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第四年度的分析报告揭示了六大全球性变革,探讨跨学科设计如何作为关键媒介,塑造更宜居的未来。

《2025年iF设计趋势报告》(2025年7月17日前免费开放)深入剖析了影响当下与未来的全球变革,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国际视野分析全球设计趋势。报告提供了跨学科设计趋势的全景视角,并将其与重要的技术及社会发展相关联。

报告呼吁我们以远见卓识思考问题,承担责任并促进多学科对话,构建一个以人为核心、技术、经济、自然与政治和谐共存的世界,而设计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中介角色,为所有人塑造更宜居的未来。这绝非简单的总结,而是一个“趋势、案例与思考的宝库”,将深刻影响未来数年的设计方向。

作为第四年度版本,该报告由汉诺威iF国际论坛设计有限公司与法兰克福“未来计划”研究员合作完成。其综合方法论基于对各行业的广泛分析,结合专家观点与2025年iF设计奖的近11,000份来自70个国家的参赛作品。报告还收录了来自奥地利、中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西班牙、台湾地区、英国和美国设计师的访谈洞见。每个趋势均辅以2025年iF设计奖中的最佳实践案例,确保客观性。

报告采用模块化阅读设计,通过视觉元素突出各章节核心观点。其广泛的产品类别覆盖揭示了应对相同社会挑战时设计方法的共性与多样性。2025年iF设计趋势报告解码了塑造社会的六大变革。

图片来源:iF设计

数字人性化探讨在日益互联的社会中,设计如何促进人与技术的互动,尤其是生成式AI与机器人领域。报告指出AI能力呈指数级增长,涵盖文本、音频、图像处理及对话理解。设计在“人机协作”中扮演“裁判”角色,解决可信度、准确性、数据获取、偏见等关键挑战。技术承诺带来“轻松感”“身体增强”与“陪伴”,而设计则调和这些多维关系。“趣味性”成为重要设计策略,通过激发好奇与情感联结推动学习,超越单纯的技术产品。

图片来源:iF设计

意识经济聚焦设计如何帮助企业建立更具同理心的互动,因价值观与社会发展正深刻影响企业战略。核心洞察是:单纯利润最大化已然过时,领先企业追求盈利与有机增长、价值导向和长期发展的平衡。全球人才短缺(影响74%雇主)推动“人才关怀”模式,企业注重员工发展、忠诚度与福祉,提供意义和灵活性而非表面福利。“服务化”模糊产品与服务设计的界限,通过人工共情建立长期客户关系与情感化设计新形式。

图片来源:iF设计

共益社会回应碎片化与极化世界中对社会凝聚的渴望,重新诠释“财富”并革新关怀体系。重要发现是“财富”内涵从物质积累转向生活质量,包括健康、工作平衡与人生意义。“静奢风”通过低调优雅、高品质材料与创新技术传递身份,取代炫耀性消费。“关怀革命”重新定义护理工作,提升对护理者的认可,并通过技术将新式关怀融入日常生活,同时平衡自主与隐私。

图片来源:iF设计

生态转型强调设计在加速向循环生态社会转变中的作用。范式从线性转向循环,产品被纳入更大循环系统。“绿色高科技”奠定后化石经济基础,太阳能作为最廉价、去中心化的能源引领变革,并融入建筑设计。智能电网重构再生能源整合方式。可持续共享概念因资源稀缺被重新评估,聚焦高效利用与社会互动,包括B2B共享。建筑升级改造通过创意材料复用与现代设计活化旧结构。

图片来源:iF设计

思维革命探索身份与社会关系重构,权力动态再分配,价值观与世界观转型。“去性别化生活方式”打破刻板印象,提供多元流动的角色选择,如中性婴童用品与美妆产品。Z世代的“元反讽”沟通体现这种流动性,允许严肃与讽刺的多层解读。“心理健康转变”将心理福祉视为核心,设计通过AI与人工共情分析情绪,将预防性心理护理融入日常。报告还注意到“傻瓜手机”的复兴,作为数字戒断与正念工具。

图片来源:iF设计

全球在地化寻求全球网络中本地行动的新连接,通过区域化生产与跨文化学习强化地方韧性。它是对全球化的补充,以应对危机。“跨文化学习”需理解他者文化并反思自身,促进知识交流与跨文化能力。弹性供应链成为经济刚需,强调适应性、去中心化与集体性。包装设计作为“隐形冠军”整合保护、效率与灵活性。3D打印推动分散化生产与定制维修。“乡村黑客”以智能低门槛方案赋能社区自给与共居。

精选文章:

“随着设计走向大众化,专业设计师的角色愈发关键”

西班牙艺术家巧创“音乐建筑”壁画,让建筑化身视觉交响乐

tsujio ippei 设计的包装纸,看起来就像刚出炉的新鲜面包一样

评论 | LV强势入驻亚洲最大门店,能救下香港K11吗?

2026春夏巴黎男装周精彩秀场全记录:从爱马仕到Kiko Kostadin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