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念扎装置作品《公民之树 People's Tree》©️日目

在7月29-7月31期间举办的每年拉萨夏天最令人期待的圣山林卡活动中,由日目策划,特邀艺术家次仁念扎参与的艺术项目“轮转屋子Rotating House”将与大家见面。除了沉浸式空间设计以外,还囊括视听作品《见解脱塔》与念扎的装置《公民之树People’s Tree》。

轮转屋子:

当轮转构成场域

Rotating House: Rotating as a routine

无论在若尔盖县求吉乡嘎瓦村口的见解脱塔还是在藏区各地,许多神圣实体、神圣建筑或神圣场域的四周常常会布置转经轮,并在经文的轮转同时,击中铃铛发出响声。发声频率又根据推力带动的旋转速度改变而改变,东、南、西、北四角发出的铃铛响声随着人们信仰的推动而具有有机的规律,正是这些有机、不确定又肆意抖动的,轮转的铃铛声供养了中心实体(如见解脱塔)的神圣。

圣山林卡塔楼部分的一楼空间充满《见解脱塔》中转经轮的铃铛声,自第一个转经轮的声音从无到有开始,在转动了一段时间以后,艺术家不得不离开第一个转经轮去到下一个,第一个转经轮却还能因惯性转动,只是因为转动的速度变慢,铃铛发出声音的频率也变慢了。在艺术家推动第二个转经轮发出声音时,还能听见第一个转经轮发出声音的频率在逐渐减慢,直至消失。从第二个到第三个,第三个到第四个同理,声音从无到有到无,速度从慢变快变慢。第四个转经轮结束后,再推动第一个转经轮以形成闭环,供养在这随机的有和无之中诞生。

《轮转屋子》©️日目 《轮转屋子》©️日目

将这四个点上的铃铛声串成一条音频时间线,贯穿了一个轮转构造有机场域的过程,再将这一条音频时间线复制成四份,置于展厅的四个方位,构造了一个“轮转屋子”,在这个屋子场域的一侧,是念扎的《公民之树》。以四个声音线作为一种“供养”,指向一个现世的、与世界人民和世界生态相关的“树”。《公民之树》上挂满了世界各地的水,在提出人类学范畴的讨论的同时,也提出了世界生态作为一个整体的呈现可能。水作为各地人们生存的必需品以外,还在不同文化中承载不同意义出现,可水依旧保持一致的外观,是水亘古不变的形式。

艺术家次仁念扎正在制作装置作品©️日目 艺术家次仁念扎正在制作装置作品©️日目 《公民之树》©️日目 《公民之树》©️日目

《公民之树》一旁有艘传统牛皮船,船头一盏灯光指引着观者可以进入设置了透软坐垫的船内休息,或冥想以感受周围循环流转的场域。不同于建筑或其他实体,“船”的方向是不确定的,可以随时轮转。船头的灯作为展览空间中的主要光源,将空间介于闭合的亲密空间与宽阔的原始旷域之间的朦胧之境。

配合《见解脱塔》呈现的除了音频以外,还包括一个视频内容的呈现。视频内容由10段随处可见但常被忽视的,大自然微小的流动或轮转组成。这些轮转常因为自然元素的介入而独具随机性,就像观察楚布寺帷幔的飘动,树叶上光影的变动,可以看见空气奔跑的姿势。通过声场构建、视频呈现、装置与冥想位置的设置,“轮转屋子Rotating House”希望除了在展陈方面给予一个艺术性的空间体验之外,能提供一个静谧又嘈杂的,边界模糊的旷域。希望这里能够包容世界各地的文化属性,也能看向作为整体的世界生态,希望辽阔的世界能在此处收缩为一个亲密的小屋空间,给到观者对抽象的具象体验。  

《轮转屋子》©️日目
《公民之树》©️日目

项目出品:日目Remu

概念策划:刘玥拉姆展陈设计:苏鼎翔展览执行:萍措卓玛

特邀艺术家:次仁念扎

次仁念扎,1972年生于拉萨。在印度完成教育后,他回到拉萨,并在西藏本地艺术家影响下,开始进行艺术创作。次仁念扎拥有极高的艺术天赋,敏锐的感知力令他的作品显得与众不同,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与高度的艺术张力。未经学院式美术教育的背景,反而令他的作品带有一种“拙”味,观者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丰富的藏传佛教文化意象。次仁念扎的作品在全球各地展出。2008年,伦敦Rossi & Rossi画廊为他举办个人展览。

特别鸣谢:圣山NHERI

2015年在拉萨创立,带着对藏式美学的热爱,通过服饰和摄影持续输出喜马拉雅精神和当代藏式生活形态。在秉持传统藏式风格的同时,投身于藏式美学和原创精神的结合,用服装、摄影、展览等形式表达态度与观点。

活动信息

内容经授权转载自“日目Remu”


精选文章:

大牌新宠,潮元素你却看不懂?

10例——可穿戴产品设计

纯白极简咖啡馆,文艺范十足!

史诗级秀场——圣罗兰优雅地模糊男女穿衣界限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大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