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又上新了!这次重磅打造的纪录片《我们的清明上河图》,周四在B站正式上架至今已有1.3万的播放量,有望刷新下半年的高分榜。

大家都知道《清明上河图》呈现了鲜活的市井民间风情,在国内绘画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清代同样有一大批表现中国民风民俗的绘画,几乎包括了当时社会人文的方方面面,可谓是一批没有被充分挖掘的宝藏作品。

藏在市井画中的“宝藏”?、在摄影技术尚未发明的18世纪,广州街头出现了一批绘制洋画的中国画师,他们的绘画如同今天的城市明信片一样,卖给来中国做生意、旅游观光的外国人。

这些绘画作为来华必备的手信曾经盛极一时,在欧洲各国广泛流传,成为西方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对东方世界的憧憬和认知。

当年为了让西方人了解神秘的东方国度,绘画创作的题材极其广泛,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些绘制于18世纪至20世纪初的在广州等,专门售给外国商人和游客的绘画,统一被称为“外销画”,也就是中国画师眼中的洋画。

▲ 新利号衣衫铺 ▲

▲ 茗芳斋茶叶铺 ▲

外销画随着广州口岸的商业繁盛而存在了100多年,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中国社会风貌,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其中最畅销的绘画题材是市井商馆画,表现出岭南城市生机勃勃的商业发展、兴盛的街头买卖、喧闹的市井娱乐……

外销画的蓬勃发展,跟中国对外开放贸易的历史有关。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7年)开始,广州成为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形成了以“十三行”为中心的西方人集中地和贸易区,也成了“外销画”最大的集散地。

▲ 广发号瓷器铺 ▲

外销画大量描绘了市井民众生活的“三百六十行”,街道上繁多的商铺,出售之物包括生活用品、家具杂货、文玩书店、金银钱庄、茶烟布料、肉铺酒馆等等,商品的种类繁多。

这些具有典型中国特点而且价格低廉的旅游纪念品,深受来华的外国人喜爱。

▲ 大章号绸缎铺 ▲

▲ 同吉号打包铺 ▲

▲ 新盛号灯笼铺 ▲

当时十三行附近的店铺聚集有各种各样的工匠和手艺人:玻璃画工、制扇工匠、钟表工、漆器匠和其他传统的手艺人,繁多的市井商馆让外国人也感到眼花缭乱。

▲ 西式家具铺 ▲

▲ 西洋钟表铺 ▲

这些为来华商人、传教士、旅行家定制或绘制的图画,生动反映出当年清朝民间的日常和商业生活。

▲ 润华号戏服铺 ▲

▲ 丽和号锡器铺 ▲

▲ 三信号金箔铺 ▲

▲ 圣华号佛像铺 ▲

广州作为清朝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在珠江港口上众舶云集。

船舶成了外销画中一大主题,晚清时期的外销画中大概有数百幅船舶画的作品。

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当年甚至专门在广州雇佣了一批画家,绘制了不少恢弘的珠江风景船舶画。

如今在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所藏的18—19世纪的中国外销画中就有150多幅船舶画。

珠江上停泊了大大小小、种类繁多的船只,分为搭载客商和旅客的客船,也用于运载各种必需品的货船,常见的还有戏剧艺人用以居住和出行的戏船。

丝绸、瓷器和茶叶,这三种商品的生产在当时都是推进中西方贸易的主要动力,因此也成了外销画重要的创作主题之一。

在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中,多个外销画的组画生动描绘了当时的种茶、瓷器、丝绸等中国特色制造。

▲《瓷器制造图谱》▲

清朝的三大外出口贸易产品:茶叶、陶瓷和丝织品,这些热门商品在当时整个西方社会都是比较神秘的。

他们非常希望了解这些“不可思议”的产品是如何在工坊中生产和加工的,相关主题的外销画销量也非常大。

▲《瓷器制造图谱》▲

对于当年来华的外国商人、海员和旅行者,这些外销画无疑是最佳的“旅游纪念品”,也是他们回国后向亲友展示异国游历的重要凭证,被称为中国的明信片。

▲《茶叶制造图谱》▲

茶叶、瓷器和丝绸等专业制作工艺被外销画家作为创作的题材记录下来,成为珍贵的社会民生历史画卷。

这些当年不被重视的旅游纪念品,至今已成为珍贵的艺术史料,被藏于欧洲的各个博物馆中。

▲《瓷器制造图谱》▲

加入中国风情走向世界?

这些外销画都是由职业化的画师来制作的,在广州十三行聚集了一批以开画店为业的中国画师。

但是,大多外销画师都籍籍无名,只有少数画家的英文名字被历史记载。

当时他们被统称为“某呱”,他们将英文的「Qua」对应为“呱”字,比如同呱(Tonqua)、富呱(Foiequa)、发呱(Fatqua)等等。

在这些“呱字辈”的画家中,数林呱(Lamqua)的声誉最高。

林呱的中文姓名是什么?学界至今没统一看法,他是历史记载中第一位面向西方市场创作的广东画家,当时外销画的典范。

跟随来华的西方画家学画是外销画家的主要学习途径。

几乎所有的画家在初期都会找西方艺术家的作品去模仿,对林呱影响最大的是19世纪来华的英国画家乔治.钱纳利。

George Chinnery, 1774―1852

林呱早年向本地画家学习了写实油画的技巧,后来给钱纳利当了学生和助手,他很快熟练掌握到英国油画风格并自立门户,最后两人成了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关系。

他在画面的构图、色彩的处理和笔触、戏剧般光线的处理上都非常成熟,将英国学院派古典肖像画的油画技法运用得游刃有余。

Lamqua/ Portrait of the Hong Merchant Howqua, seated small three-quarter length

清朝来华当官或经商的洋人非常喜欢订制自己的肖像画。

林呱以特定的南方船舶港埠的风景作为肖像人物的背景,因此创作了大量肖像画:穿制服的外国水兵和水手、衣着气派的富人及其贵妇。

Left: Lamqua / A Western Merchant, seated small half length, by a Moon Window, with a view to a Pagoda beyondRight: Lamqua / Portrait of a young man, three-quarter-length, seated before a red curtain, a landscape beyond

大多数从事外销画制作的都是社会底层的人,并不能像林呱有拜师的好运气,他们都是通过在画室的工作中互相模仿、学习西洋绘画技法。

比如当时最受欢迎的肖像画都是以珠江和船只为背景,不同画室之间的画师也会跟上当年的绘画潮流,选择相同的主题、材质、构图及色彩,甚至相互模仿。

为了迎合西方人的喜好,外销画师会大量使用中国风的背景和元素来装饰画面。

结合西方肖像画的技法,包括透视法、技法和材料,外销画被制成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玻璃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从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商人 John Pike 的肖像玻璃画可见,除了他的姿势造型和当时的欧洲肖像画一样外,画面其他部分都是用中国元素来装饰,比如中国的松树、喜鹊、书籍等等。

外销画的肖像主题还描绘了清代多种身份的中国女性,包括官宦富贵人家女眷、手工艺人劳动女性、曲艺杂耍行业女性等等。

外销画师为了满足西方审美而绘的美人图,突出了东方女性细长的双眼、樱桃的小嘴、华丽的衣着配饰,住在精致的庭院房间内,充满了浓浓的东方情调。

油画《名妓》 

大多数的外销画师掌握到的西洋画技法只是一些最简单的“皮毛”,加上采用大规模流水生产作业,创作本身非常局限。

因此,为了让外销画达到更好的销量,他们甚至会根据洋人的要求加工定制画面,比如把中国女子的肖像硬生生地“套进”基督教牧羊人的故事之中。

上:La Bonne Bergère下左:Shepherdess下右:Young Woman in a Blue Veil

虽工亦匠不入画品,外销画始终没有中国绘画的象征图式和所流露的意韵,其艺术价值一直未获得广泛认可,只作为廉价的旅游纪念品。

由于当年外销画的主要客群是外国游客,作为旅游纪念品大量流入了欧美各国。

如今,这些外销画不是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内,就是流转于外国各大拍卖行之间,在国内很长时间都没有受到关注  —— 实际上这是一块未被完全开发的艺术璞玉。

作者:菲比 责编:丛夏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印客美学


精选文章:

好玩的跨界设计,都有哪些设计方法?

白敬亭许光汉都在穿!00后新生代设计师品牌

14组90后艺术家 一起“断裂”

从服装名校的新锐设计,探寻属于自己的奇幻时尚国度!

视觉魔术师Es Devlin,有限的空间创造无限的可能

2022 MTV VMAs红毯,透露出哪些时尚新趋势?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大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