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设计殿堂通过建筑、艺术、产品、科技和数据,聚焦格伦菲尔惨剧、气候危机与巴以冲突等事件
每三年一度,米兰三年展机构都会将其1930年代建成的艺术宫(Palazzo dell'Arte)献给一个主题。继上两届"未知的未知"与"破碎的自然"后,第24届国际展览以"不平等"为命题,通过建筑、艺术、产品、技术和数据等多维度设计探索这一全球议题。
"不平等"主题早在去年研讨会便已提出,当时多位参与者展示了研究成果、理念与政治困境的思考。如今这些内容已发展为贯穿多个展览的宏大叙事,开幕展聚焦城市问题,毫不掩饰其兼具创意与政治意图的立场:首间展厅直指格伦菲尔大厦火灾惨剧,呈现了Kimia Zabihyan与遇难者家属合作的震撼短片,以及新锐艺术家Khadija Saye(不幸罹难于火灾中)的摄影作品。
在光线充盈的展厅里,作品间距恰到好处,既让深层含义得以呼吸,又形成跨空间对话。安德烈斯·哈克(Andrés Jaque)政治创新办公室的影像作品《哈德逊广场万物闪耀》通过视频论文,将纽约新自由主义反射建筑与南非Xholobeni地区(自清洁材料钛矿来源地)的气候和人文危机并置。这个最初为2023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创作的项目,其机智、批判与伦理精神贯穿了整个"不平等"展览。
以格伦菲尔惨剧为主题的开幕展厅
(图片来源:©Alessandro Saletta e Piercarlo Quecchia - DSL Studio)
迈克尔·马尔赞建筑事务所视频装置探讨的帕利塞兹火灾
(图片来源:Alessandro Salettae Piercarlo Quecchia - DSLStudio ©TriennaleMilano)
尽管双年展与三年展各有其运作模式,但卡洛·拉蒂策展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与本届三年展仅隔数日开幕,难免令人对比二者迥异的策展理念。拉蒂的展览拥挤昏暗,而米兰三年展前四个展厅展现的批判性、伦理意识、政治敏感与细腻度,已超越威尼斯主展场的全部内容。威尼斯呈现的多是富裕北半球国家高校与建筑师的前瞻构想,米兰则邀请观众向全球学习,昭示技术仅是解决集体危机的路径之一。
"城市"主题展连贯有力:加沙废墟中摆放的开斋宴长桌;迈克尔·马尔赞建筑事务所通过洛杉矶山火视频揭示的城市深层不平等;安娜·赫林格工作室与孟加拉女性合作社合作,以精美纺织物(融合地图、材料与"你的奢侈、无知与贪婪正摧毁我们的国家"等标语)对抗城市化对乡村纺织业的冲击。
2025米兰三年展国际展览"城市"主题展现场
(图片来源:Alessandro Salettae Piercarlo Quecchia - DSLStudio ©TriennaleMilano)
《471天》:每条丝带长度对应2023年10月7日以来每日死亡人数
(图片来源:Alessandro Salettae Piercchio - DSLStudio ©TriennaleMilano)
展览包含各国"国家馆",中国推广设计院校、沙特借生态进行城市营销等常规操作外,黎巴嫩、古巴、亚美尼亚和安哥拉等威尼斯双年展稀客的展馆尤为亮眼,它们直指主题并展现对政治与世界的真切关怀。波多黎各展馆为遇害的无家可归黑人跨性别者Neulisa 'Alexa' Luciano创作的纪念雕塑,以三处生命轨迹为灵感,在其生活过的地方建立起缺席的纪念碑。
在建筑师斯蒂法诺·博埃里主席领导下,艺术宫经逐步改造重获空间 clarity。楼上展区继续探讨不平等:比阿特丽斯·科洛米纳与马克·威格利关于细菌的研究展(GRACE architects设计);泰尔莫·皮耶瓦尼通过生物多样性审视不平等;以及探讨人类寿命的诙谐彩色装置。
连接楼层的宏伟阶梯化身为从天垂落的红丝带装置《471天》,丝带长度对应2023年10月7日以来每日死亡人数,台阶上的铭牌注明以色列(1,600人)与巴勒斯坦(46,900人)的死亡数据。这种以事实而非情绪呈现悲剧的 monumental 方式,对比威尼斯双年展等机构处理政治议题的态度,尤为可贵。
"细菌"展特别指出:社会进步需理解全球南北方共同历史。丰富档案展示疾病与微生物在人体、建筑和城市中的历史脉络后,提出通过设计、建筑与技术构建的未来图景——从清洁米兰大教堂污染的微生物,到对抗土壤贫瘠的真菌生物肥料;从分解下水道油脂块的细菌机器,到将佩鲁贾有机土壤引入米兰 playgrounds 以增强儿童未来免疫力的计划。
诺曼·福斯特基金会《迈向更平等的未来》
(图片来源:©Alessandro Saletta e Agnese Bedini - DSL Studio)
艺术宫内还有更多内容:探讨米兰未来不平等的数据展(部分稍显笨拙);诺曼·福斯特基金会近乎贸易展销的巨型展陈(虽优质却暗示其能单枪匹马解决全球危机);以及西斯特·盖茨用日本小出收藏陶瓷环绕埃托雷·索特萨斯"卡萨拉纳"常设展的装置,提醒我们即使档案价值也受权力、时尚与地理不平等的支配。
尽管议题深刻紧迫,本届三年展鲜少令人感到沉重。其策展智慧与乐观主义避免了卡洛·拉蒂威尼斯展的说教单一,成为真正跨学科、跨国家、跨物种的思考场域——这正是我们迈向更公平未来所需的模式。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