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斯宾塞从不认同艺术与设计存在根本不同,他的新书颂扬了二者的交融。在此,他阐述了为何设计师应更多地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以创作出更能引起共鸣的作品。

许多人认为平面设计的唯一目的是解决问题,而艺术则全然关乎自我表达。但我从不认同设计与艺术本质上截然不同的观点。

优秀设计与艺术之间的界限向来模糊。包豪斯学派将艺术视野、大规模生产与功能统一起来,塑造了现代设计学科。而在像奥特尔·艾歇尔、格德·阿恩茨、索尔·巴斯、艾伦·弗莱彻、米尔顿·格拉泽和保罗·兰德这样的设计先驱作品中,蕴含着令人难忘的艺术性。

艺术从根本上关乎反映人类经验与社会。优秀的设计能引起人们共鸣,正是因为它具有文化和情感上的意义。

设计是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我们倾向于认为艺术是某种远离"现实世界"的东西,但保罗·兰德在他的著作《设计师的艺术》中曾说:"设计可以是艺术。设计可以是美学。"

平面设计是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几乎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密不可分。它为我们提供信息并启发灵感。

约翰·斯宾塞的《模糊的界限》一书

设计是所有有效营销的关键要素,但过度依赖市场调研、焦点小组、绩效指标以及对可量化、可衡量结果的需求,助长了安全但公式化的设计。

正如广告传奇人物比尔·伯恩巴克所言:"规则是艺术家用来打破的;令人难忘的事物从未从公式中诞生。"

短期营销目标的日益主导以及对大胆想法可能引发反弹的恐惧,扼杀了原创性。我们需要更加自信,不让我们的工作受到客户期望、群体思维和数据驱动决策的阻碍。

设计与艺术交汇的边界地带

我们需要更多地像艺术家一样思考,拓展我们的经验,挑战传统思维,并为我们的作品注入情感共鸣。艺术思维使我们能够以批判的眼光观察事物,带来全新的视角,并创作出植根于意义的作品。

约翰·斯宾塞《模糊的界限》书内页

在设计与艺术交汇的边界地带工作的设计师,致力于摆脱既定观点、探索未知并勇于冒险。他们不愿炮制陈腐乏味、过目即忘的东西。

当设计师像艺术家一样思考时,他们考虑的是作品如何触动人心,而不仅仅是其功能如何。

与丑陋抗争

马西莫·维涅利认为:"设计师的一生就是一场战斗:与丑陋抗争。"他进一步定义丑陋不仅是一种视觉特质,还包括那些未能兼具美学愉悦和功能问题解决的产品。

他的使命是为世界带来秩序、美感和功能性,以此对抗平庸、乏味和拙劣的设计。索尔·巴斯曾说:"我想创造美的东西,即使没人在乎,也不要丑陋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意图。"

视角的转变,拥抱艺术思维,可以带来变革性的结果,不仅使设计更有用、更具影响力,同时也成为美的事物。对我而言,美丽的设计并非奢侈——它是战略上的必需。它不在于花哨漂亮,而在于清晰、和谐与共鸣。

将功能性的转化为难忘的

最具影响力的平面设计源于拥抱艺术家思维方式中主观的、情感化的和突破边界的一面。它有能力将价值观和雄心转化为视觉体验,这种体验在初次相遇之后仍能长久萦绕于心,并实现米尔顿·格拉泽所说的"惊叹反应"。

它将功能性的转化为难忘的。

约翰·斯宾塞《模糊的界限》书内页

正如斯特凡·萨格梅斯特所说:"你可以在伦勃朗的画前获得艺术体验……也可以在一件平面设计作品前获得同样的体验。"设计不仅需要完成其任务,更应当在情感和智力上引起共鸣。

设计与艺术是一场持续对话中的两种声音——这场对话适应着语境、目的和受众。

当它们交汇时,产生的作品不仅传递信息,更能引发思考,邀请人们去质疑那些传统上将设计与艺术分离的惯例。

最令人难忘的设计往往诞生于这些临界空间,在那里,确定性让位于实验,约束条件变成了创新的跳板。

颂扬相互关联性

若无人为监督,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加速设计滑向可预测、迎合算法、枯燥乏味的境地。其依赖现有数据的后果是形成一个"反馈循环",导致作品日益标准化,并优先考虑美学而非真实意义。

我们乐于颂扬设计与艺术的相互关联,并拥抱这两个世界之间存在的模糊界限,这在当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因为它将为我们的作品注入人性的洞察、语境和情感的深度。

约翰·斯宾塞是一名平面设计师,也是设计机构Offthetopofmyhead的创始人。他是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士,也是国际字体设计师协会成员。

精选文章:

运用心理学设计,让产品更具吸引力

5 款珊瑚灵感产品,解决家中的实际问题

目前最受欢迎的10个新居住空间

简约心理学:为何简约设计总能胜出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设计更智能、更快速、更人性化的数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