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内容相关工作已超过13年,其中8年专注于内容设计。即便到了2025年,我仍在向同事、利益相关者和合作伙伴倡导内容优先的设计理念。
许多人自称是内容优先设计的“拥护者”,也确实会在一开始就邀请我参与。但通常,合作仅止于此。
一旦工作启动,主导权往往仍落在产品设计和产品管理手中。关于内容的讨论虽会早期展开,但关键决策依然孤立进行。
经过多年实践,我总结出一份7步指南,帮助团队真正践行内容优先的设计方法。
这将助力设计师和团队转向一种以内容驱动、塑造并强化用户体验的流程。
什么是内容优先设计?
顾名思义,内容优先设计意味着在动笔之前,先思考和规划内容。
更正式的定义是:内容优先设计是一种方法论,它优先规划、创建和组织内容,再考虑视觉与交互设计元素。
其核心在于,我们首先关注核心内容是什么、它的目的以及用户如何与之互动,而非外观设计。
一个类比
想象建造一座房子。你不会从建筑风格、外立面或景观设计开始,对吧?你会先考虑每个空间的功能与用途:需要多少房间、家庭成员如何使用、动线如何规划等。
图片来源:Pexels
明确核心“内容”(空间功能与用途)后,再设计内外装饰以满足这些需求。例如,窗户位置需考虑采光,材料选择需兼顾耐用与舒适,整体美学需协调一致。
因此,内容优先设计即优先规划功能元素,再聚焦视觉与美学。
在深入之前,需明确几点:
内容不等同于界面文案
内容优先不意味着内容设计师主导设计流程
内容优先不要求先完成所有文案和文档再开始视觉设计
它指的是一种设计流程——内容(故事、目的或功能)指导视觉体验设计。
如何实践内容优先设计
要将团队的设计流程转向内容优先,需在早期阶段进行规划与重构。以下步骤多在项目初期完成。
第一步:明确策略
开始前,团队需清晰理解待解决的问题、目标用户及其需求。此阶段需对齐:
项目目标是什么?
目标用户是谁?
对用户有何影响?
对业务有何价值?
明确目标、用户影响和业务价值后,方可深入问题与用户研究。
第二步:理解用户及其需求
团队需全面洞察用户的需求、痛点与机会。关键问题包括:
已知用户哪些信息?
希望帮助用户实现什么目标?
如何满足或超越用户预期?
用户目前如何解决需求?
用户可能遇到哪些障碍?
现有解决方案是否可复用或改进?
哪些关键研究问题尚未探索?
部分答案可从过往研究、社区论坛或专家见解中获取,其余需专项调研。
图片来源:Pexels
第三步:分析现状
评估当前体验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可改进之处。此阶段需重点关注信息流,厘清用户在各阶段已知、缺失的信息及潜在机会。
方法包括:
绘制当前用户旅程图
盘点现有内容资产(文案、文档等)
体验审计
用户测试以发现痛点
第四步:研究竞品
分析竞品如何处理类似问题。竞品分析可揭示其功能、流程与设计成果,从中汲取灵感、发现差距或了解行业标准。
关键问题:
竞品如何解决问题?
其信息流如何设计?
传递了哪些关键信息?
使用了哪些术语与概念?
视觉元素如何应用?
其优势与不足?
是否存在可填补的空白?
第五步:理解现有模型
三类模型助力内容优先设计:心智模型、领域模型和概念模型。理解现状有助于精准构建解决方案。
心智模型
用户对系统运作的理解,受既往经验与假设影响。可通过社区论坛、用户反馈或访谈获取。
延伸阅读:心智模型与用户体验设计
领域模型
描述特定领域的关键概念、实体及其关系,是系统设计的基石。
延伸阅读:领域模型简介 | 结构化内容的领域建模
概念模型
结合领域模型与用户心智模型,抽象出用户感知的价值,聚焦能力与关系,隐藏技术细节。
三者结合可全面理解用户与系统,指导内容的结构与呈现方式,促进团队对齐。
第六步:绘制内容地图
对话映射是有效的起点。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用户与系统的互动,深化对用户需求与语言的理解。
如何操作
图片来源:Pexels
需明确:用户起点与目标(用户目标)、业务目标。两人一组,分别扮演用户与系统,即兴对话并记录。
分析对话中的:
自然对话序列
用户需提供的信息
需解释的概念及方式
使用的术语
潜在阻碍
最终绘制用户旅程图,团队讨论并投票确定终版。
工具参考:Figma对话映射模板
第七步:构建内容框架
基于对话映射,为流程中的每个界面创建内容框架。
步骤:
定义界面在流程中的目的与目标
结合用户问题与任务,分组排序
形成优先级指南,用于早期测试
内容框架可替代线框图,为视觉设计奠定基础,确保信息流清晰。
开始写作与设计
内容设计师可据此定义可复用内容模式,创建术语表与概念解释;产品设计师可依此草图设计界面。
团队可提前构建模式库、信息架构等,无需等待视觉设计。
内容优先设计:多方共赢
若我们能精准预判用户所需内容、顺序与形式,并拥有可复用的内容与设计组件,工作将何其高效!
内容优先设计助你更懂用户需求,做出更明智的设计决策,并提升团队协作。
若想打造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请从内容开始——让它成为你的起点。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