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铁某院火了,有设计师晒出自己工作五年的公积金情况:个人缴纳的公积金12%+单位缴纳的公积金12%+单位缴纳的补充公积金30%=12820元!

每月公积金1万3什么概念?低头查查自己的工资单,很多人总月收入都达不到这个数!除了天花板级别的公积金,铁某院的年终奖也相当拉仇恨,上班两年半就有10w!我没有什么想法,一定要问的话,就两个字:

设计院之前几乎全员劝退,难道现在又开始香了?别...别冲动,设计院和设计院之间也是有天壤之别的!

上海某建筑设计院,工作两年,税前年收入8.56万...

某在渝央企子公司,第四年全年收入等于入职第一个半年收入...

山东某院取消了基本工资,所有的月工资变成奖金预提,一分院所有员工年底奖金核算完,平均欠公司5万!

我依旧没有什么想法,一定还要问的话,就两个字:

而这还不是最令人震惊的,更骇人的真相是,这些收入对应的几乎都是平均每天14个小时的工作时长,一年200天以上的出差,周末永远待命,休假几乎没有,算起来时薪还不如兼职端盘子的!

那么在设计院工作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跑路的人都是为啥?留下来的又是图啥?先说说被吐槽最多的“噩梦”前三吧:

No.1

累!

如今设计院已然成为新一代血汗工厂的代名词,进富士康还是资本主义,到了设计院,基本就是农奴制,全年无休饱受剥削且毫无翻身之望。那么收入至少比流水线工人高?基本工资还不如施工单位,其他全靠绩(画)效(饼),到年底就是各种部门业绩不达标、项目不回款、整体行情不好,由基层设计师背负起整个公司甚至行业的兴衰。

No.2

苦!

年轻人吃苦是拿体力换经验,拿技术换待遇。但在设计院,经验不如背景,技术不如关系。晋升的主要渠道是“带资进组”,有关系搞定政府摆平甲方或有资源拿项目签合同,30岁当院长也不是梦。“穷苦”人家的孩子怎么办?画图一条路走到黑,从新手图狗到资深图狗再到老年图狗,画到50岁依然穷苦。

No.3

滞!

以前设计院的核心竞争力是政府垄断,在市场化和新技术的冲击下,设计院的业务其实越来越窄,技术发展几乎停滞,维系生存的手段只剩下“资质”和“低价”。反映到设计师身上,就是收入原地踏步,能力原地踏步,背后却是不断上涨的物价房价,那种被时代和社会飞速抛弃的感觉,设计院的人最懂。

但也不是所有设计师都会被噩梦唬住,从某些角度来看,设计院的显著优势依然是坚挺的:

No.1

大!

就目前的市场而言,大工程大项目仍更倾向于选择“国家队”,别人在民企做住宅和室内,你却有机会参与机场高铁站、综合性医院、超高层建筑等城市历史建设,在国家级设计大师、工程院院士的手下干活。因此想要见世面历练大项目经验,去设计院尤其是几家“三综一甲”还是很不错的选择。

No.2

稳!

船大抗风浪,尤其在市场环境复杂、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更突显出有组织可依靠的优越性。行业寒冬期大家都难赚到钱,但大设计院能包吃包住包户口,团建都是工作日,节日各种米油奶,更不会轻易破产裁员,这种稳定无疑能给很多设计师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No.3

缓!

设计院内部的管理方式和营运机制多带有“体制内”色彩,人际关系相对简单,没什么KPI和职场PUA,比起小企业里勾心斗角你死我活的血雨腥风,这种较温和的环境对刚出学校走进社会的新人是很好的缓冲,对性格单纯、不擅“经营”的社恐也是比较舒适的容身之处。

不可否认,近些年设计院对于毕业生的吸引力越来越低,很多90后、00后原生家庭条件都不错,无论思想还是行动上,选择面和自由度都更高,他们也许并不怕苦怕累,却难以接受低薪酬和低幸福感。但求职向来是各取所需,甲之砒霜,乙之蜜糖。大厂名所的收入和光鲜固然诱人,却也有很多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和挑战;小微企业、独立工作室的自由和个性背后,或要承担极高的试错成本。

纯信网上各种“拉仇恨贴”或“劝退贴”来判断一个单位的好坏,其实才最容易“踩坑”。比起道听途说或口诛笔伐,更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现实需求、个性特点和能力长短,聚焦到自己更有优势的地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环境,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谈多了理想、坚持与热爱,2023年,当设计师们再谈论起这一份职业,或许会更多地关照到自己。有人追逐星辰大海的壮丽,也有人享受烟尘人家的踏实,不被他力裹挟和评判,知道自己现在要干嘛,也知道自己未来要去哪儿,都是值得过的一生。

无论你对自己的人生有怎样的布局,认真对待眼前的事,做好当下,随着大作积累更丰富的灵感和更宽阔的视野,就是对未来最好的铺垫。

精选文章:

7种构思技巧让你的设计焕然一新

‼设计师夜生活大揭秘:竟如此惊人‼

茅台发布新款冰淇淋,酒瓶包装真“醉”了!

元宇宙也出高定了,真是美的不可方物!

为什么日本可以造就坂本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