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界的穹顶热潮正当时。本文精选Dezeen报道的十座新近落成建筑,展现这一设计趋势的强势回归。

穹顶建筑的历史可追溯至数千年前——罗马万神庙那座举世闻名的穹顶,早在两千年前就已屹立天地间。这种建筑形式始终令建筑师着迷,尤其是1954年获得网格穹顶专利的理查德·巴克敏斯特·富勒,其设计被嬉皮士运动热烈追捧,科罗拉多州Drop City艺术家公社便是典型代表。而据单体穹顶研究所记载,1976年爱达荷州发明的光滑整体式穹顶,最初竟是为储存土豆而建。

过去十年间,穹顶建筑虽略显沉寂,但正如所有潮流般,建筑风尚亦在轮回。以下十座建筑昭示着这种经典形态的当代复兴:

1. 游戏展亭(英国)

设计师:彼得·库克

(图片来源:蛇形画廊提供)

伦敦肯辛顿花园的蛇形画廊年度夏季展亭向来是建筑实验场,今年首度增设儿童展亭。英国建筑师彼得·库克——1960年代前卫建筑团体Archigram的联合创始人——为橙色波浪墙体加冕网格穹顶,延续其标志性的未来主义风格。

2. 大地美术馆(韩国)

设计师:安藤忠雄

(图片来源:Museum SAN提供)

当伦敦的彩色展亭揭幕时,九千公里外的韩国原州,一座肃穆的混凝土穹顶建筑同期落成。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为英国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的铸铁雕塑打造了这个洞穴般的永久展场,旨在挑战"传统白立方展览模式"。

3. HATA住宅(美国)

设计师:安娜斯塔西娅·杜迪克

(摄影:Brandon Stanley)

这座月球基地般的加州沙漠度假屋以"未来原始主义"为理念,设计师安娜斯塔西娅·杜迪克试图"通过未来视角回归有机的原始形态"。

4. 蓝海穹顶(日本)

设计师:坂茂

(摄影:Hiroyuki Hirai)

为2025大阪世博会设计的这三联穹顶,采用纸管、层压竹材和碳纤维增强塑料构成骨架,体现坂茂"轻量化、易拆卸、零浪费"的可持续理念。

5. 西岸穹顶艺术中心(中国)

设计团队:施密特·哈默·拉森

(摄影:田芳芳)

丹麦团队将上海水泥厂改造为演艺体育综合体,修复了橙色钢架穹顶。"保留象征城市记忆的穹顶结构,让其与新城区共生,这个命题令人振奋。"设计总监克里斯·哈迪如是说。

6. 智慧穹顶(瑞典)

设计团队:埃尔丁·奥斯卡森

(摄影:Mikael Olsson)

瑞典国家科技博物馆内,近300块交叉层压木材构建出环绕3D屏幕的阶梯式穹顶。设计团队特意让木质屋顶呈现起伏形态,强化穹顶的视觉主导性。

7. 苹果TRX交换广场店(马来西亚)

设计团队:福斯特建筑事务所

(摄影:Nigel Young)

这座吉隆坡苹果店颠覆了穹顶必须圆形的传统认知。26.5米见方的玻璃穹顶"在方与圆之间无缝过渡",下方隐藏的零售空间配有遮阳百叶,抵御热带烈日。

8. 扭砖壳图书馆(中国)

设计团队:HCCH工作室

(摄影:朱清言)

衢江畔的这座展馆由穿孔钢板与现浇混凝土构成,两个半球体通过扭转型墙体连接,营造出砖砌结构的视觉幻象。

9. 直觉穹顶体育馆(美国)

设计团队:AECOM

(摄影:Iwan Baan)

为洛杉矶快船队打造的这座体育馆,钻石形金属面板覆盖的网格穹顶,隐喻"篮球穿网而过"的瞬间。同期,Trahan建筑事务所完成了新奥尔良凯撒超级穹顶的灾后修复。

10. MSG球体剧场(美国)

设计团队:Populous

(图片来源:Sphere Entertainment)

有趣的是,理查德·罗杰斯设计的伦敦千年穹顶严格来说并非穹顶,而这座拉斯维加斯地标也非真球体——实为覆盖数千万LED的巨型穹顶,两年前开业时曾引发轰动。

精选文章:

2026年厨房趋势:光影、色彩与意想不到的材质

逆势而行:X世代如何推动人工智能在职场中的应用

现代摩天大楼办公室:陶瓷立面与灵活设计共塑独特企业形象

10个令人惊艳的泳池设计:不止于清凉

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超越提示——重拾以人为本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