莞会提供3万套员工住房,包括松山湖2000亩项目,预计2万套;松山湖安居房项目443亩,预计5500套;湖畔花园175项目,预计3000套:华为松山湖南区公寓115亩,预计2500套公寓。
湖畔花园总建筑面积约41.43万平方米,由20栋住宅楼、一栋幼儿园及社区配套组成,系华为在松山湖新基地的员工配套住宅,预计可容纳5000多人居住。按照分配方案,不区分楼栋、楼层、户型,单价全部统一为8500元/平米,以两房居多,各个部门分配的房型比例也一致,一房占12%,二房占比76%,三房占比12%。
华为在东莞松山湖建设了集办公、居住和休闲于一体的综合社区。该项目不仅满足了员工的居住需求,还在社区内配备了丰富的公共设施,极大提升了员工满意度。
溪村公寓户型图及室内
战略启示:从空间供给到价值共创
青浦与松山湖的双城实践,本质是“梯度覆盖+产城共振”的差异化探索:
青浦模式以“快供给”应对高增长人才需求,通过市场化租赁与文旅赋能激活区域经济;
松山湖模式以“长绑定”沉淀核心人才,将住房转化为技术研发的稳定基石。
二者共同印证:当企业住房从福利保障升级为人才战略的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才能在稳定的土壤中持续生长。
腾讯:企鹅岛的“无界社区”
腾讯5 号项目有 11 栋公寓楼围绕庭院布置
腾讯前海总部公寓建筑群(腾讯P5)由荷兰MVRDV设计,以11栋阶梯式塔楼围合形成四座山形社区,总高度从57米延伸至100米,所有公寓单元均采用统一户型布局,彻底打破传统企业公寓的职级区隔。这一设计直击年轻科技从业者的核心需求——在高度集约化的空间中,既保留个体隐私,又创造强社交黏性。
建筑群通过垂直社区重构重塑青年生活:6层以下以折线形贯通阳台串联起邻里互动,三层挑高的彩色开口贯穿建筑立面,形成露天篮球场、露天影院等弹性活动空间;地面层步行道直接连通园区智慧物流网络,快递柜嵌入景观墙实现无感取件,提升通勤效率。设计另一精妙之处在于,所有单元西向直面大海,东向拥抱前海湾,年轻员工推窗即见湾区天际线,消解了传统写字楼封闭空间的压抑感。
作为“产城人”融合的标杆,公寓区与NBBJ设计的智慧城市框架深度咬合:地下层预埋无人车通行管道,未来将实现快递机器人精准配送;建筑外立面采用光伏一体化材料。毗邻公寓的幼儿园以模块化积木建筑拼接,家长步行5分钟即可往返办公区与育儿空间,破解了“996”群体的育儿焦虑。
当互联网大厂普遍陷入“福利内卷”困局时,腾讯用11栋没有VIP户型的公寓,重新定义了青年人才安居的底层逻辑——在这里,平等不是福利减法,而是通过空间设计激活社群自生长。从空中农场到社区市集,从树冠遮阳游戏区到24小时共享厨房,每个细节都在回应一个命题:如何让年轻人在高速运转的科技浪潮中,找到归属感与创造力共生的锚点。
幼儿园 幼儿园的庭院
科大讯飞:自建宿舍+定向定制泊寓
在合肥高新区中国声谷的科大讯飞总部,企业通过“自建宿舍+定向定制”双轨模式,为青年人才打造从“安居”到“乐业”的全周期支持。园区内B5、A2宿舍楼与万科泊寓定制的300余间房源形成梯度供给,覆盖校招生、试用期员工等不同群体,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植入居住场景,重新定义科技新人的城市扎根路径。
科大讯飞B5宿舍
针对校招应届生,讯飞推出“半年零成本安居计划”:与万科泊寓合作的双人间租金全额由企业承担(四星级标准),叠加合肥市政府最高每月580元租房补贴,应届生实际居住成本趋近于零。试用期员工则享受“住宿+薪资”双重保障:工作地点3公里内入住协议酒店且水电全免,2021年起所有试用期员工薪资100%发放并享受6个月免费住宿,彻底消除“薪资空窗期”焦虑。
科大讯飞A2宿舍
科大讯飞泊寓公寓
国际:硅谷的住房突围战
作为美国科技重镇,旧金山硅谷周边的房租早已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年收入16万美元的某互联网大厂员工感觉薪水只能糊口。
图片来自:crainsnewyork
2017年,为了解决持续的住房危机,谷歌母公司Alphabet投资3000万美元为员工购置模块化公寓。这些公寓由模块化住宅创业公司Factory OS提供,租金比市场价低,能为租客每月节约700美元租金。这是谷歌为缓解硅谷住房危机采取的措施。
Factory OS 公司拥有 26 万平方英尺(折合约 2.4 万平方米)的建造工厂,这家公司在官方网站上称,他们建造房屋据称会小到厕纸盒,相比传统建造速度快 40%,成本降低 20%。
硅谷住房短缺的问题也让其他科技大厂头痛,脸书(Facebook)计划在硅谷总部马路对面建1500套公寓,命名为"柳树园区",提供必要服务、住房、交通及办公空间。其中15%的公寓将低于市场价格作为经济适用房,面向包括脸书员工在内的所有人。
Apple则可以为实习生提供免费住宿,正式员工若选择租房的话,可以获得最高1500美元的租房补贴。
结语
青年公寓的兴起,本质是城市化进程中“人才争夺战”的具象投射,当前呈现“政府定向保障+企业定制服务”双轨格局。政府定向公寓以政策红利覆盖基础需求,企业自建公寓(如小米、华为)则通过精准定位(应届生/在职员工)、通勤便利、稳定优惠及专属社群,提升客源续租率,成为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新优势。
图片来源Leading Data by ICCRA
区域分布上,2025上半年新增供应集中于上海、北京、武汉、成都、杭州:北上依托科技巨头自建公寓嵌入产业园区,形成“工作-生活零时差”生态;武汉、成都、杭州则因光电子、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崛起,叠加落户便利、租金补贴等政策,吸引青年人才流入。
1999元的租金既是“安居钥匙”,也可能隐含人才流动限制——未来真正的竞争力,在于平衡福利绑定与自由选择的企业。科技巨头的加入将重塑长租公寓市场格局,而智能化场景(如小米的智能配置)为市场化运营商提供了可借鉴方向。
当前企业自建青年公寓案例多以互联网、科技公司为主,这类公寓不仅是居住空间,更成为人才战略的基础设施:降低用人成本、增强员工归属感、反哺企业形象。期待更多企业探索,让青年公寓真正成为“人才扎根的土壤”。
发文编辑| Yiyue Dong
审核编辑|Yibo
主编 | Sherry Li
Reference
https://news.qq.com/rain/a/20250708A0918600
https://mp.weixin.qq.com/s/xDlQxHfO-eUr0JecPpdpEA
https://so.html5.qq.com/page/real/search_news?docid=70000021_875660027de55752&faker=1
https://mp.weixin.qq.com/s/1PR_Icf9pyda2K_k16yLGQ
https://k.sina.cn/article_6351840885_17a996675001002f6z.html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建道筑格ArchiDogs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