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世的幻象》© 泽德·尼尔森(英国),2025年度摄影师,专业组野生动物与自然类获奖作品,索尼世界摄影大赛
这张拍摄于上海野生动物园黑猩猩馆的照片,其手绘背景的艺术性令人惊叹,却只为人类观众营造了虚幻的慰藉。在中非雨林的天然栖息地,黑猩猩终日栖息于树冠层。作为非人灵长类中社会结构最复杂的物种,野生黑猩猩族群规模可达20至150只。
人类仅用地质史上弹指一瞬的时间,就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数千万年未有的剧变。科学家称之为"人类世"——属于人类的地质纪元。未来地质学家将在岩层中发现塑料沉积、化石燃料燃烧残留物和城市混凝土遗迹等人类活动的鲜明印记。我们正通过侵占栖息地迫使动植物走向灭绝,却不愿直面这种丧失。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渴望,让我们成为舞台布景大师——在被我们摧毁的世界里,精心编排着人造的'自然体验'。"泽德·尼尔森耗时六年跨越四大洲,记录人类如何用精心设计的仿真环境,掩饰对自然世界的破坏性影响。
**2025索尼世界摄影大赛正式落幕,英国摄影师泽德·尼尔森凭借震撼系列作品《人类世的幻象》摘得年度摄影师桂冠。**这位备受赞誉的摄影家从专业组十大类别获奖者中脱颖而出,其作品以独特视角审视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如何制造虚假的自然场景,却回避人类干预造成的真实生态创伤。
"过去六年间,我一直在探索人类如何沉浸于精心编排的仿真环境,以此掩饰对自然世界的破坏——我们已成为舞台化'自然体验'的操控大师。"尼尔森表示,"这类项目需要长期深入研究,大赛认可将帮助作品传播,让这个重要故事被更多人听见。"
除年度大奖外,伦敦颁奖典礼还揭晓了其他九大专业类别获奖者。亮点包括尚塔尔·平齐记录的印度少数女性滑板运动员群像,以及托比·宾德展现北爱尔兰边境代际隔阂的深度纪实作品,分获运动类和纪实项目类奖项。
大赛同时颁发了公开组、学生组和青年组总冠军。法国摄影师奥利维尔·尤尼亚以捕捉摩洛哥传统骑兵表演的动态瞬间赢得公开组荣誉;秘鲁学生米卡埃拉·瓦尔迪维亚展现智利女子监狱生活的系列作品获得学生组大奖;16岁台湾少年吴典辑凭借威尼斯海滩日落时分滑板少年腾空的剪影,成为年度青年摄影师。
2025索尼世界摄影大赛专业组获奖作品全览
《无题》© 尚塔尔·平齐(意大利),专业组运动类获奖作品
"18岁的施拉达·盖克瓦德来自马哈拉施特拉邦欠发达地区,如今在浦那生活。她为担任体育用品店保安的父亲送午餐时偶然接触滑板,现已成为全国冠军。照片中她身着白色纱丽,在浦那滑板公园完成'飞台抓板'动作。
在这个14亿人口国度,女性滑手屈指可数。"粉碎父权"项目记录她们如何对抗偏见与威胁,将滑板转化为反抗父权的武器。通过跌倒与爬起,这些女性挑战刻板印象,在城乡 reclaim 公共空间。有人借此逃避包办婚姻,有人获得经济独立。正是这些简单却革命性的姿态,撼动着印度父权体系。"
《分裂的青春》© 托比·宾德(德国),专业组纪实项目获奖作品
"'若出生在街角铁皮隔离墙另一侧,我就会成为英国人。多么荒谬——我对文化、传统、宗教和政治的认同竟完全取决于出生坐标。'贝尔法斯特小说家保罗·麦克维的这段话,折射出北爱尔兰年轻人成长的特殊语境。摄影师指出:'在欧洲,几乎没有哪个地区像北爱尔兰这样,历史冲突至今仍深刻影响着日常生活。'无论是实体隔离墙还是心理隔阂,和平协议后出生的新一代,仍在承受代际遗留的张力。"
《当埃舒跨越大西洋庇护子民》© 吉·克里斯(巴西),专业组人像类获奖作品
"这张肖像记录了非裔巴西宗教实践者伊纳格·卡卢安纳化身奥里沙神埃舒的瞬间,象征被奴役的约鲁巴人被迫迁徙时带来的信仰。作为连接物质世界与精神领域的信使,埃舒对受压迫群体具有特殊意义——他们相信神明能将自己的祈祷传达至彼岸。巴西萨尔瓦多。
《姆昆巴》项目持续记录非裔巴西社区面对宗教迫害的韧性。项目名称源自刚果古语中对灵性领袖的尊称(后被当地社会扭曲为贬义词汇)。过去三百年间,近500万非洲人被贩卖至巴西。他们不仅失去自由,其信仰体系更遭受系统性打压。尽管56%巴西人具有非洲血统,但因惧怕迫害,仅不到2%公开承认信仰非裔宗教。作为修行中的祭司,摄影师通过神圣肖像,挑战偏见并颂扬这些构成巴西文化基因的精神传统。"
《罗纳尔多》© 劳拉·潘纳克(英国),专业组视角类获奖作品
"我们在这个复杂世界里遇见了开普敦平原区的两位跨性别少年——罗纳尔多与塔布斯。他们的自我发现与重生之旅,在充满暴力的社区中展开。对这两个少年而言,青春期意味着剥落旧身份,拥抱真实自我以获得力量。
放学回家本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这个项目通过手工冲印、拼贴等实验手法,展现南非开普敦平原区青少年穿越帮派交火区的生死通勤。诗歌、胶片摄影与蓝晒法等多元媒介,共同构建出社会裂痕中青春期的私密肖像。"
专业组奖项表彰杰出摄影系列
《漂洗纤维》© 尼古拉斯·加里多·胡格特(秘鲁),专业组环境类获奖作品
"迪奥尼西娅、尼尔达和布劳利亚正在湖中漂洗新染的羊驼毛纤维。天然染料的独特之处在于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化学染料会释放毒素,而这些植物染料能完美融入环境。
《纺织炼金术》项目记录秘鲁库斯科 Chinchero 地区 Pumaqwasin 工匠的古老染色工艺。三种染料原料分别为:产生黄色的 qolle 灌木花,生成赭石绿的 ch'illka 灌木,以及能制作绛紫色的胭脂虫。工业化生产与气候变化正使这些需要数百小时精细工作的传统技艺濒临消失。"
《发射前夜,拜科努尔航天中心》© 瑞安农·亚当(英国),专业组创意类获奖作品
"2021年12月7日,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中心,联盟号MS-20运载火箭矗立在发射台。这是日本亿万富翁前泽友作太空之旅的前夜,他随后在国际空间站度过了12天。
系列阐述:新冠疫情间,艺术家偶然申请了dearMoon月球艺术驻留计划——2018年,前泽友作宣布在全球遴选8位艺术家共同搭乘SpaceX星际飞船进行为期一周的绕月飞行。作为百万申请者中唯一的女性成员,亚当沉浸航天领域三年,却在2024年6月遭遇任务突然取消。这张照片成为人类未竟太空梦的见证。"
《生命循环》© 彼得·弗兰克(德国),专业组静物类获奖作品
"这些影像捕捉事件间的阈限空间——时间仿佛在此延展,意义保持流动。物件的并置引发超现实联想,所有元素维持着脆弱的平衡,仿佛下一秒就将被打破。画面凝固在决定性瞬间前的静止状态,如同世界重启前的短暂屏息。"
《藤本壮介之西参道公厕》© 乌兰娜·斯维图查(加拿大),专业组建筑与设计类获奖作品
"东京厕所计划"是涩谷区城市改造项目,邀请普利兹克奖得主等顶尖建筑师设计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公共卫生间。这组影像记录了这些建筑艺术品与城市肌理的对话。"
《都市化》© 木野青藤(日本),专业组景观类获奖作品
"福山市被日本钢管株式会社选为新炼钢厂址时,地方政府以引进企业为荣,但部分居民不满地貌剧变。这张合成照片叠加了1940-60年代档案影像。
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期(1945-1973)的代价是严重环境污染。作为岛国,其资源限制还导致人口分布失衡。摄影师利用民间历史影像档案,促使观众反思发展代价与可持续未来。"
青年组、学生组与公开组优胜作品
《骑兵坠马》© 奥利维尔·尤尼亚(法国),公开组年度摄影师,动态类
"多数摩洛哥传统骑兵表演照片聚焦鸣枪瞬间,而这幅作品揭示了这项运动的危险性——当骑手被马匹甩落时。"
《内院》© 米卡埃拉·瓦尔迪维亚(秘鲁),学生组年度摄影师
"瓦尔帕莱索女子监狱的内部庭院。该项目通过建筑空间、探视动态等影像,探讨女性监狱的复杂生态。"
《运动中的日蚀》© Dian-Ji Wu(中国台湾),青年组年度摄影师
"2024年暑假拍摄于洛杉矶威尼斯海滩滑板公园。摄影师在黄金时刻捕捉到滑手腾空剪影,传递出那一刻原始的能量与自由感。"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