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韩国仁川新地标被质疑抄袭广州塔”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据韩国SBS电视台报道,1月19日,韩国仁川市政府首次公开了在济物浦港建设的名为“Oculus Tower”的图片,这座塔将成为韩国仁川和金浦的地标建筑。

韩国仁川Oculus塔设计图(SBS电视台报道截图)

Oculus Tower的图片一经公布,还没等到中国网友吐槽,韩国媒体自己就提出了质疑。

有网友表示,“和中国广州塔简直一模一样,请重新设计一座塔,不要再抄袭了”,还有人评论说,“抄袭得太过明目张胆了”“这是国际上的耻辱”“真的太尴尬了!”……

Oculus塔与广州塔的对比,左:韩国仁川Oculus塔;右:中国广州塔(SBS电视台报道截图)

看了对比图之后,这两座塔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十分相似”。

这到底是“抄袭”?还是设计灵感的殊途同归?

01

山寨地标建筑,早就不新鲜啦!

针对质疑的声音,仁川市方面表示,Oculus塔在最初设计的阶段,在世界各地寻找了各种塔的设计来借鉴,最初设计以仁川八尾岛灯塔和仁川气象台为蓝本,并未参考广州塔,而宣传片中塔的形象只是鸟瞰图,并不能说明是模仿借鉴了谁。

但是,他们说参考的仁川八尾岛灯塔长这样:

仁川八尾岛灯塔(图源:公众号“英国那些事儿”)

仁川气象台长这样:

仁川气象台(图源:公众号“英国那些事儿”)

再看看我们的“小蛮腰”广州塔,Oculus塔到底“参考”的是哪一个,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

广州塔(图源:pixabay)

此外,还有网友指出,韩国在2023年底发布的2030年世博会园区规划方案,其中有一座建筑设计与中国北京的“鸟巢”(国家体育场)十分相似。

2030年世博会园区规划方案(韩国釜山2030年世博会园区规划方案宣传片截图)

北京国家体育场(图源:pixabay)

“建筑拷贝”现象早已屡见不鲜,广州塔也不是第一次被“复制”了。

位于湖北黄石的一处人行天桥,干脆直接把广州塔给“放倒”。而官方回应说,景观桥与广州塔虽外形相似,但未抄袭,“黄石小蛮腰”的别名是网友叫的,不是官方说法。

湖北黄石人行天桥(图源:微博@每日经济新闻)

人红是非多,一座建筑如果出名了,那么它的风格和建筑元素就会不可避免地被同行们借鉴和使用。

比如曾经登上建筑畅言网“丑陋建筑”榜单的广西新媒体中心,就模仿了扎哈·哈迪德在中国的名作望京soho,上榜的理由是:低劣模仿,形象粗鄙。

广西新媒体中心(图源:建筑畅言网)

望京SOHO(图源:Zaha Hadid Architects)

在中国我们能找到不少美国白宫、悉尼歌剧院、巴黎凯旋门等地标建筑的山寨版。

“山寨白宫”(图源:pixabay)

当然,也不是只有中国才有山寨地标建筑,国外也有这样的现象。

比如美国拉斯维加斯早就以“照搬”的方式复刻了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自由女神像等地标。

拉斯维加斯夜景(图源:pixabay)

这种表面上的模仿与借鉴,只是山寨了外观而已,至于建筑本身所蕴含的历史和人文意义,可以说一概没有。

02

长得像就是抄袭吗?那些建筑圈的“抄袭”事件

前些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文化地标雷同事件,当属汪曾祺纪念馆与木心美术馆。

2020年开放的汪曾祺纪念馆,主体结构是几个混凝土盒子,混凝土外立面的线条很柔和,像旧书掀起来一角。

汪曾祺纪念馆(图源: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很快,汪曾祺纪念馆就被质疑在建筑设计上与2015年开馆的浙江乌镇木心美术馆存在大量的雷同之处,同样都使用了混凝土、水、立方体、玻璃、楼梯等元素。从部分网友提供的拍摄画面来看,两座建筑确实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

木心美术馆(图源:微博@木心美术馆)

汪曾祺纪念馆的设计者回应,那些网络上的对比照片只是截取了几个片段做对比,有着断章取义之嫌。

木心美术馆馆长陈丹青则表示,从照片的几个角度看,有着非常多的相似点,但看了别的角度,和整个纪念馆的全景图之后,就会发现完全是另外一个建筑。汪曾祺纪念馆也许并非抄袭,而是“同质化”,是“建筑艺术想象力的匮乏”。

其实,混凝土上做出木头纹理,螺旋式的楼梯和阶梯式的阅读空间等,其实都是很常见的设计元素,也并不是木心美术馆的首创。

2023年初,荷兰专业建筑师(MVRDV)事务所赢得了德国海尔布隆市人工智能创新园区的设计竞赛,设计采用圆形平面,旨在将园区定位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世界标杆,没想到却遭到了质疑——“MVRDV获奖方案是被放大了的日本石川县21世纪金泽美术馆?”

虽然这两个作品的鸟瞰图看起来有些相似,但毕竟一个是建筑,一个是园区规划,但是如果结合各自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分析,其设计内核是不同的,外形的“撞车”,或许真的只是巧合。

“AI之环”方案(图源:MVRDV)

21世纪金泽美术馆 (图源:SANAA建筑事务所)

新建成的广西柳州螺蛳粉小镇会客厅,也被怀疑是在“致敬”MAD的哈尔滨大剧院,并引发了“如何分辨照搬与借鉴?”“商业项目的形式设计是否有意义?”的话题讨论。

螺蛳粉小镇会客厅(图源:UNO Architects,摄影:吴清山)

哈尔滨大剧院(图源:MAD建筑事务所,摄影:Hufton+Crow)

日本建筑师隈研吾曾遭到“自己抄自己”的指责。他的澳大利亚悉尼达令广场公共空间和中国台中巨蛋体育馆两个方案,看起来好像差不多。

台中巨蛋体育馆的方案,以“天空回廊,运动公园,世界地标,市民乐园”为主轴,螺旋的造型,突显无边界的形态概念。

中国台中巨蛋体育馆方案(图源: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悉尼达令广场公共空间,于2020年初建成,整个建筑的外立面也是“千层饼”一样的螺旋木质幕墙。

悉尼达令广场公共空间方案(图源: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面对质疑,隈研吾以公开信的方式否认了抄袭一说。他指出,“台中巨蛋”的设计源自属于市民的未来体育馆的想象,将大甲蔺草编织技艺的想法融入立面设计中,并与当地文化联结,灵感并非源于自己的其他方案。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公共建筑看起来很相似。其中一个原因是有些固定的范式已经是设计潮流,如果甲方拿出一张照片来,说“我就要照着这个来做”,那建筑师能怎么办?另外,一个大设计院同时会做很多个项目,也不是总能有新的创意,同样的元素可能会反复出现在同期不同项目的设计中。

03

从不模仿的人,也无法创造

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说:“从不模仿的人,也无法创造。”

学习建筑,必然要先经过借鉴的阶段,随后才能有所创新与突破。

建筑教育中的布扎体系(Beaux Art),便是要求学生通过临摹大师的作品和图纸,通过肌肉记忆将大师的思路和风格融会贯通,再逐渐从复制中跳脱出来,形成自己的风格。

最早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的一批中国建筑师,接受的便是布扎体系的教育,图为童寯设计的新教教堂,该作品在1928年全美大学生竞赛中获布扎设计协会一等奖(图源:《布扎设计协会公报》1928年3月第4辑第5期)

扎根于布扎体系的复制本源就决定了建筑的相似性。人们既希望建筑有着历史传承能融入城市文脉,又期待着每个建筑能自成一派。

罗伯特·文丘里的代表作母亲住宅,便是一个对很多现代主义建筑元素进行了大量“复制粘贴”,从而形成了独特风格的作品。

文丘里的经典作品:母亲住宅(图源:Archdaily,摄影:Maria Buszek

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给巴黎卢浮宫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则是“借鉴”了埃及金字塔,他把石头变成了玻璃,有人曾说,贝聿铭毁了卢浮宫,也毁了金字塔。但多年过去后,早就没有了指责,只剩下赞叹,说这座建筑是现代艺术与古典之美的和谐统一。

(图源:Archdaily,摄影:Greg Kristo)

埃及金字塔(图源:pixabay)

首届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菲利普·约翰逊于1949年设计的“玻璃屋”,曾为他带来巨大声誉,建筑完全以落地玻璃作为墙壁,与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落成的密斯的范斯沃斯住宅很是相似,但从来没有人去争论过作品是否存在抄袭,菲利普·约翰逊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是受了密斯·凡·德罗的启发,并毫不吝惜自己对密斯的赞赏。

菲利普·约翰逊的玻璃屋(图源:Archdaily)

密斯·凡·德罗的范斯沃斯住宅(图源:Archdaily)

更高级的“借鉴”,是模仿自然。

西班牙传奇建筑师安东尼·高迪的作品米拉之家,展现了高迪自然主义的建筑风格,建筑模仿了自然界生物的骨骼,像贝壳、海螺、龟壳以及人的头盖骨造型都在建筑中有所体现。

米拉之家(图源:pixabay)

高迪最有名的作品圣家堂,内部建筑的立柱是在模拟自然界的树木,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也丰富了空间装饰语言,走进去就像进入了热带雨林。

圣家堂内部的树木结构(图源:pixabay)

弗兰克·盖里则认为,“复制”是他的设计手段,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形,模仿的是一艘船,这让人想起毕尔巴鄂港过去的工业生活,以船作为灵感给了盖里一套分析物体曲率的独特方法,而在复制的过程中,盖里逐渐脱离了所模仿的物品,逐渐生成了独属于他的风格。

弗兰克·盖里代表作品: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图源:pixabay)

借鉴,是把外来的东西消化吸收后再生成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搬过来用的“抄袭”。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确能看得更远,好的东西该去传承和发扬,这也是建筑设计的价值所在。

结语

在建筑界,时不时就会出现一些让我们觉得似曾相识的作品,它们是“抄袭”还是“借鉴”?是致敬先贤还是懒惰?一直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模仿别人的作品,或许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选择,但建筑从业者们也需要多动脑筋,找到恰当的变通形式,这样才能化蛹为蝶,取得真正的突破。

参考资料

《韩国仁川新地标抄袭中国广州塔?!几乎等比复制,韩国人都看不下去了...》(公众号“英国那些事儿”)

《借鉴OR抄袭?建筑的影响力与原创性》(公众号“匠山行记”)

《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的山寨建筑》(公众号“大家”,作者:十一贝子)

作者:孙琬童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凤凰空间

精选文章:

大作洗眼 | 吉田ユニ的平面创意、五条人土潮海报…这期太戏剧化了!

重金聘请设计师!各地文旅请听劝!

麦当劳、可口可乐推出会变色的杯子!包装一周不重样~

设计护理:人性化在医疗保健空间中的重要性

解锁调色板:什么是色彩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