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风味,诚然是件棘手之事;这需要用恰当的言辞精准描绘出一种大多数人都能理解的口味。但即便如此,由于文化和口味偏好的差异,一些人眼中的美味,到了另一些人那里可能就变得索然无味。总而言之,这无疑道出了风味沟通是一门细腻的艺术,而打造出在全球范围内能与消费者产生共鸣的产品也同样如此。

通过运用以下所概述的四大关键原则,食品、饮料和零食品牌可以打造出既易于消费者理解又符合当今及未来文化共鸣的消费体验。

01. 拥抱通用感官语言

通过运用一种超越文化界限的通用感官语言,可以跨越文化和地理的界限,使来自不同背景的消费者都能理解和欣赏所提供的风味。

从大家普遍认可的基本味觉描述入手——甜、咸、酸、苦和鲜。这些基本描述构成了一种能与广大受众产生共鸣的语言,所以要熟练掌握它们。

还可以利用常见的感官体验,比如苹果的脆爽或巧克力的丝滑——这些都是我们大多数人亲身体验过的,因此能迅速且经常地唤起美好的回忆。这些普遍相通的体验跨越了文化鸿沟,使得几乎所有背景的消费者都能想象出味道和口感,从而使产品更具吸引力和可获得性。例如,通过描述一款饮料具有“清新的柑橘风味”,品牌可以立即在全球任何地方唤起人们熟悉且诱人的味觉体验。

Poppi通过其充满活力的品牌形象完美诠释了这一方法。例如,通过使用抽象的水果图标,Poppi融入了数字文化,同时向大胆且熟悉的甜味致敬,消费者甚至无需尝试产品就能迅速想象并解读出味道。

02. 构建坚实的故事叙述

除非构建了一个坚实的故事叙述,否则无法使产品在不同文化和大陆间具有吸引力。因为故事对我们所有人都很重要,它们具有独特的激发情感和建立联系的能力。通过为产品编织一个故事叙述,品牌可以与消费者建立情感纽带,从而使产品更加难忘和令人向往。这是双赢之举。

构建能够凸显原料来源、产品背后的工艺以及激发产品创作灵感体验的故事叙述同样至关重要。例如,分享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传统食谱的故事,就为产品增添了一层真实感和怀旧感,这往往能在个人层面上与消费者产生共鸣。

此外,通过描述每一口、或每一小块食物所带来的味道变化顺序,可以营造出期待和兴奋感,调动感官并提升整体的消费体验。

Jeni's Ice Cream使用了活泼、连贯的手工滴落式字体,立刻让消费者联想到冰淇淋的奶油质地和放纵的味觉体验。标志本身就为味觉体验奠定了基础,而包装上鲜艳的色彩则加强了这一感官信息。

03. 利用设计和语言暗示味道

包装的视觉元素——颜色、字体、图像和文案——在塑造消费者感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色彩理论是复杂的,它受到文化、地域、记忆和时代的影响。通过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品牌可以策略性地使用色彩来唤起特定的味觉联想。

Diet Coke利用银色营造出一种凉爽、轻盈的感觉,这在饮料领域尤为有效。虽然银色在其他行业中象征着现代感和技术精湛,但在食品领域,它有时会让人联想到金属般的冷味。这就是理解文化色彩微妙差异至关重要的地方。

Chomps巧妙地运用鲜艳、年轻的色彩搭配简单、吸引人的语调,再配以质朴风格的字体,营造出一种手工而非大规模生产的体验。通过使用描述体验的生动词汇和短语,品牌可以在消费者心中创造出一幅鲜明的味觉画面。可以考虑像“天鹅绒般丝滑”、“充满新鲜感”或“浓郁奢华”这样的短语,它们都描绘了一幅感官丰富的画面,吸引消费者尝试产品。

04. 融入文化差异

文化之间的差异导致偏好千差万别,受到传统、生活方式和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一个地区被视为美味的食物,在另一个地区可能就不为人所知或不受欢迎——因此,品牌在制定口味、包装设计和策略之前,必须进行彻底的研究,了解文化对口味偏好的影响。换句话说,必须在普遍吸引力和文化敏感性之间找到平衡。

针对亚洲市场的产品可能会强调抹茶或荔枝等具有文化熟悉度的口味。但这也可能反过来,因为某些成分或组合可能被视为冒犯性的或不受欢迎的。

Walkers是理解文化差异重要性的品牌的一个绝佳例子。该品牌使用颜色来暗示口味,但这种颜色并不是全球通用的——在英国,盐和醋味的薯片是绿色的,代表着尖锐、酸味的提示,而在美国,则用蓝色来表示同样的口味。这种适应性表明了品牌如何能够成功地应对文化细微差别。

精选文章:

Studio Saar 在孟买设计展上打造森林般的展馆

2024/25年包装设计趋势:引领设计视野

2025年的7种流行色——从潘通的“摩卡慕斯”到奶油黄

曼谷迪奥金色之家,感受泰国艺术与工艺的融合

值得关注,不应该忽视的产品设计三大长期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