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不是一种潮流、一项功能,也不是项目简报上的勾选框。残疾人的权利即是公民权利。而此刻,这些权利正面临威胁。随着联邦层面的保护在当前政府任内悄然削弱,数百万人正被推向社会的边缘。如果我们还在等待他人行动,那恐怕要做好长期等待的准备了。

设计师、创意工作者和传播者拥有工具、平台,也肩负着责任——去构建这个体系正在抛弃的东西。这是我们的使命。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承担?

无障碍并非新鲜事物

无障碍并非数字时代的产物,它作为我们共同的责任已存在数十年。早在1973年,《康复法案》就开创了先河,禁止接受联邦资助的项目歧视残疾人。这项法律具有强制力,它建立了执行机制,使无障碍成为法律标准而非可选选项。

1990年,《美国残疾人法案》(ADA)颁布。大多数人将ADA与坡道、电梯联系起来,但它也将传播材料和面向公众的内容纳入了讨论范围。这是许多人首次认真思考:即便作为设计师或营销人员,我们的工作如何影响他人与世界互动的能力。

到了90年代中期,数字空间开始形成,法律也随之跟进。1996年,司法部确认ADA适用于网站。1998年,司法部修订《康复法案》第508条,要求联邦机构确保其数字工具(如网站、PDF和软件)对残疾人无障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义务从政府机构扩展到所有使用联邦资金的单位(包括非营利组织)。

万维网联盟(W3C)于1999年发布了首版《网页内容无障碍指南》(WCAG 1.0),提供了技术框架。这些不仅是最佳实践,更成为互联网无障碍设计的基础。2017年,第508条再次更新,与WCAG 2.0 AA级标准同步,为跨平台数字无障碍设立了更清晰的标准。

作为组织,美国脑损伤协会(BIAA)和edtrust-West将无障碍作为优先事项。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受无障碍政策变化冲击的群体。

无障碍无关完美,而关乎努力。它关乎尊严。

政治退潮——进一步,退两步

设计不会在真空中发生。它存在于体系之内,而当前政府正悄然系统地削弱那些本应不可妥协的无障碍标准。

2024年3月,拜登政府最终敲定了拖延已久的《美国残疾人法案》第二章更新,将无障碍标准应用于州和地方政府网站及应用程序。这是历史性且必要的一步,尤其考虑到众多政府服务已转向数字平台。

但这一进展已面临威胁。

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发布新行政令,要求机构废除11项联邦法规,将关键无障碍政策置于危险境地。这传递出一个信号:便利和放松管制比包容更重要。

这不仅是糟糕的政治,更是糟糕的设计。

数据揭示的真相

数据讲述的故事很清晰:无障碍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必需品,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全球排名前100万的网站中,95%未能完全实现无障碍。这个数字应当让我们震惊。而且这是在2025年!经过数十年的设计演进和比以往更多的数字体验,我们仍然辜负了全球超过10亿残障人士。

无障碍无关完美,而关乎努力。它关乎尊严。

即使在创意行业,我们也常将无障碍视为附加层——一种在时间和预算允许时才会"加入"的东西。但对于美国6100万残障成年人而言,这种思维将他们排除在大多数人视为理所当然的工具、空间和信息之外。

作为设计师,我们不能躲在技术借口或官僚拖延背后。合规不是目标,公平才是。

迎接时代挑战

一个艰难的事实是:完美的无障碍并不存在。每个人的世界体验都不同,没有一份清单能涵盖所有需求。《网页内容无障碍指南》(WCAG)给了我们基础,但绝非终点。

无障碍是一个移动的靶标,因为人类体验本就多样且动态。但这不构成我们退缩的理由,而应成为我们迎难而上的动力。

作为设计师,我们不能躲在技术借口或官僚拖延背后。合规不是目标,公平才是。

我写下这些,并非作为一个始终完美践行的人。而是作为一个——老实说,醒悟得有些迟——认识到无障碍并非小众需求、不是可选项的人。它是设计最本质的体现。

作为设计师和机构负责人,我已将整个工作流程转向优先考虑无障碍。它存在于简报中、线框图里、色彩方案、字体选择、字幕添加和动效设计里。即便客户未提出要求,我们仍会内置无障碍功能。

结果如何?每一次,设计都变得更好。

政府保护正在动摇。科技巨头已降低无障碍的优先级。政策不再是我们期待的那座可靠脚手架。

剩下的就是我们了。设计师。开发者。策略师。创意人。我们是构建数字与物理环境的人,而这些环境正是他人的生活空间。

我们手握书写互动规则的笔。这是一种不容浪费的力量。

因为当无障碍被当作奢侈品时,最脆弱的人群将首当其冲。当体系动摇时,我们必须填补缺口——不是怀着愧疚,而是带着决心。凭借知识。怀着"好设计应包容所有人"的坚定信念。

让我们以"人们在依赖我们"的态度去设计——因为他们确实如此。

精选文章:

伦敦美学:粗粝与优雅交织的设计、时尚与品牌文化

人工智能是否意味着初级岗位的终结?

菲律宾设计师打造的十款创意家居精品

简单的形状如何让可口可乐标志成为永恒经典

人工智能复杂性悖论:生产力越高,责任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