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企业正争相将AI应用于各个场景——快速撰写商务邮件、高效开展市场调研、多维度提升生产效率。但令人担忧的是,部分企业开始用AI缩减或替代初级岗位,天真地认为现有员工能借助AI填补生产力缺口,这种短视行为将酿成大错。

AI确实是提升各层级员工效率的利器,但绝非人力替代方案。用AI取代初级员工或许能带来短期收益,却会引发灾难性后果——当职场新人失去成长通道,企业的人才蓄水池终将枯竭。

经验无可替代

以我们公司销售副总裁的真实经历为例:他既精通技术又能言善辩,深谙客户旅程各阶段的沟通策略,对细分技术领域更是如数家珍。这些能力绝非来自AI聊天机器人。

大学毕业后,他从科技公司的业务开发代表(BDR)起步。这个入门级岗位需要为客户经理安排会议、搭建销售渠道,如今正面临AI冲击。6sense《2025年BDR现状研究报告》显示,70%使用AI的BDR认为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毕竟陌生拜访、客户调研、线索跟进等工作确实可被自动化。

但正是这11个月的BDR经历,为他后续晋升客户经理、总监直至执掌商业与企业销售团队打下根基。前线实战让他深刻理解如何搭建销售渠道、经营客户关系——所有高管都需要这种从基层摸爬滚打积累的"脏活经验"。

技术需要经验赋能

对企业而言,最宝贵的资源始终是时间。最近我们的人力资源总监用AI制作了一份组织架构时间分配表:向ChatGPT输入三句话指令,80%的内容即刻生成。但真正的价值在于,这位拥有十余年HR经验的专家将通用模板精准适配公司实际需求,使表格完全落地。次日,这份表格就解答了员工关于晋升标准的疑问。

在生成式AI出现前,制作此类表格需要数天时间,如今仅需几分钟。AI完成了80%的基础工作,但最后20%的画龙点睛,靠的是人类专家将通用框架转化为具体解决方案的能力——这正是初级员工通过历练才能掌握的决胜关键。

人机协作才是正解

那些能完善最后20%细节的能力,往往来自基层岗位的试错与成长。如果企业用AI取代初级岗位,未来由谁来接棒现有高管的经验与智慧?当领导者退休或离职时,制度记忆与文化传承又将托付给谁?

AI应该成为全员增效工具,而非替代方案。企业领导者不该纠结"如何用AI减员",而应思考"如何借AI加速人才培养"。这从来不是人类与AI的零和博弈,而是人机协作的共生时代。

精选文章:

生成式游戏引发激烈争论——它真能成为下一个风口吗?

画作受损?AI生成的“蒙版”数小时即可完成修复

照片编辑如何帮助内容创作者在滚动中脱颖而出

数字媒体博览会ArtMeta将机器人、NFT和AI艺术带入巴塞尔历史中心

跟甲方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