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在创始人离世后,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ZHA)的作品依然惊艳如初。坐落于深圳光明区的科技馆新馆,以其标志性的未来主义造型与节能设计,成为该事务所创新精神的当代注脚。这座2020年首次亮相的建筑,不仅延续了ZHA标志性的先锋美学,更重新定义了可持续建筑的标准。

设计方: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

宇宙飞船般的视觉革命

设计团队通过计算机建模与风洞测试优化建筑性能,使其在盛夏也能保持恒温。最终呈现的结构既似游艇般流畅,又如宇宙飞船般前卫。ZHA将这座建筑形容为"太空中运行的天体",强调其创新形态与城市景观中的动态存在感。

"我们采用被动式环境策略,通过计算机模拟测试建筑形态、空间与围护结构,使其在深圳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实现最佳性能。"事务所表示,"建筑朝向经过精密计算,在保持公园全景视野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中庭的太阳得热。"

12.8万㎡的科技方舟

馆内12.8万平方米(约138万平方英尺)的空间内,分布着常设与临时展厅、沉浸式剧场、影院、研究实验室、创新中心及游客服务设施。室内设计延续了外部的未来主义风格,形成统一而富有感染力的氛围。

隐藏的绿色科技密码

这座科技馆虽非严格意义上的绿色建筑,却蕴含多项节能巧思:

双层呼吸式幕墙:不锈钢外板与墙体间形成通风间隙,有效隔绝阳光热辐射

自清洁纳米涂层:外立面氧化膜实现自保护与自清洁功能

屋顶光伏矩阵:太阳能板降低电网依赖

智能水循环系统:中水回用与雨水收集减少市政用水消耗

扎哈精神的中国延续

在合伙人帕特里克·舒马赫带领下,ZHA持续深耕中国市场。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珠海金湾市民艺术中心等新近项目,共同勾勒出该事务所在中国建筑版图中的先锋轨迹。这座科技馆正如其造型所暗示的——既是扎哈美学的太空舱,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量基站。

设计启示录
当大多数节能建筑仍在为形式妥协时,ZHA用行动证明:可持续性从不是创意的枷锁。在这里,每一道曲面都在计算太阳轨迹,每一块钢板都在呼吸季风,科技与诗意最终在北纬22°达成完美平衡。这或许正是未来建筑的终极奥义——不仅要改变天际线,更要重塑人与环境的对话方式。

精选文章:

从静态到叙事:叙事驱动设计如何构建品牌忠诚度

极简主义 vs 极繁主义海报:哪种设计风格更有效?

当时尚遇见AI:用ChatGPT图像提示打造惊艳的“时尚品牌标本集”

Glass Imaging获2000万美元融资:用AI重塑数字影像品质

谷歌搜索和 Pantone 展望 Met Gala 的流行色彩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