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届社畜真的太难了,一边在公司应付着各种“内卷”、“内耗”,一边在朋友圈经营“佛系”、“躺平”人设,现在又来了个毒鸡汤——“松弛感”。

一夜间大家都开始讨伐“用力过猛”的人生,好像”没那么想要“,就能活得姿态漂亮,至少不会“输”。

然而这几年的设计圈,谁不是吊着一口仙气在失控失序的世界里沉浮啊!拼了老命努力也还是不上不下,在分分钟被席卷的焦虑和迷茫中难以自洽。

松弛,我们配吗?松弛,就那么高级?松弛,到底要怎样才能做到松弛?

设计师「松」得起来吗?

其实凡人如我都清醒的自知,松弛是一种特权。

舒淇汤唯那样的松弛感美人,前提是拥有顶级颜值;郑钧能在竞演节目里盘腿敷面膜,毕竟得有前几十年的同款气质作品撑腰;出门旅游行李被意外退回却无一人生气的家庭,必是无须为重新购置物资的精力和成本所困扰。

但我们更多人只是普普通通的“山腰青年”,努力过,未到达,不是一无所有,却又被各种现实裹挟丝毫不敢停歇,说不焦虑不过是为了骗自己继续埋头攀登。

有媒体人就说了,“如果人任何事情都难以掌控、一直被否定、生活充满压力,想做到松弛是非常难的事情。”我听了心里一紧,这状态说的不就是咱们设计师本师吗!

作为全宇宙最卷的职业之一,设计师就是永远在为了那1毫米的差别花300%的力气,一笔一画调整,一手一脚试验,从左改到右再从右改到左,却永远无法左右项目成本和甲爸的心情,满身热血都快被耗干。松弛?这辈子也不可能松弛的!

不松驰又如何?

可难道咱就非得追求那种云淡风轻、精致从容的“松弛感”吗?

松弛感,说到底是一种安全感。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钱给的。但设计师就不一样了,我们的安全感都是“梦”给的。

要不是为了不断接近心中那带有神性的设计之美,谁能受得了行业无止境的低价压榨和加班熬夜?谁愿意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发际线渐高眼睛渐花骨质渐松,让青春在电脑屏幕前光速流失?谁想一次次挫败之后还挣扎着微笑,逼自己炼出更强的战斗力?

痛苦吗?当然痛苦啊!可谁说痛苦就是不好的呢。感受得到痛,才证明自己还热烈有力地活着、爱着

网上那些松弛感教程里都说,别事事逞强、追求完美,会越活越拧巴。但设计师的舒适圈可能就是不满足、不舒适、未实现,他们就是要在与完美的死磕中才能最大程度释放自己的天性和潜能

别人追求快乐,我们追求幸福。快乐是一种获得感,但幸福是生命的投入,是看到自己力量和汗水,看到自己的生命一点点地展开。

对于这群天生“卷王”而言,不遗余力地“卷”,不停地与自己较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用不断突破的设计去对抗不完美的世界,才是他们的“松弛感”。而那些学会了降低期望值、与自己和解的设计师,大概都已经不做设计了……

「执着」是更高级的松弛!

在访谈节目《十三邀》里,画家何多苓分享了他对松弛的感受。

但何多苓也说了,“当然你要先经历那个高度的「紧」的阶段然后才能有「松」的时刻”。谁年轻的时候不较劲,就好像我得走完一个隐形的「进度条」才能最终抵达松弛。

郎朗4岁起就每天练6小时琴,林丹5岁学球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绕县城跑三圈后才去上学,这种身心压力巨大的魔鬼式童年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承受并坚持下来的。哪有什么云淡风轻,不过都是苦熬和坚守。他有多”轻“,他就有多”重“。

设计师的松弛感,一样来源于对梦想至死不渝的执着和认真。即使在现实冲击下有再多焦虑疲惫,也挡不住这群疯子前进的步伐,迎着时代的大风大浪他们依然勇敢奔腾入海。时尚设计师们在疫情对实体零售的打击下并没有退缩观望,反而毅然选择了开门迎客,掀起一波超乎从前的开店热潮;

建筑师、空间设计师们则顶着项目中断拖延的压力,甘愿牺牲自己的“松弛”,去努力打造各种城市空间的“松弛感”;

家居、场景、产品、汽车等各个领域的设计师,又在当下露营、滑板、飞盘等生活方式的兴起中找到了更多表达的机会和方式。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焦虑,当未来看似笼罩在诸多不可控、不确定的阴霾中时,允许自己有悲观和愤怒,也允许自己有煎熬和失败,但更允许自己在困顿不安中敢于坚持和追寻,把最真实而热烈的自己保存好,才是真正的安宁自在。

松弛,是让一切发生。


精选文章:

用刀把做书签?设计师脑洞可以~

不靠尺度靠克制,当选年度最佳插画,她什么来头?

当周围都是美的时候,丑还是丑吗?

他从黄土高原来,调出了我们不敢想的「色彩」…

可口可乐推出《英雄联盟手游》联名款迷你罐,将跨界营销玩到极致!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大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