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衰落并非源于人工智能,而是被模板的海洋所淹没。Squarespace、Wix和Shopify等平台让建站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但代价却是创意、原创性和灵魂的丧失。如果每个网站都千篇一律,设计还有什么意义?

先说清楚一点:人工智能并非网页设计的反派。它只是我们集体选中的替罪羊,而真正的凶手——模板——却一直藏在众目睽睽之下。

我说的不是初学时下载的那些入门模板,而是那些吞噬一切、千篇一律、为SEO优化、盲目追求转化率的同质化设计。它们将开放的互联网变成了一个可悲的展厅,里面漂浮着"立即购买"按钮和米色矩形。

如果你觉得网络死气沉沉,仿佛陷入了"首图、标语、三个图标、行动号召"的无限循环,那并非人工智能的错。

而是因为我们用模板驯服了创造力!

真凶:标准化即服务

我们曾经像打造数字家园一样设计网站——定制木工、奇特走廊、出人意料的色彩选择,甚至大胆加入音效。每个网站都有个性,有灵魂。

如今呢?网站不过是换了层皮的Shopify店铺,假装自己是品牌体验。就连本应充满创意的作品集网站,也变成了彼此的克隆体:柔和的背景、无衬线字体,以及一杯刻意摆放的咖啡杯照片,试图为这场恐怖秀增添一丝人性。

发生了什么? 模板泛滥了。

ThemeForest、Squarespace、Webflow和WordPress虽然方便,却创造了一个生态系统,在这里差异化不仅可有可无,甚至是被劝阻的。因为原创性会破坏模板。

而破坏模板不利于转化率、SEO,或是客户那个读过UX最佳实践Medium文章的表弟Chad。

模板不仅扁平化了设计,更扁平了期望

说实话:客户不再要求设计了。他们要的是"像这样的网站"。你知道的——简洁、有动画、滚动流畅、"现代感"。在2025年,这不过是"我想要和别人一样,省得动脑子"的委婉说法。

模板不仅简化了网页开发,更重塑了人们对网站的期待。

既然可以把品牌色套进无代码模板,加几个Lottie动画就完事,何必雇佣设计师?最终结果不算糟糕,而是比糟糕更糟——毫无记忆点。

最讽刺的是,这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人工智能没有杀死设计,我们为它提供了蓝图

大家都在指责ChatGPT、Claude或Midjourney扼杀了原创性。但人工智能并非凭空入侵我们的工作流程。它以我们喂食的内容为训练素材。而我们喂给它什么?

成千上万个模板化、再模板化、为SEO优化的雷同网站。当你的作品集满是复制的网格布局和2017年从Stripe抄袭的渐变按钮时,怎么能指望机器人创新?

人工智能不是设计的终结,而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早已标准化、消毒化并以39美元在网上售卖的互联网。

我们给人工智能喂食了互联网的宜家目录,却期待它输出包豪斯。

设计型网页已死——应用型网页长存

没人愿意说出口的残酷真相是:我们熟悉的"网站"——手工打造、定制化、探索性的——正在消亡。

取而代之的是网页应用,而非网页。功能性成为新的创意。首页变成了仪表盘,"关于我们"页面成了Notion文档。2014年让你自豪的实验性布局?现在连核心网页指标都过不了关。

我们曾经热爱的网络是画布,如今的网络是为用户留存、广告收入和无缝电商优化的模块组合。

或许这是不可避免的。

设计不再关乎创造独特体验,而是关于降低跳出率、达成转化目标,以及测试按钮高度该用1.5em还是1.6em。

我们不再是设计师——而是模板驯兽师,微调变量直到表格变绿。

网页设计不仅在消亡——它正在演变成产品管理

设计师与产品经理的界限已经模糊。你不是在设计首页,而是在优化漏斗;不是在选择字体,而是在维护"品牌一致性";不是在创作艺术,而是在调和商业目标。

今天的普通网站不是设计出来的,是组装出来的。

它是一系列从预设设计系统中挑选的UX组件,这些系统存在于Figma文件中,体积之大甚至产生了自己的引力。我们的报酬不再来自创新,而是确保没有任何意外。网页设计已变成伪装成创意的企业风险管理。

讽刺的是:模板本应是工具,而非终点

公平地说,模板本无恶意。它们本应帮助我们更快工作、更好原型设计、 democratize设计。但就像之前的图库照片一样,它们变成了互联网的快餐——廉价、方便、毫无营养。

而且像快餐一样让人上瘾。

既然有现成的"巨无霸"着陆页模板,何必从头开始?既然模板"已被验证能转化",何必追求原创?

我们建立了一个"够好就行"的世界,然后培养新一代设计师将其视为天花板而非地板。

还有希望吗?有。但不在ThemeForest上。

如果网页设计还想存活,就需要反叛。为了表达而拒绝效率,拒绝"有效"的套路,深入探索"出人意料"的可能性。当然,在紧迫的截止日期和读过太多SaaS着陆页分析报告的客户面前,这很难实现。

网络上的艺术家——那些怪才、勇者、仍手写CSS代码、为纯粹乐趣而设计动画的人——他们还在。但他们已非主流,不在Product Hunt前十,而是躲在CodePen、个人博客和独立网络的角落。

如果你想拯救设计,就停止喂养模板机器。创造古怪的、丑陋的、令人困惑的、有人味的东西。

因为互联网本不应是千篇一律的流水线。它本该是游乐场、朋克杂志、实验室——有点混乱、有点破碎,但毫无疑问地充满生机。

结论:是我们干的。不是人工智能。

别再让人工智能为创意的消亡背锅了。不是AI模板化了网络——是我们。我们选择了速度而非原创,转化率而非个性,便利而非工艺。

是的,人工智能可能会完成这项工作。但别忘了是谁先扣动了扳机。

如果网页设计终将消亡,至少让它死得与众不同。

精选文章:

藤本壮介为NOT A HOTEL打造圆形绿植屋顶别墅:隐入冲绳大地的地景建筑

阿斯顿·马丁东京联排别墅:极简主义下的超奢生活新范式

为反弹而生:为什么韧性才是真正的创造超能力

现代主义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指南

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领导力:趁还来得及的时候抓住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