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色有着悠久而奇妙的历史。与大多数其他颜色不同,粉色和蓝色一样,被赋予了性别代码。然而,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这一代码的历史相当复杂。这是因为尽管粉色如今主要被视为女性化的颜色,但其起源却是不分性别的,甚至曾被视为男性化的颜色。
本期一同探索粉色在过去几十年中的含义,以及它在设计和品牌塑造中的应用。
粉色是什么颜色?
简单来说,当你将红色和白色混合时,就会得到粉色。不过,你所得到的粉色会取决于你使用的红色色调,以及你添加白色的量。因此,粉色有着许多不同的饱和度和色调变化,从偏橙色的西瓜粉到偏紫色的树莓粉,不一而足。
粉色代表着什么?
作为充满激情的红色与纯净的白色的混合色,粉色象征着爱,能唤起舒适、温暖和希望的感觉。浅淡一些的粉色传达出呵护、关爱以及在身体上带来抚慰的意味,而浓郁一些的粉色则会带来一股活力。
粉色的起源与历史
在欧洲,对粉色的首次有记载的提及可追溯至公元前8世纪荷马所著的《奥德赛》,当时他将粉色描述为黎明时分那玫瑰色的光芒。然而,直到18世纪,随着染料制作技术的发展,以及法国宫廷对最新时尚潮流的热衷,粉色才得以成为一种时尚的必备元素。那时,粉色和蓝色这两种颜色并不像如今这样被赋予了性别属性,男女皆可穿着使用。
男孩适合粉色、女孩适合蓝色这一观念在1918年美国《妇女家庭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得以明确阐述:“普遍公认的规则是男孩用粉色,女孩用蓝色。原因在于,粉色作为一种更鲜明、更浓烈的颜色,更适合男孩;而蓝色则更为精致、秀丽,对女孩来说更加好看。”
就制造商而言,他们想要销售服装,所以起初,他们采取了一种稳妥的策略,为男孩和女孩都生产蓝色和粉色的服装,让顾客自行选择。但从20世纪50年代起,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粉色开始与女性和女孩联系在一起。
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当超声波技术能够让父母提前知晓未出生婴儿的性别时,制造商们意识到,他们可以针对特定性别来设计服装和产品。广告商大力推广为特定性别设计的新服装这一理念,而不是过去那种不分性别的可传代的服装。他们还向父母们灌输这样一种观念,即人们应该能够一眼就分辨出孩子的性别。这在以前并不是父母们所关注的主要问题,而这进一步强化了颜色具有性别编码的观念。
由于在20世纪早期,制造商们习惯为男孩和女孩都生产粉色和蓝色的服装,所以没人确切知道为什么后来会转变为女孩用粉色、男孩用蓝色。然而,一旦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广告商们就开始编造一整套说辞,来解释为什么每种颜色适合对应的性别,于是粉色开始与女性联系在一起。
几代人以来的粉色都是灵感来源
正如你所见,人们对粉色的认知以及粉色的营销方式随着时间推移发生了变化。让我们来看看在20世纪和21世纪,粉色是如何针对不同年代的人群进行营销的,以及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创意灵感。
传统主义者(1925年至1945年出生的人)
对于这一代人来说,浅粉色代表着轻佻风情。从被定义为轻佻年代的喧嚣的20世纪20年代起,粉色开始出现在各种时尚形式中。那时粉色还没有被赋予性别属性,所以男女都喜欢使用它,并且它也被应用在许多产品上。
婴儿潮一代(1946年至1964年出生的人)
灰暗的颜色会让婴儿潮一代联想到战争及其带来的困苦。因此,这一代人在粉色中寻求慰藉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在这个时期,粉色开始失去其性别中立性或与男性的关联。历史学家认为,粉色在女性中得以普及,是为了重新确立西方传统的性别角色。那些在战争期间由于男性短缺而被迫走出家门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女性,正被挤出工作岗位,重新回归家庭,而制造商和广告商通过为她们生产带有褶边的彩色服装来努力使她们“重新女性化”,这些服装体现了他们对女性特质的理解。
浅橙红色调色板灵感
所以,从像浅橙红色和淡粉色这样柔和、甜美的色调——它们能提升情绪、激发积极心态,到玛丽莲·梦露在《绅士爱美人》中那件标志性连衣裙的艳丽桃红色,粉色开始专门针对女性进行营销。
X世代(1965年至1980年出生)
或许这是受20世纪50年代玛丽莲·梦露那件桃红色连衣裙的余波影响。不管怎样,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由于波普艺术运动的兴起,粉色有了紫红色调的新变化。这场充满趣味与时尚感的运动在色彩运用上就是要做到引人注目。
在这个时代,粉色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因为粉色三角形成为了同性恋权利以及 LGBTQ+ 解放运动的象征。
树莓粉调色板灵感
千禧一代(1981年至2000年出生)
千禧一代将粉色所代表的力量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也许他们受到了麦当娜《物质女孩》音乐录影带的影响,在这支录影带中,麦当娜重现了《绅士爱美人》中的经典场景,她身着一件酷似玛丽莲·梦露风格的粉色礼服,令人惊艳,并将这位女演员的悲剧故事重新演绎成一个颂扬女性力量与坚韧的故事。
又或许是20世纪90年代充斥着霓虹灯的锐舞文化中那令人瞩目的亮粉色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或者是《老友记》第八季第十七集中的那个场景,罗斯不愿意承认他的衬衫是粉色的,而是把它说成是一种广告商让他作为男性身份能够接受的颜色:“浅橙红色”。
甚至可能是苹果公司推出的玫瑰金色iPhone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们或许永远无从知晓,但显然在2010年代,灰调淡粉色大受欢迎,打破了色彩的性别界限以及长久以来的性别二元观念。由于在这一代人中备受青睐,这种粉色被称为千禧粉,它从服装、营销到流行文化等各个方面,以超越性别刻板印象的方式重新定义了粉色。不得不说,这种对粉色的“后性别”欣赏来得正是时候。
Z世代(2001年至2020年出生)
Z世代或许是看着《律政俏佳人》这类电影长大的,这部影片不仅妙趣横生,还巧妙地颠覆了“金发傻妞”的刻板印象。瑞茜·威瑟斯彭饰演的角色艾丽·伍兹,展现了所有金发女郎的典型特征,她的衣橱里满是各式各样的粉色服饰。最棒的是,她在这样做的同时,还彻底扭转了众人对她智商的固有看法。
但实际上,真正充分捕捉到这一代人时代精神的是《芭比》电影。作为2020年代最受欢迎的影片之一,在观看《芭比》时,观众们身着各种深浅不一的粉色服装,将观影变成了一种姐妹情谊与紧密联系的纽带。对于一部讲述当自爱与自我接纳撞上社会对女性不切实际的期望时会发生什么的电影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完美的呢?这部电影出色地凸显了社会中父权制的持续存在如何对男性和女性都产生负面影响,以及不同年代女性之间的精神联系如何让她们传递对更美好世界的希望与梦想。
芭比粉调色板灵感
无论你在服装、设计或是家居装饰方面有着怎样的品味,总有一款粉色是为你量身定制的。尽管粉色曾与女性的浅薄形象有所关联,但它并未局限于这种刻板印象之中。相反,它一次又一次地被重新塑造,成为一种强大且具有反叛精神的色彩,与时俱进,拒绝被边缘化。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