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190814143249 素材源 | Mehmet Geren

        光盘与湖水倒影的概念相结合,与盒盖融合成一副完整的画面 :《龙猫》蓝光版光盘的巧妙设计近期在社交媒体上引来一致好评。

微信截图_20190814143300 《龙猫》 蓝光版的巧妙设计 | 图源:Panasonynet

        通常情况下, 老生常谈且立意高远的道理容易被人们所忽略。讲大道理往往被人误解为 "逼逼叨" :听得多了反而想得少了,想得少了自然就不愿搞了。

微信截图_20190814143306

蒙娜丽莎式 "Say no"

        “设计源于生活” 这句大道理完全可以与 “家是避风的港湾”、“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相匹敌,争个总统山,排个冠亚季。

Kenya Hara:没有生活补给,灵感面临消失殆尽

微信截图_20190814143313

原研哉 | Photo by Paul Barbera

        你还可以在[大作网](http://www.bigbigwork.com/)上都到更多关于原研哉的作品:[大作全球搜索](http://p.bigbigwork.com/searchhome.html#/?id=3)

微信截图_20190824144856

        原研哉(Kenya Hara)在《设计中的设计》中反复 "叨叨" 「日常生活」一词。托着你的脑袋瓜子换种角度定格周遭掠影,你的感受也或许会和以往大不相同。千千万万种观察生活的视角、感受人生的方式加持下,当你开始「有意无意」地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这大概就是「设计」了吧。

微信截图_20190814143320

Segawa 重制《富士三十六景》动画作品

        在他看来,设计不是一项技能,不是人类使用工具的方法,而是对生活的洞察与感知。"设计是过程,产品才是结果" ,你不仅仅是在工作,你也在 "设计" 你的生活,二者实则为 "共生体" 。

微信截图_20190814143325

达利 Salvador Dalí

你还可以在[大作网](http://www.bigbigwork.com/)上都到更多关于达利的作品:[大作全球搜索](http://p.bigbigwork.com/searchhome.html#/?id=3)

微信截图_20190824144928

在这个层面上来看,设计所需创意如果不通过生活的 "光合作用" 供给滋养,灵感的源泉往往面临干涸殆尽……

Virgil Abloh:设计的灵感实则有迹可循

有没有一本书、一部电影、一段音乐、甚至是一句:“ Damn it!” 在无意间改变了你对事物的看法,成为了你的生活方式?你的灵感缪斯?

微信截图_20190814143331

《Pulp Fiction 低俗小说》

微信截图_20190814143340

街头的 “浪漫” | Paris 1957

        土耳其的艺术家 " FailunFailunMefailun " (ins 账号,名字不详) 将我们熟悉的人物与经典艺术作品相结合,巧妙的绘制出了一张一张有趣的拼贴照片,惊叹的同时也感受得到:在结合场景如此契合的背后是艺术家对于艺术作品的观察汲取与 "兴致勃勃" 。

微信截图_20190814143348

《低俗小说》 Feat.Rihanna

微信截图_20190814143355

《权力的游戏》X《呐喊》

微信截图_20190814143402

《带珍珠耳环的少女》X《死侍》

灵感并非无中生有,审美提升无法依靠 "面壁思过" 。设计的灵感同样依靠记忆 "快门" ,转瞬即逝但又有迹可循。

微信截图_20190814143408

        出身街头的时尚弄潮儿、 品牌OFF-WHITE 的创始人、现任 Louis Vuitton 男装创意总监 Virgil Abloh 在 2017 年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演讲时谈及与 Nike 的联名合作时提到过一个看似荒谬的理论:3 %(3 Percent Approach)

微信截图_20190814143417

Virgil Abloh| Harvard University

“I was only interested in restraining myself, and only editing it 3 percent.”。将一个自身存在的东西改变为一个特别的设计仅仅需要 3 % 的精确改动。

微信截图_20190814143422

Abloh’s 哈佛设计学院演讲 PPT

        此理论当时被人们大肆诟病,称嚼之泛善可陈。然而当一些人耐心探讨其作品的表达方式,其手法却又和以 Andy Warhol(安迪·沃霍尔)为代表的 "波普艺术" 理念有着高度的重合感。

微信截图_20190814143434

Andy Warhol

微信截图_20190814143439

Abloh 品牌上常见的引号 “ ” 标注强调事物本质

        加之最近在采访中 Abloh 谈及 Marcel Duchamp(马塞尔·杜尚)( "达达主义" 代表人物,而 "波普艺术" 作为达达主义的延续,亦称 "新达达主义" )对自己创作思路的影响,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微信截图_20190814143447

Duchamp's Fountain | 1970 Wikimedia

杜尚的 “ 小便池 ” 能为你浇灌出怎样的 “ 花朵 ” ?

Yohji Yamamoto:美学概念更是生活哲学

        身处社交媒体 "高度透明化" 的次时代青年,文化传播介质屈指可数。一些所谓的 "设计师" 凭借 "借鉴" 来的躯壳 "致敬" 出相似的产品使得品牌设计枯燥又 "蹩脚" 。

微信截图_20190814143452

Made by James kerr

如何能够在设计及理念上有所创新成为当下设计师不停思考的方向。

微信截图_20190814143458

山本耀司 Yohji Yamamoto

        山本耀司曾在采访中提及当下年轻人所需的 "进步之道" :"自己" 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 "自己" 。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 "自己" 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微信截图_20190814143505

山本耀司 Yohji Yamamoto

        与其他设计师相似,山本耀司也依然会在书海破浪,寻找 " 自我 " 。读书不单单去认知,而是在产生兴趣之后与作者所说所想以及身处的环境达到意识形态上的共鸣,这样才读的 "有意义"。与他人博览群书相比,他更喜欢专注于深入了解特定作家的作品,即坂口安吾。

微信截图_20190814143511

坂口安吾在家中

        "不表达自我,毋宁死" ——作为作家以及任何一个创作者而言,如果没有不断诘问内心的精神,就不会有出色的表达和作品。作为观众或者读者,消费者就不会受到同我的感动,就无法买单。坂口安吾的一句话切实被山本耀司汲取吸纳。

微信截图_20190814143518

FALL 2015 READY-TO-WEAR

「黑色」、「剪裁」、「韵味」、「东方」、「反叛」、「自我」….Yohji Yamamoto 的服装设计语言像是一个集合沉稳、细致于一身的 ”迷” ,华丽地折射着自己内心的表现欲,同时潜移默化的告诉他的“簇拥者”:完美是强制力的结果,请向你与生俱来的 "表现欲" 低头吧!

微信截图_20190814143524

Yohji Yamamoto 的 "新娘" 秀场中从婚纱裙中掏出捧花、手套

微信截图_20190814143532

SPRING 1999 READY-TO-WEAR

        同时他也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他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每一个自己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随波逐流,否则就太过无趣的人生。

对他来说这种美学的概念更加是生活哲学。

微信截图_20190814143539

Yohji Yamamoto

        无论是光影对视觉的刺激亦或是书籍对灵感的浇灌,甚至是哲学对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设计源于生活」这句话现在看来,是否颇有些意思。
留言和我们谈谈:你对设计与生活的看法?

大作dribbble

其他相关精选文章:

  1. 这个地铁安保,用15年的时间,妆点了整个地铁站
  2. 如何快速邀请到更多好友?
  3. 你闻过雅典娜的 「体香」 么?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大作网(www.bigbigwork.com) 本文地址:http://blog.bigbigwork.com/archives/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