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台的“王炸集结号”综艺《披荆斩棘的哥哥》上周首演就火力全开,虽然中间插播吃了颗“霍氏大瓜”,但满屏的“情怀杀”还是点燃了继奥运会后新一轮“滚烫男儿潮”。

1

片头的“百万级”文案更是连我们设计师都有了满满代入感:

赤手空拳的少年总是如此

困顿又骄傲 热情又锋利

不肯成为饕餮 不肯隐身于寓言

只是 所有的“少年” 注定被时间稀释

很不合群地长大 再跌跌撞撞地老去

01

赤手空拳,少年未老


从“超女”、“快男”到“浪姐”、“棘哥”,无论是一张白纸的素人还是已经功成名就的大佬,对于“证明自己”这件事都有着一样的执着和渴求。

咱们设计圈又何尝不是如此,有6岁就开始拿奖的小小设计师任一诺,也有90岁还在拿奖的大师永井一正。果然“拿奖”是古今中外男女老少设计师的共同人间理想。

2 出生于2013年的任一诺小朋友受邀为“新冠”设计国际公益海报 3 出生于1929年的设计师永井一正凭借「LIFE」系列海报获得2019年JAGDA年度海报设计

这个理想关乎到一个可能会困扰设计师终身的问题:

#如何让全世界都知道我是一个

“人类高质量设计师”?#

初出茅庐时赤手空拳,我们需要一块含金量够高的“敲门砖”;人到中年时困顿又骄傲,我们需要一支锋利“长矛”带我们突出职业重围;甚至到了苍劲成竹的职业后期,我们依然需要一些灿烂的“礼花”去点亮沉寂夜空。

参赛拿奖,持续不断地参赛拿奖,无疑就是最“简单粗暴”的题解。

伊夫-圣罗兰17岁时就夺得了国际艺术设计大奖,受到当时评审之一Christian Dior的赏识进而加入其工作室;马岩松30岁时赢得了加拿大一幢高层建筑国际设计竞赛一战成名;安藤忠雄54岁的时候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就此封神。

5 马岩松成名作Absolute Towers

02

复活战斗,唤醒意志


天下谁人不知拿奖好,又谁人不畏拿奖难。高昂的参赛费用、繁杂的报奖流程、西化的评审规则、超低的入围率,让很多中国设计师望而却步,觉得在国际设计大赛中拿奖比彩票中奖还难。

7

其实呢,让我们看一看中国设计在国际大赛拿奖到底有多难:

2020德国iF设计奖75件金奖作品中,中国设计作品达9件;

2020英国BALI国家景观奖国际奖项组13个获奖项目全部由中国设计团队斩获;

2020年美国Architizer A+ Awards,中国设计项目最终斩获29个大奖项目,占获奖荣誉总数12.6%……

8

近年来中国设计产业趋于成熟,设计实力的提升和专业报奖服务的配套发展,让中国设计逐渐成为国际比赛中的霸奖大户。

前浪们已经走出国门履平了战场,如今我们只管去战斗。

虽然不同设计奖项在评比规则、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商业逻辑上不尽相同,但对于参赛作品的完整度、创新、实用、文化、美学、科技等维度的考察是一致的。

9 中国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获得2021年 Architizer A+ Awards文化类评委奖

03

披荆为冠,斩棘为袍


报奖是一项“技术活”,并非只是把手头优秀的设计作品投出去那么简单。准确的奖项资源、专业的报奖策略、优秀的图像展示、精彩的文案翻译、多元化组合投稿,都是提高入围率和获奖率的关键。

虽说不会拍照讲故事做翻译填材料的设计师不是好美工,但与其自己孤军奋战埋头摸索最后还颗粒无收,不如学会“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10

在设计领域深耕多年的大作,就是那个愿意成为灯塔,带你去看全球顶级设计灵感,也愿意为你掷臂高呼,带你一路披荆斩棘的“好帮手”。

为了让国内设计走向更大的舞台,为中国设计师品牌成长赋能,大作推出【大设报奖】服务,集合全球设计奖项多达600+,涵盖建筑、室内、环艺、工业、产品、视觉等多个领域。在我们的辞典里没有“错过”二字。

11

有海量的奖项资源,更有丰富的报奖经验和策略。大设报奖从设计师和团队实际出发,帮助做好年度规划,挑选合适的项目匹配相应主题和类别的奖项,并通过一案多投、多案多投等方式来提高成功率。

有实力,更值得有“流量”。参赛拿奖之路有多辛苦我们自己知道,但参赛拿奖的成果和喜悦必须分享。大设报奖整合设计圈的微信公众大号、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为设计师或产品进行推广传播,实现流量的引入、链接与转化,为“拿奖”这件事创造更多的溢出效应。

12

我们选择了设计,就是选择了那种滚烫的人生。早已经做好赴汤蹈火的准备,但也许前路并非那么坎坷。瞄准方向,选对战友,用好武器,蓄势以发,路上偶有荆棘也终将成为你我的冠冕。

13

【大设报奖】

奖项申报|奖项资讯|作品集锦

14

助设计,拿大奖

扫码添加报奖顾问

精选文章:

工业革命4.0时代,是时候向世界展示“中国设计”了

既奇异又迷幻!没想到卡通和科幻还能擦出火花!

王者手中的Blender艺术,好莱坞特效也不过如此~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大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