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市面上刮起了一阵「痛」风:从创意包挂、贴纸美甲,到 Miu Miu、Coach 等奢牌推出的痛包痛鞋……再到我们之前介绍过的洞门信徒与抽象包挂——年轻人正在用自己喜欢的饰品装饰一切!伤荷包的同时,却换来了满满的情绪价值,“痛”并快乐着。这就是痛文化。
▲不少明星都是“痛”的忠实爱好者
▲大牌小牌们的痛包包挂
▲洞门信徒们的创作
@便便汪仔王子 @ちゃちゃ @茉莉Mira
「痛」文化始于日本御宅族群体,如今痛文化已实现破圈,不再局限于二次元小众爱好。它已经融入了大众生活,成为一种潮流趋势和消费习惯,甚至成为品牌方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流量密码”。那这股风潮对我们设计师来说有什么启示?又该如何借其势,创造更具共鸣的设计?今天,让我们走进「痛风」。
相信绝大多数人第一次看到“痛系”作品时,都会忍不住感叹:“这信息量也太爆炸了吧!”
没错,痛之核心要义就在于大胆展示所爱。于是,当心头好太多难以取舍时,就自然堆叠出了这种目不暇接的超密度、极繁视觉效果。而这种几乎溢出屏幕的浓烈情感,也能在茫茫人海中精准吸引同好原地认亲。
在时尚穿搭配饰这一块,可以说是痛的绝对势力领域区!而痛包是入门级单品。
▲经典款痛包形式:自带PVC展示窗,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创意
▲挂饰痛包:带火挂饰痛包的miu系包挂
无论是自带 PVC 展示区的经典痛包,还是自由悬挂的包挂,都已成为年轻人行走的个人广告牌。2024 年初Miu Miu 率先掀起包挂风潮,在多款手袋外挂满缤纷配件,引领极繁装饰趋势。之后从玲娜贝儿、Jellycat 到 Labubu,几乎每个时髦精包上都有几个小包挂。
▲引领痛鞋的鼻祖 Crocs
▲痛鞋已经蔓延到所有品牌的鞋!不再局限于crocs。
▲英国时尚品牌Ashley Williams推出的痛鞋。它的痛思路与经典款痛包类似,都是通过pvc塑料来展示素材内容。
▲很有痛感的日本设计师品牌yushokobayashi。它的痛思路是用各种材质拼贴在鞋表面,同时对鞋带、鞋舌等结构进行改造。
可以看到,痛鞋也已从洞门鼻祖 Crocs 蔓延至所有鞋型:运动鞋、芭蕾鞋、马丁靴、帆布鞋……光鞋舌、鞋带就有超多痛法,甚至还涌现出做痛鞋的品牌!
不仅如此,手机壳、耳机、眼镜、挂链,甚至美甲与妆容,都成为痛学家们的灵感载体。万物皆可“软装”,一切都能成为表达喜好和态度的画布。
品牌们也逐渐看明白了,年轻人吃「痛」 这一套,于是也纷纷下场加入。
▲周大福、老凤祥等推出与ip联名的痛金产品。
▲Gentle Monster 推出可以痛镜架的新款墨镜
▲麦当劳在全国 13 个城市开设了「麦麦岛」。
而小红书近期举办的“ RED LAND ”活动,将上海复兴岛改造成了一座痛岛,堪称痛界迪士尼。
▲在痛岛上有众多热门动漫、游戏 IP 和超还原的置景。可以选择身份,领取专属装备包,沉浸式开启主线剧情。一路收集物资、兑换限量周边,还能和NPC对暗号、解锁隐藏副本,仿佛闯进了现实版游戏。
痛文化也正在重新定义城市公共空间。不只是简单地给车身贴上贴纸,真正厉害的「痛」,建立在对 IP 的深度理解与载体创新之上。
▲比如香港的 Chiikawa 痛地铁,闸机音色变成角色的声线,车厢屏幕播放主题动画,从座椅、墙壁到天花板完全沉浸,通勤秒穿二次元。
▲天马航空的“皮卡丘号”痛机
▲公交联名ip的痛巴士
除了痛时尚、痛城、痛岛,更有甚者,还会痛房间、痛工位,痛爹妈(?)!万物皆可痛,早已不是一句口号。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对「痛风美学」有了初步印象。痛视觉是个复合体,它从不局限于单一风格。可以是复古昭和、Y2K甜酷、酸性金属,也可以混搭各种视觉基因。但其本质,始终是一场极繁主义的实践:即拒绝留白,追求信息量、装饰性和视觉密度的最大化。
事实上,这股痛风早已吹进平面设计领域。我们能肉眼可见,主流设计风格由冷静克制的国际主义极简风,转向更具情绪张力的表达。
无论是早些年的新丑风、土味美学、乡镇美学,还是最近流行的抽象疯感设计,都与「痛」一脉相承——与主流背道而驰且强调视觉可以先于逻辑打动人心。 接下来,就为大家拆解几个打造「痛感」的设计要素。
照片基础,装饰就不基础。之前提过痛感的主要来源就是极繁,所以装饰至关重要。
传统的拼贴是用零散的图形拼凑成完整的作品。而痛感拼贴是用图片、贴画在原本的图片上进行二次创作,有点类似于应援小贴画或赛博手帐本。这种方式可以让画面瞬间热闹起来,看似随性的组合,反而构建出全新的视觉叙事。
痛系视觉绝不惧怕颜色,甚至相反,色彩越丰富、越饱和、越碰撞,才越对味。高对比、荧光色、渐变叠涂……都是制造视觉冲击的利器。
痛感的设计是秩序的反义词,主打一个随意,网格什么的也不太需要。
常见手法包括无空隙排版,将负空间彻底用元素填满;或使用同一元素循环排列、堆叠、变形。无需复杂构图,甚至仅凭「满」就足以传递强烈风格。
重新解构童年符号、生活元素,或借用、改编不同文化中的经典元素与流行梗,进行二次创作。关键并非还原,而是以熟悉元素制造新鲜趣味,引发共鸣。
▲@硬毛狗
▲@苍蝇公主
痛系设计格外重视互动体验。通过巧妙的交互设置,邀请观众参与其中。比如将摆件设计为可悬挂式,或可替换图案的产品。使产品超越单纯观赏成为生活方式的载体,让用户能够自主创造新玩法,
痛文化的背后是年轻人消费观念、审美表达和社会情绪的集中体现。
▲闲鱼发布的《2025闲鱼二次元痛文化报告》显示,国(产)谷的交易额在2025年第一季度明显超过了日(产)谷。(ps:谷=物料)
▲国内谷子经济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增长速度加快。2024年市场规模达1689亿元,较2023年增长40.63%。而泛二次元用户规模也在逐年递增,2024年达5.03亿人,同比增长率为2.65%。
痛文化的爆发固然得益于明星带货、品牌营销和国漫热潮,但其内核是满足了当下年轻人对自我表达的强烈需求,是对主流单一审美的抗议。
而潮流总是循环往复,当下痛系穿搭风格,也能让人联想到日本经济低迷时期的原宿风。极繁背后,也藏着一代人的时代情绪:当现实令人失望,语言无力表达,视觉便成为情绪的出口。
对设计师与品牌而言,痛文化可能只是一阵风潮,但它也可以是理解时代情绪与把握年轻消费群体偏好的方式。它令人意识到设计不能再是单向输出,而要转变为能够容纳用户创意、可定制、可延伸的开放式系统。未来创意与商业兼具的好设计,或许正藏在这种「痛并快乐着」的极致表达之中。
撰写:max
文章排版:max
校对:max
图片来源:1.@ashley Williams 2.@yushokobayashi
3.@Gentle Monster 4.miumiu 5.@香港铁路 6.@chimeat rui 7.@newjeans 8.@kidultdreamies
9.@学点旧的 10.@苍蝇公主 11.@硬毛狗 12.@艾媒咨询
13.@fruits杂志 14.@soft thumbnail 15.@哭喊中心 16.@redland 17.@周雨函_ 18.@西栗轧 19.@lunalace 20.@brocconey 21.@monster gene 22.@stinkypigbae
23.@crocs 24.@issue card 25.@某一伊 26.@暴风圈
Reference:1.为什么“痛文化”能吸引年轻人?如何顺势打造商业新爆款@ret睿意德2.“入侵”三次元的“痛文化” 正在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宠儿?
3.上海RED LAND痛岛刷屏:年轻人在“痛”里狂欢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设计便利店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