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丁堡多夫科特画廊(Dovecot Gallery)的“宜家:魔法图案”展览讲述了一个品牌的故事,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家具,还重新定义了我们对家的理解——家是自我表达的画布。

宜家不仅仅是一家家具店,它是大胆、实用和民主设计的全球象征。很少有品牌能像它这样成功:创造了一种如此一致的美学语言,以至于在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引起共鸣。这不仅仅是影响力,更是一种文化创作。

这一品牌形象的核心在于其纺织品,它们几乎和平板包装家具一样具有标志性。宜家的图案设计充满趣味且不拘一格,帮助重新定义了人们对家居外观的期待。

“宜家:魔法图案”展览空间
(图片来源:宜家博物馆)

爱丁堡多夫科特画廊的新展览——“宜家:魔法图案”(7月18日开幕,持续至2026年1月17日)提出了一个问题:宜家是如何将图案、色彩和视觉上的大胆融入日常家居的?展览展示了180种纺织品设计,致敬那些定义了宜家视觉DNA的设计师。我们在开幕前提前探访了这场展览。

一种设计语言的诞生

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前卫的纺织品通常只出现在精英家庭中。大众市场的面料色彩单调、设计保守,且多为花卉图案。宜家由17岁的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于1943年创立(“IKEA”是他姓名和地址的首字母缩写),最初也不例外。宜家博物馆的策展人安娜·桑德伯格·福尔克(Anna Sandberg Falk)指出:“翻阅早期的产品目录,你会发现一切都是米色或灰色。到了60年代初,品牌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想法——加入一些新元素,而色彩就是那个关键。”

20世纪50年代的宜家宣传图像
(图片来源:ikeamuseum.com)

60年代初,坎普拉德做出了一个关键决定:尽管他本人并非纺织品专家,但他从艺术学校和工业设计领域招募了一批年轻设计师(多为女性)来重塑这一部门。本尼塔·海马赫(Benita Haymach)和安-夏洛特·安德森(Ann-Charlotte Andersson)等设计师被赋予了几乎完全的创作自由。桑德伯格·福尔克解释道:“她们运用大胆的图案和色彩——在当时看来相当前卫甚至出人意料——灵感来自当代艺术、日常生活和青年文化。这逐渐成为宜家的一大特色,也是我们今天仍然延续的品牌基因。”

20世纪60年代的宣传图像
(图片来源:ikeamuseum.com)

20世纪60年代的宣传图像
(图片来源:ikeamuseum.com)

创新的标志性人物

这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是纺织艺术家伊内兹·斯文松(Inez Svensson)。从1971年起,她引领了向几何图案的转变,这些设计现代而富有冲击力,比如“Strix”和“Strax”。这些图案以水平条纹为特色,而当时大多数机器只能印刷垂直条纹,它们登上了1972年宜家产品目录的封面。

斯文松还联合创立了设计团体“十人组”(10-Gruppen),旨在挑战纺织品中精致花卉图案的主导地位。该团体在1978年为宜家设计的系列引入了大胆、年轻的图案。1980年,斯文松促成了“十人组”与宜家的长期合作。2017年,宜家重新推出了“十人组”的作品,证明了其设计的持久魅力。

1978年和1980年的宜家产品目录封面
(图片来源:ikeamuseum.com)

另一位关键设计师是斯文·弗里斯泰特(Sven Fristedt),他于1967年加入宜家,推出了一系列有机、迷幻和北欧民间风格的图案(如“Myrten”“Tarantella”“Sommargyllen”和“Alfi”),进一步拓展了“高雅”设计的边界——它可以是古怪的,甚至有点奇特。桑德伯格·福尔克评价道:“它们并不奇怪,这个词不太准确。但它们很有趣,有一种令人好奇的特质。”

20世纪70年代的宣传图像
(图片来源:ikeamuseum.com)

20世纪80年代的宣传图像
(图片来源:ikeamuseum.com)

20世纪90年代的宣传图像,展示了“Randig Banan”图案的窗帘
(图片来源:ikeamuseum.com)

黄金时代与未来

20世纪70年代是宜家纺织品的黄金时代,为品牌的未来奠定了基础。斯文松在80年代和90年代继续贡献了图形作品,例如1985年的条纹香蕉图案“Randig Banan”,该图案在2013年重新推出时广受欢迎。安娜-莱娜·埃姆登(Anna-Lena Emdén)等设计师创作的儿童图案(如“Sigge Snagg”和“Konrad/Pensel”)为家居用品注入了幽默感和叙事性,表明家可以是轻松和富有想象力的,而不仅仅是克制和“成人化”的。

进入千禧年,宜家推出了安娜·索伦森(Anna Sörensson)设计的“斯德哥尔摩”(2006年),这一图案至今仍受欢迎。2023年,宜家为庆祝80周年推出的Nytillverkad系列中,包含了基于“Alfi”的“Svedjenäva”和基于“Strix”与“Strax”的“Nickfibbla”。

20世纪90年代的宣传图像
(图片来源:ikeamuseum.com)

宜家对设计师的创作自由始终如一:自由设计师伊达·佩特森·普罗伊茨(Ida Pettersson Preutz)回忆她为品牌设计的第一个任务是创作一个以食物为主题的图案。受童年喜爱的“Randig Banan”启发,她画了西兰花(即现在的“Anniken”图案):“最初的反馈是‘我们喜欢,但希望更多一些。’于是我加了一个粗糙的手绘背景,结果他们立刻说:‘就是它了。’”另一个图案曾被客户多次否决,直到她拿给汤姆·赫德奎斯特(Tom Hedqvist,另一位宜家设计师兼“十人组”联合创始人)看。“他指着那张被其他人否决的草图说:‘选这个。’”佩特森·普罗伊茨回忆道。

展览中的“Anniken”图案,由艺术家伊达·佩特森·普罗伊茨设计
(图片来源:宜家博物馆)

宜家效应

宜家的图案设计理念不仅仅关乎美学,还根植于其倡导的“可及性”哲学,这一理念从创立之初就由以节俭著称的坎普拉德提出。桑德伯格·福尔克表示:“宜家的出发点始终是为人们提供负担得起的价格。形式、功能和风格都围绕这一约束展开。在这种模式下,纺织品是关键——它们通常是无需花费太多就能将设计带入家中的最简单方式。”

2018年、2008年、1992年和1986年的宜家产品目录封面
(图片来源:ikeamuseum.com)

策展人进一步解释道,纺织品“让普通人也能拥有大胆的品味”。宜家的图案设计过去和现在都不需要用户具备设计知识,而是鼓励创造力和趣味性。按米出售的面料和混搭理念(例如2024年的“Tyg”系列提供预裁棉布,旨在激发无需缝纫技能的DIY和升级改造项目)让人们能够成为自己家的共同创作者。“这是我们的使命之一——我们希望为大众打开设计世界的大门。”

精选文章:

PORTAL:以现场3D打印家具致敬循环设计

垂直微型住宅 vs 水平微型住宅:2025年最佳小空间解决方案之争

定义2025年美国风格的11位时装设计师

1% vs 8.5%,中美设计费的差异,究竟差在哪里?

2025年夏季色彩趋势:展现本季最热门色彩的家居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