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FINITY公司的利亚姆·费舍尔(Liam Fisher)指出,随着设计工具的普及,设计师需要重新定义自身角色。
如今,设计已不再是“创意人士”的专属领域,而是现代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市场营销、产品开发到人力资源、销售和客户服务,设计无处不在。
自疫情以来,视觉内容的需求激增。数据显示,39%的人力资源从业者、36%的市场营销与销售团队,以及52%的财务部门表示他们正在创建设计素材的数量远超以往。
而随着易用、直观的设计工具出现,任何人都能轻松上手。你不需要设计学位,只需一个点子和几分钟时间。
Canva的《视觉经济报告》甚至发现,92%的企业领导者期望员工——无论其岗位——都具备基本的设计技能。毕竟,大多数人确实更偏爱视觉化的表达方式(无论是否愿意承认!)。
因此,68%的公司正在为非设计岗位的员工提供设计培训。这种设计的大众化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它加快了工作节奏,激发了创意,帮助团队更清晰、更具创造性地沟通。
设计正在成为每个人的工作。这是一件好事。但这一转变也带来了紧迫的挑战:当人人都能成为设计师时,如何保持一致性、质量和战略协调?
为了在去中心化的创意世界中维持标准,设计师必须承担新的责任——不仅是创作者,还要成为系统构建者、教育者和品牌专家。
设计的大众化
在当今快节奏的数字世界中,设计已成为一种通用语言。无论是销售提案、产品路线图,还是内部备忘录,人们都默认一个要求:所有内容都应看起来精致、专业且符合品牌调性。
现实是,任何人都能轻松参与设计。借助预制模板、拖拽工具和AI功能,只需点击几下就能制作出吸引眼球的内容。
这一转变带来了许多好处:效率提升、自主性增强,以及来自企业各部门的新鲜创意能量。但坦白说,它并非完美无缺。
“设计的大众化并未降低专业设计师的重要性,反而使他们变得不可或缺。”
如果没有清晰的设计系统或品牌规范,事情很快就会变得混乱——视觉风格不统一、信息混杂,品牌体验支离破碎。
而这至关重要。跨渠道的品牌一致性最高可提升23%的收入。因此,设计师的角色正在演变。
这不是关于夺回控制权,而是关于赋能他人——通过引导、支持和设立边界,让创意在不损害品牌的前提下自由生长。
设计师作为系统构建者
如今设计师最重要的转变之一是,他们的重心不再局限于创作优秀的设计素材,而是赋能他人大规模产出高质量内容。
这意味着建立坚实的基础,让每个人都能自信地创作。风格指南、可复用组件和品牌化模板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必需品。
可以将它们视为护栏。它们不会限制创意,而是引导创意朝着正确的方向自由发展。就像设计一个游乐场——边界的存在不是为了限制乐趣,而是确保每个人都能安全、自由地探索。
当这些系统清晰且易于使用时,整个团队都能在无需设计师干预的情况下,创作出符合品牌调性的优质内容。
设计师作为教育者
设计成熟度不仅关乎工具或模板,更在于培养一种文化:让每个人都理解优秀设计的价值及其背后的逻辑。因此,如今的设计师也常扮演教育者的角色。
别担心,这并非指枯燥的培训课程(尽管它们有一定作用),而是将设计思维融入日常工作中。帮助人们不仅学会“如何设计”,还要明白“为什么某些选择至关重要”。
为什么留白能提升设计效果?为什么某些颜色组合是禁忌?如何让版式看起来平衡?
当设计师分享这些知识时,整个团队的水平都会提升。它能促使人们更审慎地思考创作内容,并为他们提供工具,做出更自信的设计决策。
设计师作为品牌专家
当设计由不同团队共同完成时,保护品牌形象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设计师如今承担着品牌专家的战略角色。他们必须确保每一份内容——无论是出自专业设计师之手,还是新手使用模板的首次尝试——都能忠实体现品牌精神。
这不仅涉及修正拉伸的Logo或替换错误字体,还包括更宏大的使命:塑造品牌的视觉形象,并指导其随时间演进。
设计师是品牌视觉DNA的守护者。他们的职责是确保这一DNA不仅定义清晰,还能通过每一个触点准确传达并一致呈现。
设计师在新时代的关键作用
归根结底,设计的大众化并未削弱专业设计师的价值,反而凸显了他们的不可替代性。
越是赋能更多人参与设计,就越需要强大的设计领导者来指导、支持并在全公司范围内扩展创意卓越性。
如今的设计师身兼多职。他们既是创作者,也是系统构建者、导师和战略思考者。他们正走出设计工作室,进入领导层,展示设计如何驱动品牌力、用户体验和团队协作。
设计的未来不是关于设立门槛,而是包容、协作与可扩展性。
但为了实现这一点,设计师需要引领方向——制定标准、构建系统并培育一种文化,让优秀设计能在每个层级实现。
因为当设计成为每个人的工作时,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守护品牌,并不断拔高“优秀设计”的标准。
精选文章:
tsujio ippei 设计的包装纸,看起来就像刚出炉的新鲜面包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