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执着于垂直领域的压力了。2025年,真正的优势在于多才多艺。
多年来,我们一直被灌输这样的观念:与其试图面面俱到,不如专注于一项特定技能。然而,在预算削减、AI颠覆和客户需求多变的行业震荡中,2025年的多技能已不再是一种妥协,而是一种优势。那些擅长同时驾驭插画、网页设计、摄影甚至文案创作的人,或许正是为这个新时代而生。
设计师兼创意顾问Mike Hindle一针见血地指出:“多年来,创意人士被要求细分领域、专精一技、坚守赛道。但在2025年——面对预算缩水、AI冲击和经济低迷(唉)——擅长多种技能不再是一种妥协,而是一种竞争优势。”
为什么?因为如今客户希望用更少的供应商获得更多服务,项目周期被压缩,创意行业本身的演变速度也远超预期。当整条高速公路都在施工时,适应能力比严守车道更重要。
设计师、艺术家兼创意总监Kyle Wilkinson认为,这种转变是行业进化的核心。他说:“这个行业建立在进化之上,而专精往往会拖慢脚步。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相信并践行通才之道——迄今为止,它让我受益匪浅。”
为零工经济而生
多重收入来源不仅是明智的商业策略,如今更是一种生存之道。当某一领域的工作枯竭时,通才可以迅速转向其他方向;当客户同时需要品牌策略和社交媒体内容时,他们能一手包办。
但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多技能与浅尝辄止截然不同。新时代的通才并非样样稀松,而是能够将深度创意思维自信且娴熟地应用于多个领域。
网页设计师兼开发者Matthew Jackson以医学为例:“医生不会立刻专攻某一科,他们会先全面学习各领域知识多年。同样,同时理解设计、商业、开发、印刷、营销、行为科学和销售,怎么可能没用?”
视觉叙事专家Fiifi Džansi也赞同:“先成为通才永远是好事,这样能拓宽视野、磨炼品味。”他以著名设计师Massimo Vignelli为例,说明跨学科成就的典范。
D8创意总监Steven Bonner补充道,通才技能能让你更出色,“因为你理解所聘请专家的实际工作内容”。
客户为何青睐“一站式服务”
预算紧张和紧迫的时间表让客户越来越看重效率。如果你能同时搞定品牌形象、动态图形和社交媒体内容策略,不仅为他们节省了成本,还免去了协调多个供应商的麻烦。
Levie联合创始人兼CEO Jose Nava在实践中见证了这一点:“随着业务扩展,我们发现过度专精会带来局限。多元化的能力反而是优势。行业在变,我们需要持续成为通才。”
平面设计师Tony Clarkson将这一点发挥到极致:“我一直是个通才——只要客户问‘你能做XYZ吗?’,我都会先答应再想办法。这些年来,除了设计,我还包揽过从帮客户设置邮箱到搭建展览线束等各种工作。”
如何驾驭通才之道而不透支
成功通才的秘诀未必是来者不拒,而在于对技能范围的战略性把控。
创意总监Mark Hutton Hutton Creative表示:“我认为创意人应该能应对大多数设计领域,但要有分寸。我不会3D设计或复杂编程,但了解相关知识,这样与专家合作时能理解工作流程。”
联合办公空间Gather Round市场总监Danie Stinchcombe数十年来一直践行此道:“我做营销25年,从未专攻某一领域。尝试各种事情始终是我的优势。”
多元技能不仅增强抗风险能力,还能平衡工作与生活。插画师Annie McGee解释道:“我是个多领域创作者,身兼插画师和 workshop 导师。说实话,‘杂而不精’恰恰让我的创意生活得以持续。我患有健康状况不稳定的残疾,身体状态每天不同。多样化的工作让我能灵活调整而不至透支。”
简而言之,广泛的技能不再是不够专注的安慰奖,而是为行业需求所做的准备——这个行业需要创造力、适应力和纵观全局的能力。
在AI能搞定技术执行的世界里,能跨学科战略思考的人类通才不会过时,反而正变得不可或缺。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