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7日,小米汽车推出豪华车型Su7 Ultra,引起消费者热切关注,同时带动小米股价飙升,盘中涨近4%,总市值超1.47万亿港元,让创始人雷军在那一天短暂体验了中国首富的感觉。

从手机、智能家居到新能源汽车,小米公司的业务版图早已突破了传统边界,最近,小米居然要开始招聘建筑师了!

“设计总监(工业方向)”这个岗位,要求应聘者是建筑学相关专业毕业,5年以上建筑设计经验,竟然开出了“40~60K,15薪”的高薪,年薪至少要60万起步。

(“Boss直聘”截图)

(小米官网截图)

近年来,传统建筑行业受房地产下行、设计院降薪裁员等冲击,建筑师群体面临严峻挑战。而小米招聘建筑师则释放出了一个信号:

小米等互联网大厂正加速扩张,并开始布局智能建造、智慧城市等领域,释放出对跨领域人才的强烈需求。建筑师能否抓住这一波机会,在互联网生态中实现价值重塑呢? 

(图源:unsplash)

01

小米招建筑师

到底要做什么?

小米此次招聘建筑师,与智能工厂设计、科技园区规划等项目密切相关,随着小米汽车的量产推进,工厂建设、研发中心空间设计等环节,都需要专业的建筑人才。

目前已建成的小米工厂、总部园区等建筑,都是由知名事务所设计,到小米当建筑师,相当于有将会成为这些事务所的甲方,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小米超级工厂是由小米公司投资建设的大型现代化汽车生产基地,位于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占地70万余平方米,工厂由weico建筑事务所设计,已经投入使用。

超级工厂的功能繁多、建筑复杂,最终体现在外观上,却只有三个极简的“方盒子”,建筑外立面使用金属和玻璃幕墙,凸显简洁的科技感。

小米超级工厂鸟瞰(图源:weico,摄影:陈曦工作室)

小米超级工厂综合楼(图源:weico,摄影:陈曦工作室)

小米超级工厂体验区(图源:weico,摄影:陈曦工作室)

目前,随着订单量持续攀升,小米汽车正面临一期工厂产能达到极限的挑战,为了提升生产力以满足市场需求,小米汽车的二期工厂建设正在紧张进行中。

小米与知名建筑事务所合作的各地的总部,设计均是以简洁高效的建筑语言为核心,围合出多样化的公共空间。

小米北京总部园区(图源: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摄影:存在建筑)

小米武汉总部二期项目(图源:gmp)

小米深圳国际总部(图源:ennead architects LLP)

大洋彼岸的马斯克,正在用科技颠覆传统建筑行业,推出可移动预制住宅,不知道小米未来会不会也涉足智能建筑的赛道,给建筑师们提供更多的机会。

马斯克和特斯拉旗下的移动预知住宅(图源:Boxabl官网)

02

进击的互联网大厂总部

能否成为建筑师的“诺亚方舟”?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涌现了一批头部互联网企业,透过这些企业的总部变迁历程,能看见他们逐步壮大的历史。不知道这些不断涌现的“互联网大厂”总部,能给建筑师们提供多少岗位。

2016年,腾讯以85.2亿拿下深圳大铲湾的一块地,计划在岛上建设新的全球总部(俗称“企鹅岛”)。2021年,这座“互联网+未来科技城”正式破土动工,建成后可容纳7.5万名员工,项目一期工程已于2024年底陆续交付。

“企鹅岛”不仅要打造企业总部,更要构建一个“微型社会实验场”。园区内规划了学校、医院、酒店,甚至还有公交枢纽,通过地下隧道、空中连廊和地面绿道的立体交通网络,将办公区、科技展览馆、体育中心等模块无缝串联,构建“15分钟生活圈”。

腾讯企鹅岛整体规划效果图(图源:NBBJ)

“企鹅岛”的核心建筑,是由奥雷·舍人设计的“科技引擎螺旋塔楼”,塔楼旋转梯度向天空攀升,弧形结构设计象征腾讯的飞速发展。

科技引擎螺旋塔楼效果图(图源:Tencent Helix by Ole Scheeren)

马岩松设计的“云楼”也备受瞩目,三座相互连通的大楼犹如三朵云,因此被称为“云楼”,云楼轻盈飘逸,底层架空,建筑好似漂浮在地面之上,地面有更多开放的空间,可提供公共活动场所。

“云楼”效果图(图源:MAD建筑事务所)

阿里巴巴发展多年,终于迎来了真正的“总部”。

2024年5月10日,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的杭州全球总部正式启用,位于北京的阿里巴巴朝阳科技园同天开园。

从空中俯瞰,阿里巴巴全球总部的7座大楼,由一条800米的方形交流环从空中连通,园区正中央的花园呈现阿里标志性的笑脸logo。

阿里巴巴全球总部新园区(图源:Archdaily)

阿里巴巴北京总部的设计,从“芯片线路”中汲取设计灵感,仿照电路脉络构建景观系统,致力于打造一个充满体验性、交互性、舒适性、时尚性的高科技企业地标。

阿里巴巴北京总部(图源:Archdaily,摄影:王祥东)

阿里巴巴上海总部,于2024年9月4日正式启用,建筑由英国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设计,使用“遗传算法”(这一计算技术基于进化的原理,是用于解决复杂问题的优化工具)优化办公环境。

园区内采用大量架空悬挑和屋顶部分退台设计,让浦江两岸美景尽收眼底。

阿里巴巴上海总部(图源:Foster + Partners,摄影:田方方)

字节跳动也招聘过“建筑技术专家”的岗位,工作经验要求5年以上,并且要求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主要工作职责是参与其数据中心建设的相关工作。

(图源:字节跳动官网)

03

建筑师面前有两条路:

一条向外,一条对内

互联网大厂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企业总部、数据中心等传统基建项目,但对于庞大的建筑师群体来说,规模还是太小了,只能给建筑师们提供有限的机会。

但在“元宇宙”的概念出现之后,建筑师可以“脱离”现实世界,成为虚拟世界中的建筑师、设计师,甚至可能会出现一种全新的职业。

在创作空间自由、创作工具多样化的虚拟世界中,可以摆脱物理和结构力学的束缚,不考虑建筑的结构、材料和成本的限制,反而更能表现建筑的独特性和艺术性。

前两年元宇宙概念被炒得火热时,腾讯也高薪招聘过有建筑专业背景的员工,去建设虚拟世界。

(图源:Archdaily)

在现实世界中已经被“淘汰”的建筑,可以在虚拟世界中拥有永久的“第二次生命”,在元宇宙中当一个“建筑遗产修复师”也是个很酷的职业。

在元宇宙中“重生”的中银胶囊塔(图源:Archdaily)

科幻小说家刘慈欣曾说:“人类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向外,通往星辰大海;一条对内,通往虚拟现实。” 

作为建筑师的你,准备好选哪条路了吗?

(图源:Archdaily)

04

AI时代

未来建筑师的更多可能

建筑师除了行业不景气,还面临着AI的威胁。

自DeepSeek横空出世以来,已经有多家建筑领域企业宣布旗下产品接入DeepSeek技术,从设计优化到施工管理,从智能运维到能源控制,DeepSeek正为建筑行业带来全方位的智能化变革。

比如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宣布,其自主研发的“GIANT AI”平台全面接入DeepSeek。设计师可通过输入关键词,如“未来感商业综合体”或“山水共生文化馆”,就能在几秒后得到10余种风格迥异的效果图方案,实现“人机共创”的设计常态。

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建筑师的“准入门槛”正在逐渐降低,未来可能任何有才华有想法的人都能做出现在只有建筑师才能实现的成果。

(图源:unsplash)

互联网大厂并非建筑师困境的“万能解药”,但其提供的技术资源、跨界场景与职业生态,为建筑师开辟了新的道路。

面对行业出口越来越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趋势,换一个方式,也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除了前面提到的在虚拟空间中施展才华,建筑师还可以尝试下面这些可能性:

1.3D打印领域:使用一台3D打印机就可以将自己的设计变为触手可及的实物,这不仅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还可以转到现场部署建筑打印机器人集群的方向。

2.智慧城市设计:建筑行业正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利用AI分析交通、人口等数据,提出设计建议,甚至预测用户行为。

(图源:Archdaily)

3.智能家居创新:可以结合物联网技术,优化居住空间的个性化体验等。 

4.低空经济领域:低空经济的兴起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无人机配送、空中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管理、绿色能源、应急响应等多方面的创新机遇。

(图源:极客公园)

建筑师当然不会被淘汰,但其角色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建筑设计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文化、美学与社会需求。技术性的设计服务可能被AI取代,但高附加值的创意设计、复杂问题解决能力仍是人类的优势。

所以建筑师要将重点放在创意策划与系统整合、人机协同等领域,结合自身的特点,走出一条独特的路,而不是成为一个“画图匠”。

越是具备多个专业背景,可打通不同领域,能做到跨界融合的人,就越不容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Midjourney绘制的建筑效果图(图源:Archdaily)

结语

人类有90%的时间生活在建筑空间中,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时代如何沉浮,建筑学始终是研究“如何设计安全、舒适、经济的人造空间”的学科,永不会过时。

未来建筑学的核心竞争力,将体现在如何以更灵活的姿态回应时代需求,而非固守既有范式,以技术为桨、人文为帆,在颠覆中重塑不可替代的价值。

参考资料

《豪气!腾讯花 85 亿买下一座岛办公?》(公众号“园景人”,作者:园景君)

《DeepSeek席卷建筑行业!多家企业抢先部署!》(公众号“建筑时报”)

作者:孙琬童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凤凰空间

精选文章:

为所有人而设计:无障碍设计的演变

女性设计师及其塑造可持续设计实践的前瞻性思维

设计感官:联觉如何塑造我们的建筑世界?

创意技术正在重塑品牌建设

2025年秋季米兰时装周上的五大派对着装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