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福斯特以无人能及的方式塑造了今日伦敦乃至全球的建筑景观;通过这份终极指南,探索这位最具影响力的当代建筑师的作品
诺曼·福斯特勋爵对伦敦的影响,自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以来无人能及。从温布利拱门、小黄瓜大厦,到特拉法加广场的步行化改造,从千禧桥到大英博物馆的大中庭,他的作品几乎无处不在。他个人事务所位于巴特西泰晤士河畔的办公室,也是这座城市最杰出的建筑之一——一座线条流畅的玻璃立方体,细节精致,与波光粼粼的河面交相辉映。近期,他还宣布赢得了圣詹姆斯公园女王伊丽莎白纪念园的设计委托,将打造一座耀眼的玻璃桥。然而,福斯特并非生于伦敦,也不常住于此。这座首都城市,仅仅是福斯特建筑帝国的冰山一角。
(图片来源:Jose Manuel Ballester,诺曼·福斯特基金会提供)
诺曼·福斯特是谁?
诺曼·福斯特1935年出生于斯托克波特,年岁足以让他记得战争岁月。他的父亲曾在附近的维克斯工厂工作。福斯特的职业生涯始于阿尔弗雷德·沃特豪斯设计的哥特式市政厅,担任文员一职。这座维多利亚时代的庞然大物,尽管在当时可能已不合潮流,却激发了年轻的福斯特学习建筑的决心。他通过烘焙师、保镖、冰淇淋小贩等多种工作自筹学费,成为罕见的工人阶级白手起家的建筑师。1960年代在耶鲁大学求学后,他与好友理查德·罗杰斯及合伙人温迪·奇斯曼、苏·罗杰斯共同创立事务所,完成了包括惊艳的克里克维恩别墅(1966年)在内的少数小型项目。
2006年的克里克维恩别墅
(图片来源:Ian Graymore)
诺曼·福斯特的早期职业生涯
1967年,福斯特开始独立执业,初期虽步履维艰,但仍创作出优秀作品,如1974年伊普斯维奇曲线优美、冷静克制却仍被低估的威利斯费伯杜马斯大厦,以及为弗雷德·奥尔森航运公司在米尔沃尔设计的极具民主精神的码头航站楼。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是汇丰银行香港总部(1985年竣工)的委托。
汇丰银行总部大厦(1985年),香港
(图片来源:Bertha Wang/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这座当时全球造价最高的建筑,是高技派的杰作——桁架、双柱与起重机的精妙组合,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无柱开阔空间。它是对其昔日合伙人理查德·罗杰斯与伦佐·皮亚诺设计的蓬皮杜中心的企业式回应,宣告了金融化与超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到来。然而,这座企业巨兽的下方却为公众提供了遮荫处,成为野餐甚至抗议的场所。这种奇观与实效、私人资本与公共奢华的融合,正是福斯特的典型风格。
塞恩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1978年),英国诺里奇,福斯特的首个公共建筑,近期庆祝了40周年
(图片来源:Foster + Partners,Ken Kirkwood)
童年时代的太空题材漫画、麦卡诺玩具、曼彻斯特的工业结构,以及他钟爱的飞机(他以亲自驾驶闻名),始终是福斯特的灵感源泉。他曾对我说:"我一直相信,未来会比过去更美好。"毫无疑问,他的未来确实愈发辉煌。
汇丰项目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而他深知如何运用这份声誉。他改造了毕尔巴鄂地铁系统,以玻璃罩为标志的车站被称为"Fosteritos"(弗兰克·盖里称这些才是真正的"毕尔巴鄂效应");他在斯坦斯特德设计了通透优雅的机场(如今已被商业化、安检和扩建破坏);后来更设计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当时全球最大的机场,如今这一头衔已被同样由福斯特设计的利雅得国王萨勒曼国际机场取代。
德国国会大厦(1999年),柏林,德国
(图片来源:Bildagentur-online/Schoening/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Images)
德国统一后,他受委托重新设计被焚毁的国会大厦废墟。他将穹顶重塑为螺旋上升的水晶灯塔,象征开放与希望,公众可攀登其上,俯视下方的议员。对于这位偶尔被指责带有技术官僚式冷漠的建筑师而言,这一充满戏剧性且意义深远的 gesture,助力重塑了一个国家的形象。
诺曼·福斯特的当代影响
福斯特的人生仿佛受到命运眷顾。90岁高龄的他仍亲自驾驶飞机、骑行穿越山脉并参加滑雪马拉松。他的Instagram页面展现了一位传奇人物的生活——穿梭于联合国会议、豪华跑车、摩天大楼工地之间,在家绘制建筑草图(而这些设计大多已接近完工)。但他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曾经历数次低谷,因瑞士的税务移民身份受到批评,也因建筑的环境影响而遭非议——尽管他高调谈论可持续性,却设计了巨型机场和近期的太空基地。他对飞机、汽车、火箭和飞船的热爱,让他看起来像来自另一个时代的机械痴迷者。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国家纪念园
(图片来源:Foster + Partners)
即使篇幅有限,我们也难以尽述福斯特的伟大作品。从与罗马神庙比邻而居、优雅竞艳的尼姆卡里艺术中心,到壮丽的米洛高架桥;从建筑界的iPhone——库比蒂诺苹果园区,到伦敦惊艳的金丝雀码头站;他不仅是当代最成功的建筑师,几乎也是最受推崇的。
诺曼·福斯特的10个关键项目与建筑
威利斯费伯杜马斯总部(1975年),英国伊普斯维奇
(图片来源:View Pictures/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Images)
福斯特创立Foster Associates(后更名为Foster + Partners)后的早期独立委托项目,为威利斯费伯杜马斯保险公司设计的英国总部。其标志性特征是鞘状的玻璃幕墙。
卡里艺术中心(1993年),法国尼姆
(图片来源:Foster + Partners)
福斯特早期代表作之一,卡里艺术中心是法国尼姆的文化地标。与保存完好的罗马神庙"方屋"隔街相望,这座多媒体中心集图书馆、音乐、影像和影院功能于一体。
千禧桥(2000年),英国伦敦
(图片来源:Nigel Young / Foster + Partners)
这座钢制悬索人行桥连接圣保罗大教堂与泰特现代美术馆及南岸,自2000年开放以来,既是无数人的通勤要道,也是游客难忘的观光路线。尽管因晃动问题开放三天后关闭,但经过两年工程改造后重新开放,至今仍是伦敦重要的基础设施。
大中庭,大英博物馆(2000年),英国伦敦
(图片来源:Nigel Young / Foster + Partners)
大英博物馆大中庭每年接待超过600万游客。原为19世纪建筑初建时的花园,在世纪之交被改造为伦敦最具标志性的室内公共空间之一——这座首都最大博物馆的核心广场与交通枢纽。
圣玛丽斧街30号(小黄瓜大厦)(2004年),英国伦敦
(图片来源:Nigel Young / Foster + Partners)
俗称"小黄瓜"的圣玛丽斧街30号,2006年开放时彻底改变了伦敦的天际线。40层高、46,400平方米办公空间,顶部设有360度全景俱乐部,是21世纪工作空间的典范。
赫斯特大厦(2006年),美国纽约
(图片来源:Chuck Choi)
赫斯特大厦在纽约的现有建筑上拔地而起,以三角形"斜网格"结构闻名。采用85%回收钢材建造,据建筑事务所解释,"比同等办公楼节能25%"。
阿丽亚王后国际机场(2013年),约旦安曼
(图片来源:Nigel Young / Foster + Partners)
约旦主要国际门户,以仿叶片脉络的混凝土穹顶为特色,庭院设计帮助过滤空气,体现环保理念。
彭博欧洲总部(2017年),英国伦敦
(图片来源:Nigel Young / Foster + Partners)
首座为彭博定制的建筑,恢复古罗马神庙遗址,德比郡砂岩与青铜网格立面沉稳大气。
苹果园区(2017年),美国库比蒂诺
巴黎蓬皮杜中心诺曼·福斯特特展中的苹果总部
(图片来源:Steve Proehl)
福斯特+ Partners设计的苹果总部,体现加州的开放、创意与自然连接精神。环形主建筑坐落于景观公园中。
巴特西发电站苹果店(2023年),英国伦敦
(图片来源:Apple)
伦敦巴特西发电站苹果店是苹果可持续建筑理念的实践,采用"通用设计"原则。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