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最近互联网上关于啃老的讨论好像又开始变多了,还创造了不少新词儿。
从“新型啃老”“隐形啃老”到“陪伴养老式啃老”,连考研、考公也能扣上“啃老”的帽子。只看这些互联网舆论的话,当代人啃老真是啃出了风采。
无数名人专家也纷纷下场,在啃老的议题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
某经济学家的建议给我看笑了
同事平面设计师小张对此嗤之以鼻:咱做设计的这点工资,不啃老是对不起老一辈的攒钱速度。
小张正是一位啃老青年,在设计行业摸爬滚打到现在,心态从最初的“我要靠自己”,一路演变成了“爸,我的花呗今天到期了”。
不仅啃得坦然,还啃出了心得,说着就发来一系列面临“时代黑利”的年轻人创造的啃老新概念。
“虚假的啃老:在家不上班添一副碗筷
真实的啃老:大城市打拼,掏空六个钱包买老破小”
“我这不能叫啃老,只能叫浅尝一口”
“嘬一口,就一口”
小张一本正经:要我说,年底了,建议面临年终焦虑的设计师都开始啃老,还可以设立“啃老节”,一年一度感恩父母资源赞助。
不谈那些宏大的,小张从自身小视角出发,想和你分享他的【设计师啃老心得】。
设计师的年底节点
年底,许多设计师普遍进入灵感枯竭+疲惫爆发双BUFF状态。不信你刷刷社交平台,那些人手一篇的年终总结,字数比简历还长,排版比作品集还花哨。
这些卷王的内容看得我头皮发麻手脚抽搐,最有共鸣的一条是:
年初还能灵感迸发,年中开始勉强续航,到了年底?泡面时脑子空白,找参考时眼神涣散,到了年终心里只想一个字:累。
设计师为什么总会有【年底焦虑】?究其原因,大概有这么几条。
创意枯竭的疲惫感
常年保持高强度的创意输出,但灵感又不是取之不尽、具体的工作内容又不能随心所欲。每每看到人家的年终总结比自己生涯作品集还厚还漂亮,我满脑子就一个问题:我这一年,到底干了些啥?
“难道我才是没品的那个?”
来自外界和内心的双重PUA
设计师天生站在“甲方的期待”和“自身的艺术追求”之间。甲方改一稿,怀疑人生一次。全年下来,不止客户不满意,连自己看着作品也想摔电脑。
当年底需要总结成绩时,这种否定往往成倍放大,变成一种无法解脱的焦虑。
更别提行业未来的不确定性
AI工具猛,行业淘汰快,趋势变得比我存钱还快。这感觉就像从楼梯口滚进了电梯井,抓都没地抓。越接近年关,压力越堆成山,年底焦虑也就无处可逃了。
承认吧,咱的焦虑是合理的。
承认社会现状和职业特性带来的【年底焦虑】的合理性,是从此刻迈向【上岸】的第一步。
建议将啃老列入行业规范条例。
舆论对【啃老】的批判也好,解析也罢,其实都是啃老现象越来越普遍的体现。
对【啃老】这个词的心态转换越来越重要。每次听到人批评啃老,我总想反问一句:富二代拼爹,和我寻求家庭暂时的帮助,本质上又有什么区别呢?
把父母剥皮拆骨吸血割肉吃抹干净没良心的人到底还是少数,在实在困难的时期,有时我们不妨理直气壮一点——在当下,我这个设计师就是该啃老。
第一,咱这个职业吧,发展路径不确定性实在太高。
设计行业看似容易上手,但要从普通设计师成长为大牛,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技术迭代。
或许当下确实有大厂的资深设计师每月紧张28K,但在资源竞争激烈的当下,设计行业年轻人的起薪往往难以覆盖基本生活成本。
如果家庭有能力,这种支持能在职业初期为年轻人提供必要的缓冲,帮助他们度过职业磨合期并积累更稳定的职业资本。
第二是职业特性导致的心理压力与情感需求。
有一次凌晨三点,刚挂完甲方夺命连环call,准备泡碗泡面充饥,老爸披着毯子走进来递过来一碗热汤圆——那一刻,突然觉得自己被救活了。
我不敢说啃老让我彻底从焦虑里跳脱,但至少在疲惫被裹挟的那些时刻,让我看到了一些恢复战斗力的希望。回想我的“啃老岁月”,这种陪伴与支持,常常比经济补助更重要。哪天有钱了,一定不忘记给我爸妈立个[啃老纪念碑]。
设计师科学啃老三步法。
当然,我是很幸运的,拥有理解、支持我的家庭。对于普通氛围的家庭,我也总结了设计师科学啃老三步法。
我们的口号是:让年轻人啃得安心,让父母被啃得放心,不然家人不仅嫌弃你,自己也得焦虑成狗。
第一步:不要脸(不是)
别扭扭捏捏地啃老,主动开口很重要。我和爸妈讨论过好几次现在的工资收入情况,他们对行业现状以前一点概念都没有,但每次听完,也只是简单说:“能帮到就好。”现在他俩朋友圈天天转发《设计师不是工具人》的文章。
抛开内心的抗拒,主动沟通。尝试坦诚分享自己的职业特点、工作压力以及经济困境,让家人理解我们的实际需求。
别自作聪明想偷偷摸摸要接济,你越躲躲闪闪,越容易惹得家人怀疑。我就吃过这种亏,明明是租房缺几千块硬是死撑,结果最后还是爸妈发现了问题。倒不如坦白点,把自己近况摆上桌,他们不一定会批评,反而觉得“这孩子会规划”。
第二步:从【啃老】到能【被老啃】
如何避免陷入依赖的困境,成为讨人厌的吸血鬼,是【啃老】必须面对的课题。
啃老一定要有明确的短期目标——比如攒够生活成本或转型技能的过渡时间,而不是陷入“今天买AJ,明天啃榨菜”的恶性循环。更何况,把父母的心意好好规划用好,以后你才可能让他们放心地“老啃”回你。
当我们借助家人的帮助,有了经济上的缓冲后,该做的就是用借力得来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技能提升或调整职业规划。
比如我今年利用下班时间摸索学UI,结果意外找到一个兼职大单,竟让我存了点下半年的生活费——啃了两个月,后来不仅断奶还反手请爸妈吃了顿小火锅。
第三步:如何啃老不被骂
很多人啃老啃得痛苦,不是因为“啃”本身有问题,而是你不会啃。啃老的同时,也得时不时展示下“孝顺的天才设计师”形象。
当你像我一样又会做家务又会说笑话,会帮妈妈剪辑抖音小视频、帮老爸网购钓鱼装备,帮着优化下朋友圈配图,或者教他们用更新潮的表情包…………
你的“啃老”体验一定加倍顺畅,也不会被视为失败的象征,而是一种职业特性所决定的合理选择、一种家庭资源优化的行为。
最后的话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建议年轻人毕业后先啃老几年:到跨文化、跨文明的时空里拓宽生命体验,或许会获得新的自我关照。
虽然专家是支持啃老的,我个人还是建议专家不要建议,因为我就算啃光也无法做到他期待中的那种自由松弛地拓宽生命体验。
啃老只是我个人在面对当下困境的时候所选择的助力未来的手段。
不能否认的是,【啃老】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背后具有其复杂性,但面对许多不能说不努力生活的同行,我更想说的还是:对自己宽容一点,同时保持精神自立,设计出属于自己真正独立的未来。
别太不好意思了,啃老在当下,完全可以合理合法地变成一种家庭策略,何况在大城市好好工作着同时微微啃一下老,怎么也算是为了国家GDP做贡献。
分享今日幸福
年底了,大家再怎么卷起来,也别忘记问问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你扛得住吗?”
无论是痛苦的纠缠还是温馨的相助,家庭关系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无法逃脱的个人命题,如果可以的话,试着接受一些来自家庭的帮助吧。这个帮助也许是一次房租救援,也许是一顿深夜热汤圆,但只要你用心消化吸收,未来一定会能量满满地站起来。
个例不能被套用,但祝大家啃老愉快,年底平安,年后崛起!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