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宠物之间长久以来存在着深厚而不可分割的纽带——如今,如何与它们共同生活变得愈发重要。宠物不仅是伴侣,更被视为支持心理健康与情感福祉的生命伙伴。而塑造这种关系的核心,在于我们如何通过设计共居空间,建立人与动物之间有意义的空间联结。
从定制家具到嵌入式墙龛,越来越多的设计关注如何让宠物与人在家中和谐共处。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经济水平或养宠率的提升,更标志着一种以相互支持、情感联结和共享环境为核心的陪伴关系的进化。
在家庭之外,全球范围内关于如何将宠物融入公共生活的讨论也日益热烈。除狗公园等休闲区域外,更多城市基础设施和商业空间开始探索宠物友好方案。例如香港的地铁系统和公共巴士正在试点宠物车厢;海洋公园推出"爱犬日"活动;而带有户外区域的酒吧、咖啡馆和餐厅也普遍放宽宠物准入政策。这些变化共同表明:宠物已成为社会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成员,值得在公私领域获得周全的包容。
共享尺度:为人与动物共居而设计
PETS & HUMAN - Positive House / Studio ruizvelazquez. 图片 © Nacho Uribe Salazar
与宠物共居常需在项目中创新运用尺度。Studio Ruiz Velázquez设计的PETS & HUMAN - Positive House通过流线型空间消弭人与宠物的尺度差异:有机形态的立柱、墙体与门槛既隐藏了宠物通道,又为它们提供攀爬表面。从人类视角看,弯曲墙面完美遮蔽了宠物门洞;加粗的柱体则成为猫狗的游乐场。这种对传统建筑元素的再诠释,创造了和谐共生的居住体验。
PETS & HUMAN - Positive House / Studio ruizvelazquez. 图片 © Nacho Uribe Salazar
Home of Pets / HDD则呈现另一种思路:如何在紧凑公寓中容纳40只猫?设计采用实用主义策略,通过高效解决卫生、喂食等问题,在有限空间内为人与动物创造舒适环境。该项目证明:即便在高密度条件下,精心设计仍能兼顾功能与情感需求。
Home of Pets / HDD. 图片 © Shengliang Su
超越家庭:商业空间中的共享体验
Nova Pets Store / say architects . 图片 © Minjie Wang
宠物与人的共生关系正延伸至商业领域。Nova Pets Store / say architects重新定义了零售空间中的互动模式:通过高度差与空间序列的精心设计,主人与宠物能在同一桌面进食(分餐制),或在美容服务时通过窥视孔保持视觉联系。这种设计颠覆了传统家庭中宠物被排除在特定区域外的体验,让人与动物的关系成为空间主角。
Clínica Veterinaria Guayaquil / Adamo Faiden则采用截然不同的策略:高耸的中庭式候诊空间彻底消解了常规尺度概念。在这个垂直延展的静谧环境中,狗与主人并肩等待,共同被穹顶笼罩。设计通过空间抽象化,让不同物种在等待诊疗时获得平等的情感体验。
Clínica Veterinaria Guayaquil / Adamo Faiden. 图片 © Javier Agustin Rojas
超越狗公园:构想宠物友好的城市未来
gogoland Pet Community / Informal Design. 图片 © Chao Zhang
公共空间中的宠物议题常被忽视。除零星分布的狗公园外,城市环境对动物仍不够友好。但变革正在发生:gogoland Pet Community / Informal Design这类项目试图打造专属宠物的社交区。其与咖啡馆结合的设计,通过自然元素的融入,引发更深层思考:未来犬类公园该如何设计?如何解决排泄物管理问题?又该如何调解不同宠主间的潜在冲突?
gogoland Pet Community / Informal Design. 图片 © Chao Zhang
这些探索将持续推动公共空间的包容性设计。自2012年原研哉发起的Architecture for Dogs展览全球巡展以来,建筑师不断重新思考犬类与空间的关系。虽然该项目未直接解决公共领域的复杂问题,但它挑战了人们对宠物需求的固有认知。当社会意识持续进化,我们或许将迎来Architecture for Cats甚至更广泛的宠物专属设计浪潮。
Architecture for Bichon Frises, by Kazuyo Sejima. 图片 © Hiroshi Yoda, courtesy of Architecture for Dogs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