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在打造引人入胜的用户体验和成功的数字产品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它远不止于美学;色彩能战略性地引导用户,建立品牌识别度,并唤起特定的情感。

除了功能性,色彩也是品牌识别和情感连接的强大工具。在数字产品中一致地使用品牌色彩能强化身份认同并建立信任。不同的色调承载着文化和心理联想,使设计师能够微妙地影响用户感知并创造所需的氛围。在用户体验设计中,经过深思熟虑的色彩运用能提升用户体验,加强品牌存在感,并对数字产品的整体成功和影响力做出重大贡献。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色彩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为何对创造情感连接和提供一致且可访问的数字产品至关重要。

精心挑选的配色方案通过创建视觉层次、突出交互元素和提供屏幕上的关键反馈来增强可用性。例如,鲜艳的颜色可能会吸引用户注意到行动号召按钮,而一致的色彩编码可以帮助用户直观地浏览复杂界面。色彩也对可访问性有重要贡献,确保视障用户仍然可以有效地与数字产品互动。通过仔细考虑对比度并提供替代的视觉提示,设计师可以创造包容性的体验,满足更广泛的受众需求。

我们选择的色彩是我们数字产品的无声语言,流利地使用它对于成功至关重要。

在数字空间中通过色彩传达品牌身份

一个经过深思熟虑且充满活力的配色方案成为一个关键的差异化因素,使品牌能够在数字噪音中脱颖而出,并与受众建立更牢固的联系。

色彩远不止是装饰,它充当了一种视觉速记,瞬间传达品牌的个性、其潜在价值及其独特本质。根据美国营销协会的说法,鲜艳的色彩尤其具有内在的吸引力,能吸引眼球并在网络环境中铭刻在记忆中。它们为品牌注入活力和动力,以更柔和的色调通常无法做到的方式投射出平易近人和令人难忘的特质。

一致性:优秀设计的核心

一致性很重要,因为它能培养信任和熟悉感,使用户能够在网络环境中快速识别品牌并与之建立联系。对于寻求在数字生态系统中建立自身地位并蓬勃发展的品牌来说,战略性地部署鲜艳的色彩尤为重要。在没有实体店面或有形的面对面互动的情况下,视觉线索在塑造用户感知和建立品牌识别度方面变得至关重要。一个精心选择的主色,辅以互补且同样充满活力的辅助调色板,可以成为品牌数字存在的代名词。从标志和网站设计到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和引人入胜的社交媒体活动,在不同的数字接触点上一致地应用正确的颜色,创造了一种连贯且即时可识别的视觉语言。

多个消息来源和专业人士一致认为,色彩背后的心理学在塑造品牌认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出版物Insights Psychology解释了色彩如何创造情感和行为反应。鲜艳的色彩常常唤起强烈的情感和联想。例如,大胆、充满活力的红色可能传达激情和兴奋,而明亮、乐观的黄色可能传达创新和愉悦。通过有意识地将颜色选择与其品牌价值和目标受众偏好保持一致,数字原生品牌可以产生强大的情感共鸣。

色彩背后的心理学在塑造品牌认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超越美学:色彩如何从心理上影响数字用户行为

作为从事数字产品设计的设计师,我们了解到色彩远不止是视觉吸引力的表层。它是一种强大的、通常是潜意识的力量,塑造着用户如何与我们构建的数字产品互动和感受。

我们不仅仅是在绘制像素,我们是在指挥一场心理交响乐,精心挑选每一种色调来唤起特定的情感,引导行为,并最终与用户建立更深的联系。

配色方案的初始吸引力可能纯粹是美学上的,但其真正力量在于它能够绕过有意识的思维,直接触及我们的情感核心。试想一下,当遇到一个承诺提供动态内容的平台,其界面主要是低饱和度的颜色时,可能会悄然产生一种微妙的不安感;或者当一个学习应用程序使用柔和的类似色时,你会感到一阵平静。这些都不是任意的反应;它们深深植根于我们的进化历史和文化 conditioning。

要理解色彩如何从心理上影响数字用户行为,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色彩是如何定义的。在数字设计中,色彩使用HSB 模型精确定义,该模型代表色相(Hue)、饱和度(Saturation) 和亮度(Brightness)。与 RGB(红、绿、蓝)等其他系统相比,该模型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更直观的方式来思考和操作颜色。以下是每个组成部分的简要说明:

HSB 基于人类感知颜色的方式来描述颜色,而不是像 RGB 那样基于光的物理成分。

色相 (Hue)

这是颜色本身,是我们通常命名的本质,如红色、蓝色、绿色或黄色。在色轮上,色相表示为从 0 到 360 度的角度。例如,0 是红色,120 是绿色,240 是蓝色。可以将其视为我们眼睛感知为特定颜色的光的特定波长。在用户体验中,选择基色通常与品牌标识和您想要传达的整体感觉相关联。

饱和度 (Saturation)

饱和度指的是色相的强度或纯度。它描述了颜色显示的鲜艳或灰暗程度。完全饱和的颜色丰富而充满活力,而低饱和度的颜色则显得暗淡、偏灰或不饱和。饱和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从 0%(完全不饱和,显示为灰色调)到 100%(完全饱和,色相最纯粹的形式)。

在用户体验中,饱和度水平对于创建视觉层次和吸引对关键元素的注意力至关重要。高饱和度的颜色通常表示交互元素或重要信息,而较低的饱和度可用于背景或次要内容。

亮度 (Brightness)

亮度,有时也称为明度(value or lightness),表示颜色显示的明暗程度。它是混入色相中的白色或黑色的量。亮度通常也以百分比表示,范围从 0%(完全黑色,无论色相或饱和度如何)到 100%(完全明亮)。在 100% 亮度和 0% 饱和度下,你会得到白色。在用户体验中,调整亮度对于创造对比度和确保可读性至关重要。文本和背景之间足够的亮度对比是基本的可访问性要求。此外,调色板内亮度的变化可以创建视觉深度和 UI 元素之间的细微差别。

通过理解和操纵这三个颜色维度,数字设计师可以精确控制他们的颜色选择。这使得能够创建和谐有效的配色方案,这些方案不仅符合品牌指南,而且能战略性地影响用户行为。

就像在物理世界中一样,数字世界中的色彩也承载着象征意义并触发潜意识联想。理解这些颜色关联对于旨在打造不仅外观吸引人,而且能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并有效引导用户行为的用户体验设计师至关重要。

正如EMB Global所述,我们感知和解读颜色的方式并非普遍通用,但存在广泛的关联模式。例如,蓝色常常唤起信任、稳定和平静的感觉。这种联想源于自然界——天空的广阔和深水的宁静。在数字空间中,这使得蓝色成为金融机构、企业平台和旨在展现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界面的热门选择。然而,具体的色调和语境至关重要。明亮、电光蓝可以感觉充满活力和现代,而柔和、深沉的蓝色可能传达更严肃和权威的语气。

Kendra Cherry,一位心理社会和康复专家,也是《Everything Psychology》一书的作者,很好地解释了颜色如何在我们身上唤起某些反应。例如,绿色本质上与自然联系在一起,常常带来成长、健康、清新和宁静的感觉。在一些文化中,它也可以象征繁荣。在数字设计中,绿色经常用于健康和保健应用、环保倡议以及强调可持续性的平台。充满活力的柠檬绿可以感觉充满活力和年轻,而深森林绿可以唤起一种踏实感和有机品质。

黄色,阳光的颜色,通常与乐观、幸福、能量和温暖联系在一起。它很吸引注意力,并能创造一种 playful 的感觉。在数字界面中,黄色常用于突出重要信息、行动号召(尽管要慎用,因为过多会让人不知所措),或用于希望展现愉快和亲切形象的品牌。

红色,一种具有强烈生理效应的颜色,通常唤起兴奋、激情、紧迫感,有时是愤怒或危险。它要求注意力并能刺激行动。在数字领域,红色常用于警报、错误消息、促销活动,或用于希望展现大胆和充满活力身份的品牌。其强度需要仔细考虑,因为过度使用会导致用户疲劳或焦虑。

橙色融合了红色的能量和黄色的乐观,通常传达热情、创造力和友好。它可能感觉没有红色那么具有攻击性,但仍然能吸引注意力。在数字设计中,橙色经常用于行动号召、突出显示销售或特别优惠,以及旨在显得平易近人和创新的品牌。

紫色在历史上与皇室和奢华联系在一起。它可以唤起创造力、智慧和神秘感。在数字环境中,紫色常用于旨在营造精致或独特感觉的品牌,特别是在奢侈品、美容或精神和创意平台等领域。

黑色通常象征精致、力量、优雅,有时是神秘。在数字设计中,黑色常用于极简主义界面、奢侈品牌,以及为较亮的元素创造强烈的对比。它所唤起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的颜色和整体设计美学。

白色通常与纯洁、洁净、简洁和中立联系在一起。它提供了一种空间感,并允许其他颜色脱颖而出。在数字设计中,留白是一个关键元素,白色通常被用作主要背景色,以创造干净整洁的感觉。

灰色通常被视为中性、实用,有时是阴郁或保守。在数字界面中,各种深浅的灰色对于排版、边框、分隔符以及创建视觉层次而不至于过于分散注意力至关重要。

常见颜色关联指南。

在数字界面中唤起情感

想象一个优雅的家具应用程序。设计师可能会选择以柔和、低饱和度的蓝色和绿色为主色调,并以柔和的大地色调点缀。柔和的蓝色可以微妙地诱发平静和安宁的感觉,与应用程序放松的核心目的一致。柔和的绿色可能唤起自然和幸福感,进一步强化平静和心理清晰的主题。大地色系的棕色可以使视觉体验更接地气,创造一种稳定感和与自然世界的联系。

平静与充满活力的配色方案示例。

现在,考虑一个面向极限投资爱好者的平台。其配色方案可能以高能量的橙色和红色为主,与纯黑色和锐利的白色形成对比。充满活力的橙色可以唤起兴奋和冒险的感觉,而大胆的红色可能会放大肾上腺素和强度的感觉。黑色和白色可以提供一种动感和现代感,反映活动的快节奏性质。

通过有意识地理解和应用这些颜色关联,数字设计师可以超越纯粹的美学选择,打造在情感层面上与用户产生深刻共鸣的体验,从而创造出更具吸引力、更直观、更成功的数字产品

色彩作为可用性工具

选择正确的颜色不是为了迎合转瞬即逝的潮流;而是为了确保我们的移动应用程序和网站能够被最广泛的受众使用,包括有视觉障碍的人士。不当的颜色选择会造成重大障碍,导致内容难以辨认,交互元素无法区分,并最终排除大量潜在用户。

优先考虑可访问性的色彩选择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设计问题;它是创建包容性和用户友好的数字体验的一个基本方面,这种体验能使每个人受益。

对于视力低下的人士来说,文本和背景之间足够的颜色对比度对于可读性至关重要。想象一下试图解读白色背景上的浅灰色文本——这是一种常见的设计趋势,严重阻碍了即使是轻度视力障碍的人士。遵守网页内容可访问性指南(WCAG)的对比度比率可确保文本保持清晰易读。

此外,色盲影响着相当一部分人口,这需要使用冗余的视觉提示。仅仅依靠颜色来传达信息,例如用红色表示错误而没有伴随的文本标签,会排除色盲用户。通过将颜色与文本、图标或图案配对,我们确保关键信息通过多种感官通道传达,使其对所有人都可访问。因此,深思熟虑的颜色选择不是一个可选的附加项,而是设计真正可用和公平的数字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

文本高对比度和低对比度示例。

选择你的调色板

作为设计师,我们需要一种战略性的方法来选择配色方案,考虑各种因素以构建一个可扩展且有影响力的色彩系统。以下是涉及的步骤和考虑因素的分解:

1. 深入探究品牌身份和主要目标

旅程始于对品牌本身的透彻理解。其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它展现出什么个性?是 玩乐、精致、创新?分析现有的品牌指南(如果有的话)、目标受众的人口统计和心理特征,以及数字产品的总体目标。配色方案应该是这种身份认同的视觉延伸,强化品牌识别度并与目标用户产生共鸣。例如,一个旨在建立信任的金融应用程序可能会倾向于蓝色和绿色,而一个创意平台可能会探索更充满活力和非常规的色调。

2. 理解色彩心理学和文化关联

如前所述,色彩带有固有的心理和文化 baggage。虽然这些关联并非绝对,但它们为初步探索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框架。考虑你想要唤起的情感,并研究你的目标受众可能如何感知不同的颜色,同时牢记可能显著改变解读的文化细微差别。这一步对于帮助做出符合所需用户体验和品牌认知的明智决策至关重要。

3. 定义核心颜色

首先确定主色——代表品牌本质的主导色调。这很可能源自品牌标志或现有的视觉识别系统。接下来,建立一两种辅助色,以补充主色并提供视觉趣味和层次感。这些辅助色应与主色和谐地工作,为不同的 UI 元素和交互提供灵活性。

4. 构建一个功能性的色彩系统

一个一致且可扩展的调色板不仅仅包含几个基色。它涉及创建一个变体系统,以便在数字界面中实际应用。这通常包括色调和阴影、强调色和中性色。

5. 不要忘记可用性和可访问性

确保文本和背景之间以及交互元素与其周围环境之间有足够的颜色对比度,以满足 WCAG 指南。有现成的工具可以检查颜色对比度比率。

使用色盲模拟器测试你的调色板,看看它将如何被不同类型色觉缺陷的人感知。这有助于识别可能仅因颜色而丢失信息的潜在问题。

视觉层次对于引导用户的视线和建立清晰的视觉故事也很重要。重要的元素应该在视觉上与众不同。

6. 测试与迭代

一旦你有了初步的调色板,就必须在数字产品的上下文中对其进行测试。创建模型和原型,看看颜色在实际界面中如何协同工作。收集利益相关者的反馈,并理想地进行用户测试,以识别任何可用性或美学问题。准备好根据这些见解进行迭代和优化你的调色板。

一个为数字媒介精心定义的调色板应该是:

一致的 (Consistent),

可扩展的 (Scalable),

可访问的 (Accessible),

与品牌一致的 (Brand-aligned),

引起情感共鸣的 (Emotionally resonant), 以及

功能有效的 (Functionally effective).

通过遵循这些步骤并牢记这些考虑因素,设计师可以打造出不仅视觉上吸引人,而且作为创建有效和可访问的数字体验的战略性强有力工具的调色板。

具有基色和强调色的一致调色板示例。

色彩一致性:通过协调的数字形象建立信任和识别度

一致性在整个色彩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为交互元素、导航提示和信息显示保持统一的配色方案,设计师创造了一个无缝且可预测的用户旅程,通过视觉稳定性建立信任。

在日益拥挤的数字环境中,色彩一致性直接有助于品牌识别。就像标志或字体变得即时可识别一样,一致的调色板充当着强大的视觉签名。当用户反复遇到与特定品牌相关联的同一组颜色时,它会加强他们的记忆并培养更强的品牌联想。这种视觉一致性超越了核心界面,延伸到营销材料、社交媒体存在和所有数字接触点,创造了一种连贯且令人难忘的品牌体验。通过战略性和一致地应用一个坚实且一致的调色板,数字产品可以培养更强的品牌识别度,建立用户信任,并增强用户忠诚度。

精选文章:

10种比南瓜拿铁更惊艳的秋季配色方案

22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视错觉艺术

流行未来主义:当下值得运用的韩式未来风设计潮流

“设计师需要拓宽获取灵感的方式和渠道”

投资8亿的《只有峨眉山》停演:当文化被空间化,资本狂欢的泡沫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