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睿智且充满幽默感的比亚克·英厄尔斯(Bjarke Ingels),堪称第二代全球明星建筑师的代表人物。与第一代建筑大师——如雷姆·库哈斯、扎哈·哈迪德等常被贴上"晦涩难懂"标签的前辈不同,英厄尔斯以平易近人的叛逆者姿态,用充满漫画感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了当代建筑语言。尽管业界认为他尚未产出传世杰作,但其创立的BIG建筑事务所已在全球留下诸多令人过目难忘的作品。

从漫画家到建筑明星

1974年出生于哥本哈根的英厄尔斯,最初梦想成为漫画家。为提升绘画技巧而攻读建筑学的他,却在OMA事务所的三年工作中,发展出独特的视觉叙事体系——将建筑图纸与漫画分镜、动态演示相结合。这种跨界的表达方式,成为他日后"实用主义乌托邦"理念的雏形。

享乐式可持续:让环保变得性感

英厄尔斯提出的"享乐式可持续"理念彻底颠覆传统环保建筑的说教感。典型案例包括:

哥本山垃圾发电厂:屋顶建造滑雪场,使市政设施变身网红打卡地

超级线性公园:用全球移民文化符号打造哥本哈根最"不丹麦"的公共空间

(哥本山滑雪场,图片来源:Rasmus Hjortshøj)

标志性建筑语言

英厄尔斯擅长用几何游戏重塑城市天际线:

纽约VIA 57 West:四面体"庭院摩天楼"打破曼哈顿方块建筑传统

乐高之家:放大的积木造型致敬丹麦国宝级玩具

The Twist美术馆:扭转的桥梁式结构本身成为雕塑

哥本哈根BIG总部

(图片来源:劳里安·吉尼托尤)

十座关键建筑档案

1. 山居公寓(2008,哥本哈根)

这座阶梯式住宅以喜马拉雅山脉巨幅涂装戏谑丹麦平坦地貌,80度倾斜的露台形成立体社区。英厄尔斯曾亲自入住顶层,体验自己设计的"垂直村落"。

2. 丹麦海事博物馆(2013,赫尔辛格)

沉入地下的螺旋展廊,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故事发生的克伦堡城堡隔空对话。水下天井引入变幻的光影,隐喻航海史上的沉船时刻。

3. 蛇形画廊展亭(2016,伦敦)

用玻璃纤维方管堆叠出"未完成积木"形态,空心结构随着游客行走产生微妙形变,实现建筑与人的实时互动。

4. 格罗夫公寓(2016,迈阿密)

两栋扭转的塔楼像被无形巨手拧转,每层阳台旋转1.5度,既保证隐私又创造动态天际线。

5. 乐高之家(2017,比隆)

21个巨型乐高积木堆叠成彩色城堡,屋顶"创意画廊"用光学错觉让成人重获孩童视角。

6. 哥本山能源厂(2017,哥本哈根)

全球最清洁垃圾焚烧厂,屋顶滑雪场、攀岩墙和酒吧的三重娱乐组合,每年处理44万吨垃圾同时吸引游客。

7. 诺玛餐厅(2018,哥本哈根)

将二战兵工厂改造为11座玻璃小屋组成的"美食村落",可旋转屋顶根据季节调整采光角度。

8. The Plus工厂(2022,挪威)

十字形环保工厂,100%可再生能源运作,参观走廊如同穿越科幻片中的未来实验室。

9. 制表师酒店(2022,瑞士)

锯齿形立面呼应腕表机芯的擒纵结构,走廊地面镶嵌300个古董表盘,每一步都踏在时间轴上。

10. The Twist美术馆(2022,挪威)

扭转的桥梁式画廊横跨河流,镜面铝板随日照角度变化,使建筑本身成为动态雕塑。

争议与突破

尽管有人批评BIG的作品"过于讨巧",但不可否认英厄尔斯成功打破了建筑界的两个窠臼:
1️⃣ 严肃性神话:用乐高、滑雪场等元素消解精英主义
2️⃣ 环保教条:证明可持续设计可以兼具趣味与实用性

正如他在著作《Yes is More》中强调的:"建筑不应在空想乌托邦与僵化实用主义间二选一,而应寻找两者的甜蜜交点。"

英厄尔斯设计密码:

45°斜角切割体块

参数化生成的有机形态

高饱和色系应用

这位总爱穿着运动鞋出席颁奖礼的建筑师,正用他标志性的丹麦式幽默证明:改变世界,未必要板着脸。

精选文章:

暗黑极繁主义:15种大胆运用忧郁色彩的技巧,告别洞穴压抑感

品牌吉祥物的力量以及如何打造专属吉祥物

探访菲利普·斯塔克迄今最超现实的酒店

21张具有视觉结构的创意印刷海报

2026年移动应用开发趋势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