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DeepMind负责人表示,人工智能可能开启一个"生产力爆发"和"极度丰裕"的时代。但谁将受益?为何他希望科技巨头们当初能更谨慎些?
如果让你想象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形象,德米斯·哈萨比斯恐怕不符合传统印象。这位49岁的混血科学家(父亲是希腊裔塞浦路斯人,母亲是华裔新加坡人),在公立学校接受教育,去年12月站在一群白发苍苍的学者中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奖章时,他承认那感觉"非常超现实"。"我总是不擅长享受当下。过去获奖时,我总在想'下一步是什么?'但这次不同,这是童年就梦寐以求的荣誉。"
或许不是你的梦想,但确是他的夙愿。哈萨比斯自幼便显露出非凡天赋——四岁就成为国际象棋神童。如今,他堪称全球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作为谷歌旗下人工智能部门DeepMind的掌舵人,他正推动着这个可能成为当代最具颠覆性的技术革命。
这种双重身份使哈萨比斯既成为AI的倡导者,又不得不为其辩护。诺贝尔化学奖印证了AI的积极价值:DeepMind的AlphaFold数据库成功预测了曾被认为不可解析的蛋白质结构,这一突破可能带来医学领域的飞跃。与此同时,人们对谷歌引领的AI未来忧心忡忡。
"如果按我的意愿,本应在实验室多沉淀几年,专注攻克癌症这类课题,"哈萨比斯坦言,"但现状也有其价值。让公众亲身体验最新AI技术,其实有助于社会适应这种变革,促使政府展开讨论...作为科学家,我有责任阐明如何理性应对未知风险。"
私下里的哈萨比斯兼具亲和力与专业范儿。一身黑衣的他佩戴着智能手表和传统腕表(精致但不张扬),浑身散发着高效的气场。在DeepMind伦敦总部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卡斯帕罗夫、卡尔森等棋王签名的棋盘——附近桌上就摆着未收的棋局,他至今仍保持着对弈习惯。
Hassabis在谷歌DeepMind挑战赛前发表讲话
正是象棋开启了他对思维本质的探索。4至13岁期间,他代表英格兰少年队参赛。"这种经历重塑了我的思维方式。战略布局与压力应对的能力,都深深烙在思维模式里。"
出人意料的是,哈萨比斯的家庭背景与科技毫无关联。"父亲退休后创作音乐剧,妹妹是作曲家,我算是家族异类。"他在北伦敦多所公立学校辗转求学,也曾居家自学。虽然自称校园里的"局外人",但他目标明确:儿时偶像图灵和费曼激发了他的热情,他用象棋奖金购置了ZX Spectrum等早期电脑,自学编程。"80年代末没几个人懂电脑。我们这群爱好者编写游戏,这成了继象棋后我的第二职业。"
90年代游戏产业已开始应用AI。17岁时,他开发的《主题公园》风靡一时,游戏中AI会根据玩家行为实时调整——若将小吃摊设在过山车出口旁,虚拟游客就会呕吐不止。
我曾问马斯克:"如果出问题的是AI呢?逃到火星也无济于事"
在剑桥攻读计算机科学,又于UCL取得神经科学博士后,2010年他与两位伙伴创立了DeepMind。"目标很纯粹:先破解智能本质,再用它解决其他问题。"2014年,团队展示的AI无需预先编程就能精通《打砖块》等雅达利游戏,立即引起硅谷瞩目。
哈萨比斯回忆与马斯克2012年的会面:"他说火星是应对地球危机的备份方案。当时他显然没深入思考AI风险。"他当场指出漏洞:"如果危机来自AI呢?它们通过通讯系统就能抵达火星。"这番话让马斯克沉思良久,随后也成为了DeepMind投资人。
2014年谷歌以4亿英镑收购DeepMind(促使马斯克转投OpenAI)。吸引哈萨比斯的不仅是资源,更是谷歌创始人佩奇和布林的远见:"他们将谷歌视为终极的AI企业。"从办公室窗口,能望见谷歌即将竣工的伦敦新总部——这座庞然大物的落成,很大程度上源于哈萨比斯坚持留守英国。"早期投资人都要求我们搬去旧金山,但我想证明伦敦同样能孕育顶尖科技。"
2016年,DeepMind的AI击败围棋世界冠军;AlphaFold破解2亿多种蛋白质结构并公开数据库,再次引发轰动。但2022年ChatGPT的横空出世彻底改变了格局。"OpenAI全力押注规模扩张的策略令人钦佩——虽然存在幻觉问题,但没人预料到它能催生如此多应用场景。这给我们上了重要一课:开发者可能过度聚焦技术本身而忽视社会需求。"
当前AI竞赛已白热化。DeepMind成为"谷歌的引擎室",AI技术渗透至搜索摘要、智能助手Gemini、图像生成器、翻译工具等各个领域。但扎克伯格开出1亿美元年薪争夺人才,DeepMind前联合创始人苏莱曼已执掌微软AI并挖走20多名工程师。哈萨比斯谨慎评价这位旧友:"我们路径不同,他侧重商业应用,我们仍聚焦前沿研究。"
"我相信人类智慧"...哈萨比斯。摄影:安东尼奥·奥尔莫斯/卫报
这场竞赛的终极目标无疑是AGI(通用人工智能)。"未来5到10年内,我们或将创造出具备人类全部认知能力的AI,"哈萨比斯预测,"可能是渐进过程,但我们将迎来文明史的分水岭。"有人视之为末日征兆,他则描绘出乌托邦图景:"若能安全可控地实现'极度丰裕',医学突破、室温超导体、核聚变等技术将带来空前生产力。关键在于公平分配——这更多是政治命题。若处理得当,人类将首次进入非零和时代,甚至开启星际旅行。"
这是否过于理想化?AI引发的争议不胜枚举:深度伪造、失业危机、巨量能耗、版权争议,乃至AI可能视人类为累赘的风险。以能源问题为例,在气候危机加剧的当下,AI数据中心的水电消耗堪称天文数字。"解决方法很多,"哈萨比斯回应,"AI消耗巨大,但它为气候方案带来的回报将远超成本。"
"极度丰裕"是否意味着"大规模失业"?当"永远无需工作"成为可能,经济权力是否将集中于AI掌控者手中?"这需要全社会的智慧,"他承认,"如果实现资源充沛且分配合理,人类将面临存在主义命题:生活的意义何在?"他建议参考自身成长经历:"就像个人电脑普及时期,掌握新工具的人将获得赋能。同时我们需要哲学家和经济学家重新定义价值。"艺术、体育、冥想等非功利活动将更受重视,"因为人类终于拥有追求这些的资源与时间。"
1999年,23岁的哈萨比斯执掌Elixir工作室时期。摄影:大卫·西利托/卫报
很难想象哈萨比斯本人能享受这种闲暇——除了DeepMind,他还运营着药物研发公司Isomorphic Labs,日程表排满公开活动。"我每周工作七天,仅有的休闲是和孩子们玩桌游,"这位从不放水的父亲笑道。他仍是利物浦季票持有者(每年观赛六七场),保持在线下棋习惯("就像大脑健身"),牌技也颇为精湛——诺贝尔奖揭晓当晚,他与卡尔森及扑克冠军们通宵对战。"在平行宇宙里,我可能是职业玩家。"
对未来是否毫无忧虑?"我是谨慎的乐观派,"他总结道,"只要给予足够时间,我相信人类智慧能妥善应对。看看现代文明如何超越原始大脑的局限——这次变革的规模将十倍于工业革命,速度也可能快十倍。"他承认工业革命并非一帆风顺,"但没人希望它从未发生。我们要做的是减轻阵痛,迎接更好的未来。"
本文于2025年8月4日修正:前文误称OpenAI于2020年发布"ChatGPT3",实为2022年发布的ChatGPT。GPT-3虽于2020年问世,但未向公众开放。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