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与互动艺术装置正在重新定义观众与艺术的互动方式,从被动观赏转变为主动参与。随着这些装置的流行,其体验往往将物理空间与数字技术相融合,创造出叙事驱动的环境,将参观者带入全新的世界。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投影映射等工具增强了这些体验,模糊了现实与想象之间的界限。
这些多感官装置不仅在视觉上引人入胜,还挑战了传统艺术装置的规范。如今的沉浸式艺术正在快速发展,展览邀请观众进行更深层次的情感和身体互动。以下是互动如何在沉浸式装置中呈现新维度,标志着艺术创作、体验和记忆方式的重大转变。
1. 感官沉浸
互动艺术将观众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通过触觉、声音、动作和沉浸式视觉效果鼓励参与。它打破了传统界限,促进了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智力连接。气味、光线和纹理等多感官元素提供了超越视觉吸引力的整体体验。
这种艺术形式常见于画廊、公共空间和装置中,能够响应手势和行为,将旁观者变为共同创作者。艺术家打造这些动态环境,以邀请探索和个人连接。
在2025年米兰设计周上,荷兰艺术团体DRIFT与奥迪合作展示了《Drift Us》,这是一件以感官驱动的装置。作品由悬浮在空中的细丝状结构组成,随着参观者的动作轻轻摆动。当人们穿过空间时,传感器触发了柔和的运动波纹,创造出模仿风吹草动的沉浸式体验。这种冥想般的互动将观众置于装置的核心,将被动观察转化为身体参与。
DRIFT由Lonneke Gordijn和Ralph Nauta创立,以将自然的短暂元素转化为触觉体验而闻名。《Drift Us》延续了这一传统,将人类存在与响应式运动无缝融合。在奥迪的“进步之屋”展馆中展示,该装置体现了DRIFT与奥迪共同的理念:真正的创新是以人为中心且感官化的。
2. 主动参与
在某些情况下,装置内会展开现场表演,让观众见证甚至参与艺术创作过程。这种互动加深了观众与艺术品之间的联系。许多装置还鼓励观众贡献,使他们成为共同创作者,共同塑造体验。
这些作品通常是特定场域的,引发人们对艺术、环境与更广泛社会或文化主题之间关系的思考。这种动态方法通过直接的沉浸式参与,邀请个人解读。
由Anders Hellsten Nissen与Can Touch This Studio为Playtronica集体设计的《Indikator》,重新构想了公共座椅作为一种感官和互动体验。它远非普通长椅,而是将人类触摸转化为声音,邀请用户通过动作和手势参与。其设计灵感来自柏林公交车站的几何形式和CERN科学与创新之球的美学,干净的现代风格模糊了功能物品与艺术装置之间的界限。
配备Playtronica的TouchMe设备,《Indikator》根据用户的触摸方式和位置生成独特的声波模式,创造出不断变化的声音景观。其模块化结构使其能够轻松适应公园、博物馆、广场和活动场所。除了提供座位外,《Indikator》还激发了好奇心、参与感和社会互动。通过将简单的长椅转变为趣味互动的工具,它邀请人们通过声音与周围环境和彼此建立联系。
3. 科技驱动的创造力
技术正在通过使艺术装置更具沉浸感、互动性和动态性来革新这一领域。艺术家使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投影映射等工具,将数字与物理空间融合,增强叙事和视觉冲击力。VR创造完全沉浸的环境,而AR则将数字元素叠加到现实世界中。
生成艺术利用算法和实时数据生成不断变化的视觉效果。这些科技驱动的方法深化了参与感,鼓励互动,并改变了观众与当代艺术的连接方式。
在2025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ecoLogicStudio展示了《FundamentAI》,这是一件融合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环境数据的创新装置。该项目与双年展主题“智能·自然·人工·集体”相呼应,探索多种智能如何协作应对当今的建筑和生态挑战。
《FundamentAI》与因斯布鲁克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学院合作开发,将威尼斯标志性的“bricole”重新想象为可生物降解的3D打印柱体,嵌入响应式传感器。这些柱体将实时潟湖数据(如酸度和微生物活动)转化为灯光变化。一套AI工具(包括GPT-4o、DeepSeek-R1和TRELLIS)处理环境输入和观众互动,生成自适应的建筑响应。结果是一个沉浸式的“活”空间,将自然定位为设计的积极参与者,重新定义了城市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4. 可持续装置
可持续艺术装置将创造力与生态责任相结合,使用回收、升级改造或天然材料以最小化环境影响。这些作品突出了废弃资源的美,同时提高了人们对紧迫环境问题的认识。
这些设计旨在沉浸和发人深省,鼓励观众反思他们与自然的关系。它们不仅是艺术表达,还是环境倡导的工具,激发可持续的思考和行动。通过将废物转化为有意义的体验,可持续艺术重新定义了创造力在应对气候和生态挑战中的作用,使艺术成为视觉与伦理兼具的绿色未来宣言。
自从人们对一次性塑料吸管造成的环境危害有了更多认识后,许多餐厅、咖啡馆和家庭开始探索纸制或可食用吸管等环保替代品。然而,尽管意识增强,塑料吸管仍然充斥垃圾填埋场,表明人们对其环境影响仍缺乏重视。
针对这一问题,A+U Lab在韩国釜山展示了《41,415根吸管》,这是一件完全由废弃塑料吸管构成的临时装置。该结构长11.4米,宽3米,高2.75米,采用模块化设计,以鲜艳的色调和由定制激光切割亚克力接头支撑的对角网格为特色。这种便于移动的设计不仅强调了可回收性,还邀请观众反思消费和浪费问题。通过将常见的废弃物品转化为沉浸式艺术,该装置挑战了人们对材料使用的认知,并促进了可持续设计思维。
5. 叙事性装置
近年来,最受欢迎的团体活动之一是在逃脱或密室挑战中解决问题,这些活动非常适合朋友或企业团队建设。尽管有些人可能对解决问题的压力感到犹豫,但许多人认为这些体验有趣、引人入胜且沉浸感十足。
这类互动装置将传统展览形式转变为充满故事的多感官旅程。它们通过探索、想象和叙事重新定义了时尚与艺术的体验方式。
爱马仕推出了一款沉浸式装置,灵感来自其标志性的“门童”形象。参观者首先会见到这些优雅的门童,随后踏上一场趣味谜题:马匹失踪了。通过手机游戏的引导,客人可以穿过六个主题房间——包括“总门童办公室”、“储藏室”和“宿舍”,每个房间都充满了精心设计的细节,如马形雕塑、花卉布置和低调的爱马仕标志。
这远非传统展览,而是一场融合时尚、艺术与叙事的体验。每个房间既是舞台,又展示了成衣、陶瓷和皮革制品,这些物品被巧妙地编织进故事情节中。客人需要解决视觉和触觉谜题——比如破解保险箱或发现窥视孔——同时与七分钟的倒计时赛跑。虽然奖励不是奢侈品,但客人会收到爱马仕独家设计的礼物:一本笔记本和涂色书。这是一场风格与设计的融合,重新定义了品牌体验的方式。
通过打破传统界限,沉浸式艺术变得更加易于接触,邀请更广泛的观众参与创作过程。它将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促进了更深层次的互动、情感共鸣和持久影响。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