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以丝线为主要创作媒介,盐田千春始终强调:她的作品应当被视作"空中绘画"而非蛛网。对这位日本艺术家而言,丝线即笔触,那些悬浮在空中的大型装置就是被她精心"描绘"的画布。"当我开始使用丝线时,"盐田在近期访谈中表示,"我感觉找到了专属材料,它能承载我的情感。"这些情感通常关乎联结、记忆,以及如其最新个展所揭示的——"空虚"。

正在北京红砖美术馆展出的《盐田千春:寂静之空》,包含多件因地制宜的装置作品。艺术家不仅融入了本地材料,更持续叩击其长期探索的命题。纵观其创作生涯,盐田始终关注"存在与缺席"的关系,这种思考深深植根于佛教、道教等东方哲学传统。本次展览将"空虚"具象化为可触摸的实体,即便在看似无法填满的巨幅空间中,那些穿梭于地板、墙壁与天花板之间的丝线网络,亦精准勾勒出"未被填满"与"已被覆盖"的微妙边界。

"我必须亲临展览空间才能构思创作,"盐田坦言,"唯有置身其中,才能想象作品的形态。"这种慎重的创作态度贯穿《寂静之空》始终。策展人闫士杰指出,每件装置都完美"嵌入了红砖美术馆的建筑肌理"。

《意识蜕变》通过覆满透明丝线的床榻探讨睡眠——这场"超越肉体的旅程"如何近似死亡。悬浮的发光丝缕与蝴蝶标本将展厅转化为缥缈之境,迫使观众直面肉体有限性与精神无限性的永恒命题。而《沉默之门》则重构了一扇藏传佛教古门,被猩红丝网包裹的门体成为现实世界唯一的遗存,纵横交错的丝线既像"异次元力量的裂痕",又是串联观展动线的温柔纽带。

除沉浸式装置外,展览特别呈现艺术家手稿、档案照片及影像文献,追溯盐田从日本走向国际当代艺术舞台的历程,及其从平面绘画到大型装置的创作演进。"以纤维为经,日常之物为纬,盐田编织出对'空性'的当代诠释,"红砖美术馆阐释道,"这不是虚无,而是万物依缘而生的自由之境。"

《盐田千春:寂静之空》将持续展至2025年8月31日。

日本艺术家盐田千春在最新个展《寂静之空》中探讨空虚与联结的永恒命题

《扎根的记忆》,2025,红绳、船、土壤

《意识蜕变》,2025,混合媒介

《时间的回声》,2025,黑纱、岩石

北京红砖美术馆呈现的多件大型空间装置,融合在地材料与标志性丝线语言

《沉默之门》,2025,古董门廊、红羊毛

《多重现实》,2025,混合媒介

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8月31日

《扎根的记忆》于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

北京红砖美术馆外景

精选文章:

第24届米兰三年展国际展览探讨"不平等"主题

人工智能世界中设计师的角色:适应还是被自动化?

"LegoGPT"仅凭提示即可设计乐高模型

由超过20万颗铆钉连接的"球体"在谷歌园区投下戏剧性阴影

奥斯卡·尼迈耶:巴西现代主义建筑指南,从巨作到鲜为人知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