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精”

不只是规模

更是一种策略

在建筑的世界里,我们习惯仰望那些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或被宏大的国家地标所震撼。

但在这些宏大叙事之外,一批年轻的建筑工作室正在用“小而精”的方式悄然改变世界。

他们的团队规模不大,预算有限,却凭借敏锐的洞察和大胆的实践,为乡村带来新的希望,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甚至在全球舞台上开辟出全新的美学语言。

01 Rural Urban Framework

02 Assemble Studio

03 SelgasCano

01

Rural Urban Framework

中国乡村的公共建筑实验

▲安东医院

Rural Urban Framework的故事起于偏远的中国乡村。2006 年,香港中文大学的两位教授Joshua Bolchover和John Lin创立这个非营利平台,旨在通过建筑改善乡村公共生活。

▲安东医院鸟瞰图

在中国城市化迅速推进的背景下,乡村常被忽略,缺乏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许多村落甚至没有可供集体活动的场所。RUF选择介入这些日常场景,以“小而精”的设计激活社会与教育功能。

▲庭院内部景象

湖南湘西安东医院项目是RUF的代表作之一。RUF与慈善机构和湖南安东村紧密合作,旨在建立一个农村医疗卫生建设的模型,用以支持多方面对农村医院管理和看护的先进改革。

▲底层空间

这包括为目前机构提供基本的必需品,一些简单的候诊室。此外,在中国看到的大部分机构,如学校和医院,都是封闭管理的,而RUF则希望把医院重新打造成为公共友好的空间。

▲安东医院内部

医院的设计从它的传统形式被重新定义开始。这个设计始于一个简单的策略,用一个连续坡道的形式为各楼层提供无障碍设计。

一个宽敞的坡道创造了一个开放的中央庭院空间供公众使用,它提供座椅区的同时,也改善了空间循环。

▲坡道连通底层庭院与顶层

在地面上,庭院提供座椅并且额外的休息空间也可以作为一个室外等候空间。这些所有形成外立面的材料是由回收的砖块组成,位于侧面的内部螺旋形的走廊是由混凝土定制设计而成。

▲地面休息空间

虽然混凝土砌块从远处看起来似乎很普通,但这些砖块是在一个柔韧的胶膜里被铸造的。因此庭院表现出了柔软和平滑变化的质感,在阳光下产生柔软多变的阴影。

▲混凝土砌块

福建土楼改造则展示了RUF对于集体生活的再思。为了适应个人与集体,农村与城市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RUF提出一系列可能的干预措施,通过项目上,结构上和空间上的转变,在当下的人地关系中,寻找集体生活的新理由。

RUF的目的是赋予土楼新生命,使其再次成为集体生活的新中心。

▲土楼庭院内部构件

为了将用于集体居住的旧房屋转变成创造集体体验的新居所,RUF针对不同的土楼设计了不同的原型:墙体,地面,楼梯,拐角,塔,屋顶,入口,桥梁,窗户。

为适应房屋的不同部分,每个原型分别在形状,比例,开口,密度和高度方面挑战土楼的概念。目前已建成的其中两种策略是:位于墙体外部的插件和位于庭院内部的塔。

▲土楼墙体外部插件搭建过程

插件项目通过将土楼从里到外,向新环境开放,重新思考了防御墙。在之前被政府翻修为儿童学校的土楼中已经发生了个别改造,例如插入厕所。

这个原型改造了新入口处的一扇小窗户,为已经运作的学校增加了一个公共阅览室。插入开口的漏斗楼梯邀请人们在阴影中坐下、阅读和休息,同时作为庭院活动的开放式圆形剧场。

▲土楼墙体外部插件

陕西省灵子地桥体现了RUF的轻量化策略。这座桥旨在重新连接附近的核桃园,以便收获和运输农产品,从而恢复村民的当地经济。

▲灵子地桥入口

这个概念是建造一座桥梁,它是一个单一的环路,用一个额外的臂连接河岸的两层。这座桥可以成为村庄的社交中心,提供座位台阶、休闲阴凉区以及贸易和商业的交汇点。

▲灵子地桥侧视图

当广东省木兰学校面对农田被公路一分为二、村庄分裂、环境可能会退化等问题时。

RUF将场地组织成一系列连续的开放空间,供玩耍和学习。松散的泥土被重新塑造轮廓,并插入了厕所和芦苇床过滤系统以保留斜坡,包裹篮球场并创建袖珍探索花园。

▲原有场地被公路一分为二

RUF的设计方法虽然“土”,却又非常“新”。材料本土化与回收利用降低成本;施工简洁易建,使村民可参与维护;空间布局开放且模糊,可在不同使用场景间自由切换。

▲改造后鸟瞰图

正是这些微小而精准的策略,让建筑真正嵌入乡村生活的肌理,推动社区凝聚力和教育公平。

▲房屋外部

从湖南湘西到福建蓝田,再到陕西灵子地与广东木兰,RUF的实践呈现出递进逻辑:从医疗卫生,到文化与社会活动空间,再到教育与社区空间,每一次介入都体现“小而精”的力量。

团队虽小,却通过精准设计产生超越体量的影响:他们不仅建造了建筑,更塑造了乡村的公共生活、社会关系与教育环境。

▲RUF陕西石家村泥砖四合院

RUF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年轻建筑团队无需庞大预算或宏大叙事,也能在社会、文化和教育层面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小规模、灵活且精准的设计,他们为乡村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和公共秩序,也为全球建筑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小而精,足以撬动世界。

02

Assemble Studio

英国草根文化与艺术空间

如果说Rural Urban Framework的实验让我们看到“乡村振兴”的另一种路径,那么英国的Assemble Studio则展示了“城市再生”的另一种可能。

▲Assemble工作室

成立于2010 年,Assemble由一群年轻建筑师、艺术家和设计师组成,团队成员背景多元,既有建筑师,也有策展人和工艺设计师。

▲Assemble工作室

团队没有固定办公室,也不沿用传统事务所的管理模式,更像一个流动的实验小组:他们在不同的废弃空间、社区和文化项目中不断尝试合作与创造,探索建筑与社会、艺术的交叉可能。

▲改造后的街区

利物浦的Granby Four Streets计划是他们最著名的实践。这个去工业化街区大量房屋空置,社区濒临解体。居民自发粉刷墙壁、种花,努力维持街区生命力。Assemble加入后,与居民共同修复房屋、改造空地、发展社区市场和文化活动。

▲改造后效果他们采用低成本、简易的建筑手法,保留原有建筑特色,同时增加半户外庭院、屋顶花园和社区广场,让街区焕发新活力。这个草根行动最终获得特纳奖,证明小团队与居民共创,也能重塑城市社区的未来。

▲独栋建筑改造

在伦敦,Assemble的实践同样富有实验性。一座废弃加油站被改造为临时电影院:拆除部分围墙,设置移动座椅和临时灯光,路人可以随意走入,感受城市中被忽视角落的新活力。

▲建筑Assemble将废弃加油站改为临时电影院内部

Sugarhouse Studios项目的出发点则是为艺术家和手工艺人提供廉价工作空间。

▲仓库改造隔间概念图团队利用旧仓库结构,增加通透采光和灵活隔间,让建筑成为文化生产平台,施工过程中广泛邀请艺术家参与决策,形成“共建—共用—共维护”的社区循环。

▲旧仓库改造后此外,他们还参与社区市场与街区艺术节改造。例如在Hackney的街区市场,团队增加临时棚架、可移动座椅和儿童活动区,使市场成为社区交流场所;在伦敦夏季艺术节中,他们将废弃仓库和空地改造成展览与表演场地,让文化活动融入日常生活。

▲Assemble将仓库改为表演场地每个项目虽小,却通过低成本、参与式设计激活了城市被忽视的空间,让居民成为建筑实践的一部分。

▲Assemble将仓库改为表演场地

Assemble的核心理念在于“建筑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一种社会过程”。他们强调低门槛创造力与草根参与,让居民成为空间的共建者。

▲维也纳建筑中心个展

团队规模虽小,却通过精准介入,在社区凝聚力、文化延续和城市再生上产生显著影响。每个项目都是一次社会实验,探索建筑如何成为文化、艺术与社区互动的催化剂。

▲南安普敦市中心运动场

从Granby Four Streets到临时电影院、Sugarhouse Studios,Assemble展示了城市再生的多种可能:通过小团队、低成本、参与式设计,他们不仅改善了物理空间,更激活了社会关系与公共生活。

这种“小而精”的力量,证明年轻建筑工作室同样可以在城市中撬动深远的社会和文化变化。

03

SelgasCano

色彩与轻盈的空间想象

当视线转向西班牙,我们会遇到截然不同的建筑实践——SelgasCano。与前两支团队注重社会功能不同,SelgasCano更像在创作流动的艺术装置。

▲蛇形画廊内部

2000 年代起,创始人José Selgas和Lucía Cano就以轻盈、透明、色彩丰富的建筑语言闻名,被称作“建筑界的彩色游牧者”。团队规模不大,却通过敏锐的材料实验和空间创新,在国际建筑舞台上赢得关注。

▲蛇形画廊外部

2015 年,他们为伦敦蛇形画廊设计的临时馆是代表作之一。建筑由彩色半透明塑料构筑,蜿蜒延伸,仿佛一条流动的彩带横亘在草坪上。

▲蛇形画廊内部

白天,阳光透过彩色膜材投射进内部,形成斑斓光影;夜晚,灯光从内部透出,建筑仿佛漂浮发光的艺术装置。蜿蜒路径和连续曲线强化了漫步体验,参观者可沿途驻足互动。材料轻盈性让建筑几乎漂浮于地面,视觉效果和空间感令人印象深刻。

▲Second Home办公室内部

Second Home在好莱坞的新办公室展示了SelgasCano对自然环境的敏锐感知。

四种不同的椭圆形塑造了4种尺寸的办公小屋(共60个),它们被“嵌入”4英尺厚的土壤中,相当于与桌面平齐的高度。透明的弧形墙壁带来了360度的花园视野,营造出在大自然中办公的感觉。

▲Second Home办公室鸟瞰图相较于对室外空间,办公室内部没有受到太多关注,这也是洛杉矶生活方式的一个典型表现。建筑师并没有将花园引入Second Home的办公室内部,而是直接把办公室“搬到”了花园里。

▲办公室花园

在西班牙本土,SelgasCano的森林工作室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半透明聚碳酸酯构造的拱廊使自然光和林间景观渗入室内,空间曲线随季节变化,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

▲森林工作室外部团队还设计了小型文化中心和展览设施,采用流动形体、透明材料和鲜明色彩,空间功能灵活,可举办展览、工作坊或社区活动,同时提供强烈的视觉与感官体验。

▲森林工作室外部SelgasCano的核心理念在于建筑作为感官和体验的媒介。他们追求光影、色彩、曲线与自然的互动,让建筑成为感官记忆的制造者。建筑不再仅是功能载体,而是一种参与式的体验空间,激发愉悦和好奇。

▲森林办公室内部从伦敦蛇形画廊到Second Home的新办公室,再到西班牙森林工作室与文化设施,SelgasCano展示了美学与体验的递进路径:小团队通过精准材料运用和空间布局,创造轻盈、流动、色彩丰富的建筑语言。每件作品都以感官体验打动人心,证明年轻建筑工作室可以在美学与体验层面产生深远影响。

▲森林工作室内外空间流动

小而精不仅意味着规模小,更意味着敏锐的思维、材料感知和空间精准。

SelgasCano通过轻盈与色彩,将建筑从功能空间提升为感官、情感和艺术体验的载体,展示了年轻建筑团队在全球舞台上改变建筑想象的可能性。

结语

从四川安仁的社区中心,到利物浦的街区改造,再到西班牙光影流动的彩色空间,三个案例呈现了“小而精”的多维力量:它们以小团队、有限预算和创新方法,撬动了教育、社区、文化和美学的深刻变化。

在今天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建筑行业也在寻找新的方向。

大型事务所仍在打造宏伟的地标,但越来越多的年轻工作室告诉我们,改变世界不必依赖宏大叙事,而在于对场景的精准理解、对材料的敏锐运用以及对社会参与的鼓励。

小而精,不只是规模,更是一种策略,一种通过建筑影响人们生活、感知与想象力的力量。

参考资料:

1.https://www.archdaily.cn/cn/774203/an-dong-yi-yuan-xiang-mu-rural-urban-framework?ad_name=article_cn_redirect=popup

2.https://assemblestudio.co.uk/projects/granby-four-streets-2

3.https://www.gooood.cn/second-home-offices-in-hollywood-by-selgascano.htm

编辑 | 吕韶涵

责编 | 杨卓航

初审 | 袁兆童

终审 | 黄   山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匠山行记

精选文章:

史上最具标志性的杂志封面

用户体验和数字产品中的色彩心理学

10种比南瓜拿铁更惊艳的秋季配色方案

22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视错觉艺术

流行未来主义:当下值得运用的韩式未来风设计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