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博物馆巡礼
博物馆是体验建筑作为活态记录的独特窗口。全球范围内,新兴文化机构与深思熟虑的改造项目持续重塑我们与艺术品、历史文物及公共生活的互动方式。在此语境下,建筑成为定位的媒介,既框定记忆,又揭示历史。今年揭幕的重大博物馆项目中,从地下扩建到露天装置,其物理形态都折射出策展理念与公众期待的演变。这些建筑或横跨城市街道,或从森林地表升起,亦或谨慎嵌入既有遗产之中,通过克制设计实现拓展。
为庆祝每年5月18日的国际博物馆日,designboom精选了一批新近开放与备受期待的博物馆。这些项目突破传统展厅边界,开创参与认知的新模式,引发对结构与叙事的深层思考——每座博物馆都以独特方式回应建筑在公共生活中不断演变的角色。
纽约弗里克收藏馆 | 摄影:Nicholas Venezia
匈牙利自然历史博物馆
在德布勒森大森林中,由BIG建筑事务所联合多家设计团队打造的匈牙利自然历史博物馆,以三条景观缎带之姿穿行林间。这座木结构建筑部分嵌入地形,炭化木立面取材森林,同时维护场地的生态节律。
建筑将展厅、公共空间与研究设施融为连续流动的空间,中央中庭与本土植物绿色屋顶构成核心。俯瞰之下,博物馆犹如森林地表的延伸,几何形态因自然互动而柔和。被动式设计系统与现场可再生能源稳定室内气候,践行文化与生态修复的宏大愿景。
匈牙利德布勒森自然历史博物馆 | 视觉呈现:BIG
芬尼克斯移民博物馆
由MAD建筑事务所马岩松主导的芬尼克斯移民博物馆,改造自鹿特丹Katendrecht区1923年仓库。建筑核心"龙卷风"——一座螺旋双 helix楼梯穿透历史建筑,直达屋顶观景台,以向上的动势具象化迁徙的物理与象征意义。
馆内通过沉浸式装置与当代艺术品交织摄影、实物与口述历史,勾勒人类迁徙经验。地面层免费开放的公共广场提供餐饮与表演,呼应城市多元文化精神。马岩松称其为"承载相遇与记忆的容器",当游客穿越光影与故事攀升时,理念便获新生。
荷兰鹿特丹芬尼克斯移民博物馆 | 摄影:designboom
深圳科技馆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深圳科技馆矗立于光明科学公园,球体结构覆以随天色变幻的深蓝不锈钢表皮。西侧露台将展厅体验延伸至户外,层叠交错的展区环绕中央中庭,激发探索欲。
项目融合公民建筑与可持续雄心,运用被动通风、太阳能与数字孪生技术,成为教育科技的流体化载体。
中国深圳科技馆 | 图片提供: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
弗里克收藏馆
历经五年改造,由塞尔多夫建筑事务所主导的纽约弗里克收藏馆重新开放。设计在1914年历史建筑与当代需求间取得精妙平衡,新增地下展厅与二层私人房间参观动线。橡木地板与玻璃青铜连桥等细节,延续了这座文化地标的学术基因。
纽约弗里克收藏馆 | 摄影:Joseph Coscia Jr.
大英博物馆西翼展厅
丽娜·戈特梅以考古思维重构伦敦大英博物馆西翼,将哈利卡纳苏斯陵墓展厅设计为"地层切片"。2026年完工后,这个融合保护学与工程技术的项目,将成为历史重释的当代范本。
伦敦大英博物馆西翼展厅 | 视觉呈现:丽娜·戈特梅
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
彼得·卒姆托打造的戴夫·格芬展厅横跨威尔希尔大道,混凝土建筑体如雕塑般悬浮。2025年夏季将率先开放户外雕塑区,其3.5英亩景观中嵌入玛丽安娜·卡斯蒂略等艺术家的在地创作。
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 | 图片来源:@LACMA
teamLab现象馆
2025年4月,东京艺术团队teamLab在阿布扎比萨迪亚特文化区揭幕1.7万平米沉浸式场馆。光线、空气与水流实时催生变幻的艺术现场,MZ Architects的设计使建筑本身成为现象发生器。
阿联酋阿布扎比teamLab现象馆 | 视觉呈现:teamLab
埃及博物馆国王画廊
OMA改造的都灵埃及博物馆国王画廊,以铝制墙面反射天光,呼应古埃及"光即神性"理念。参观者从暗厅步入豁然开朗的17世纪拱廊,卡纳克雕像群在全新光环境中重获叙事。
意大利都灵埃及博物馆 | 摄影:Marco Cappelletti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让·努维尔在2025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预演巴黎新馆方案,可移动天花板与调节平台构成"活的展陈机器"。其奥赛码头改造项目延续1994年玻璃钢结构的对话精神,将于2025年秋季开放。
威尼斯卡地亚基金会展览 | 摄影:让·努维尔
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
MAD建筑事务所为洛杉矶博览公园设计的曲线建筑体,将停车场转化为200棵本土乔木环绕的艺术绿洲。乔治·卢卡斯亲自督导的展览系统,将使这座2026年开放的博物馆成为叙事艺术的终极容器。
洛杉矶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 | 图片来源:卢卡斯博物馆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