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普利兹克奖得主刘家琨的最新作品——位于海口市南渡江入海口的后浪驿站,一经亮相便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作品以其具象化的设计手法,打破了传统建筑设计中的审美界限,引发了关于具象设计与抽象设计之间平衡的热烈讨论。

同时,刘家琨在儋州市峨蔓镇田来村的火山海岸驿站项目,也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独特的设计理念,成为建筑界讨论的焦点。

后浪驿站:具象设计的成功尝试

后浪驿站位于海口江东新区,坐拥31公里绝美海岸线。作为沿线9个驿站之一,刘家琨巧妙地将海浪元素融入建筑设计中,通过混凝土塑造出海浪造型的建筑主体,既呼应了周边环境,又赋予建筑独特的动态美感。

海滩酒吧和户外音乐厅两大功能区的设置,使得后浪驿站不仅成为观赏海景的绝佳地点,也成为游客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然而,正是这种具象化的设计手法,引发了部分网友的争议。有人指出,这种外表皮阵列的手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位建筑师隈研吾的作品,从而质疑刘家琨的设计是否偏离了其一直以来的在地性实践风格。

有网友就说:“这种外表皮阵列的手法我首先想到的是隈研吾,所以我冒昧的说一句,这个有点不刘老师”的观点,便是对此争议的直接反映。

火山海岸驿站:规模宏大,理念独特

相较于后浪驿站的具象设计,刘家琨在儋州市峨蔓镇田来村的火山海岸驿站项目中,则采用了更为抽象和宏大的设计理念。

该驿站占地130亩,总建筑面积达5.2万平方米,计划投资7亿元打造。

主题定位为“反映地球演化的火山海岸自然体验地”,旨在通过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深度融合,展现火山海岸的独特魅力。

火山海岸驿站的主建筑采用了圆柱形混凝土和轻质钢的结构,形成了鲜明的红色主建筑形象,与附近的火山地质公园遥相呼应。

站在驿站顶层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火山海岸的壮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平衡

刘家琨的这两个新项目,无疑在建筑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一方面,具象化的设计手法使得建筑更加生动有趣,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关注;

另一方面,这种手法也可能导致建筑失去其应有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从而陷入模仿和复制的泥潭。

对于刘家琨来说,如何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找到平衡点,既保持其一直以来的在地性实践风格,又能够不断挑战和创新,将是其未来创作中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同时,这也为整个建筑界提供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在保持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推动建筑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刘家琨老师的设计哲学,这套《2025普奖得主刘家琨作品全集(文本·SU·CAD)》千万不能错过。

里面涵盖了历年来刘家琨的作品合集,以及部分设计方案、项目的SU模型和施工图CAD,赶紧下载看看吧。

 2025普奖得主刘家琨作品全集(文本·SU·CAD) 

资料目录

01-刘家琨历年作品合集(共27个项目,JPG)

02-刘家琨相关书籍论文(共8个)

03-刘家琨项目SU模型(共3个)

04-刘家琨作品视频案例(共4个)

05-刘家琨作品CAD施工图(共3个)

刘家琨历年作品合集

刘家琨相关书籍论文

刘家琨项目SU模型

刘家琨作品视频案例

刘家琨作品CAD施工图

免责声明:

以上图片及资料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由我方再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此图库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设计气象台

精选文章:

OMA以路易威登经典行李箱堆叠打造2025大阪世博会发光法国馆

如何打造能引起不同受众共鸣的包容性品牌

樱花装饰潮流,轻松打造优雅春季室内装饰

匠心回归:传统工艺如何重塑产品设计的未来

人工智能与人类创造力能否共存?——前提是AI不反噬其生存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