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正在快速变革。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自动化生产流程、消除部门壁垒,甚至让非设计师也能完成曾经需要整个设计团队的工作。无论你是否接受,我们正迈向一个许多设计任务不再需要设计师的世界。

如果这让你感到不安,你并不孤单。但未来能蓬勃发展的团队与那些被淘汰的团队之间,关键区别在于:

一些设计领导者正在主动掌控叙事权,而另一些人还在等待别人告诉他们下一步该怎么走。

这是领导力的关键时刻——别错过它

如果你在一家快速发展的科技初创公司工作,可能已经感受到了压力。高管们希望用更少的人力产出更多成果,产品和工程团队正在试验人工智能工具,而你被要求以更快的速度推进——却对团队究竟该负责什么越来越模糊。

你大约只有六个月的时间窗口来采取行动,并影响设计职能在组织中的未来形态。 请善用这段时间。

因为如果你不去塑造这个未来,别人就会替你决定——很可能是你的首席技术官、产品官或首席执行官。除非你主动介入,否则他们很可能看不到设计在这个新格局中的全部价值。

现在就需要采取主动措施引领变革:

与高管团队预约会议,清晰阐述AI时代现代化设计团队的愿景

制定战略提案,说明机遇、威胁及团队如何进化应对

探索AI工具——不仅为了效率,更要解锁创造力、协作和自主性的新模式

重构设计流程,支持多层次贡献:部分由自动化完成,部分由产品经理/工程师驱动,核心部分仍由资深设计师主导

调整招聘策略,优先招募能跨越设计-工程边界的"全栈设计师",这些人才擅长在AI最活跃的模糊地带游刃有余

行业壁垒正在崩塌——你准备好了吗?

随着AI吞噬生产环节,设计与工程间的传统界限开始消融。许多曾经专属设计的任务,很快将由他人或机器接手。

在这种环境下,设计系统将成为战略级资产——不仅为了保持一致性,更是为了有效授权。一个治理完善、符号化且深度集成的系统,能让全组织快速做出明智修改,而不必每次都依赖设计师。

这意味着需要像对待产品一样投资设计系统:

配备专职团队

优先实现与代码的深度集成

培训非设计人员安全参与贡献

明确界定何时需要人工设计介入

你的团队不再需要设计所有东西,但要确保所有产出都具备设计品质——无论创造者是人、机器还是人机协作。

重新定义设计师的角色

这一变革将对人才招聘、团队结构和资源配置产生深远影响。

现实是,我们未来需要的设计师总量会减少,但对人才的要求将更专业、更资深、更具战略价值。

你需要的是精通AI的全栈设计师——能够游刃有余地穿梭于用户体验与代码、界面与基础设施之间,在模糊地带保持创造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需要更多资深设计师兼教练,他们不应局限于传统产品团队,而要像海豹突击队那样运作:作为高影响力的跨职能小组,专攻战略级难题。

这些精英将聚焦:

从0到1的创新项目

中长期战略布局

前瞻性概念产品

内部工具与服务设计挑战

AI无法独立解决的复杂流程

他们将充当战力倍增器——制定方向、攻克难题、提升组织整体水平。不负责日常需求,而专注突破性创新。

未来最具价值的设计师需要:

熟练掌握AI工具与语言体系

在设计、产品与工程的交叉地带游刃有余

具备系统化思维与模式扩展能力

能在具体执行与战略指导间自如切换

擅长重构流程而不仅是界面

拥有服务设计思维——洞察全局,打造端到端体验

敢于摒弃过时的工作方式

现在就需要开始发掘、培养和提拔这类人才。

不要等待,主动引领

设计不会消失,但正在蜕变——从执行转向统筹,从工艺转向系统,从功能转向战略。

要成为新时代的领导者,你必须抢占先机:

提出大胆而富有说服力的愿景

向管理层普及变革趋势及其重要性

重构工作流、招聘策略和组织模型

以紧迫感推进这一切,因为时间窗口正在关闭

不要等待审批,不要等待重组,不要让别人决定你团队的未来。

此刻就是你的机遇。抓住它。

精选文章:

责任始于设计——为什么人工智能必须以人为本

在“建筑师名人堂”鹿特丹,MAD设计了一座移民博物馆

"品牌的环境塑造了它的表达方式":设计师Laura Beulens谈构建视觉形象的微妙艺术

创意通才的崛起:为何“精通多种事物”正在成为一种超能力

以蓝色墨水描绘自然宁静的钢笔线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