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5》看了吗?
除了剧情稀碎、台词尴尬,人物塑造也是一言难尽:大头儿子刁蛮任性,小头爸爸溺爱孩子、爹味十足。
而且比起2D,3D版的大头儿子也太太太太太丑了吧!
从前觉得3D比2D多了1D,贵点也正常。
可如今花着近百元的电影票钱,看着这只值5毛钱的建模,小印就觉得心如刀割。
为什么国产3D动画,如此热衷于毁经典?
国产3D,把我看瞎了?
如何毁掉一部经典动画?答案是将它3D化。
虽然新版的大头儿子很丑,但它还不是翻新版的童年动画里丑得最标新立异的人物。
比它更拉胯的,还有小印心目中的童年神作《神兵小将》。
旧版的动画,情节精彩,人物灵动。
可再看新版的续集,这人物是加了猪猪侠特效吗?为什么都像发面馒头一样,肿起来了?
片中最受欢迎的三个女性角色:东方铁心、南宫问雅、北冥雪。
曾经,她们是多少孩子的童年偶像、梦中情人;如今,岁月不饶人。
空气里的酵母精灵不仅催胖了她们的面庞,还夺走了全部的智力。
再猜猜这位浓眉小眼的女性是谁?
她就是我们公认的童年女神,南宫问天的母亲!
看着这连成一片的脖子和脸,小印只能无语问苍天。
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反正这辈子都很难接受。
同样看起来不太聪明的,还有3D版的《喜羊羊与灰太狼》。
这部已经陪伴了我们17年的动画,至今已经播出了5000多集。
但看着3D版里他们无忧无虑、蠢萌蠢萌的笑容,很难相信,凭借羊羊们这样的智商,能在灰太狼嘴下逃走5000多次……
还有曾以奇妙冒险和神奇咒语让许多孩子心动不已的《成龙历险记》。
当它被翻拍,我们会发现,除了名字,整部动画完全找不到一丝原版的痕迹。
旧版的《成龙历险记》里,有功夫、恶魔、符咒和魔法。
新版的《成龙历险记》里,有幼稚、俗套、失智和无语。
成龙大哥,看着这样的片子,你是怎么笑得出来的啊!!!
还有作为中国少儿科普动画的“始祖”的《海尔兄弟》,这部动画自从1995年播放以来,一直深受无数小朋友喜爱。
但谁能告诉我,睿智可爱的海尔兄弟,在变成3D之后,为什么这么辣眼睛????
强行3D,也太致命了叭……
但以上这些通通比不上这部传奇动画——《雷锋的故事》。
虽然在少儿频道播出,但这个画风怎么看都有点诡异。
邪典一样的画面,让每个看到它的人,都想求一双没看过的眼睛……
诡异的飞行轨迹,在观众的雷点上画出了优美的抛物线……
加了高糊滤镜的字迹,好像某种另类版的都市怪谈……
这部动画由庞家班倾力打造,5分钱都花不了的特效却用了近千万的成本。
其实除了国产动画,国外的作品也有因2D改3D,招致骂声一片的案例。
比如《圣斗士星矢》,它的重制版动画《圣斗士星矢:黄道十二宫战士》由美国奈飞公司负责制作。
这部作品是很多中国观众最早接触的日漫佳作,承包了一代人的童年,而它的重制版,凭借“手办打架”的画风,成功摧毁了这代人的童年。
美国奈飞公司用改天换地的3D建模,打造出了“手办摆拍”的颠覆效果。
除了个别镜头做出了当代动画片的平均质感,绝大多数画面都像是来强行搞笑的。
还有去年上映的《龙马!新生网球王子》,它的3D人物建模一言难尽,与2D人物形象出入太大,粉丝的骂声从那时持续到现在,没停过。
虽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在看到正片之后,心里防线却还是瞬间崩塌。
长成这样,也好意思叫龙马?什么牛马!
在这些动画的评论区,我们总能看见这样的评论:
中国3D动画效果差,好像已经成为了网友们的共识。
但为什么明明那么差,却还那么爱做3D?
3D动画,为何做不好还要做?
在国产动画纷纷走向3D的路上,针对3D的政策福利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2010年,广电总局设立少儿精品发展专项资金及国产动画发展专项资金,加大了对国产动画的补贴力度,多从产量、技术、播出平台、获奖这几个标准核定,对3D动画的补贴明显高于2D。
比如深圳,在副省级以上电视台播出的2D动画补贴500元/分钟,3D动画补贴1000元/分钟;在央视播出补贴翻倍。
商品社会,有钱赚就能推动生产力。
这就使得越来越多人开始做3D,然而,人多≠能做好。
其次,是2D和3D技术不同的呈现效果,使得3D更容易讨好观众。
2D动画虽然可以呈现3D难以企及的夸张效果,但在精细度、空间感和画面运镜上都不及3D。
《雾山五行》
而华丽或震撼的画面,往往在感官上会更容易讨好观众。
因此,2D动画很难制作出观众期待中的“视觉奇观”。
在讲究沉浸式和真实感的当下,3D技术呈现的效果更容易令观众满意。
《The Kid Who Would Be King》
相较于2D,3D的制作程序较为简单,上手更快,这也使得资本更倾向于做3D。
2D动画需要老老实实画线条,需要原画师亲自绘制人物关键动作、细节变化等。
而3D动画则全靠“捏”,即建模。
所以较2D而言,3D是没有张数概念的。
制作的过程也决定了2D的人才培养周期比3D要长。
中国的动画行业制作,并非由每个环节的专业人才拍板,而是资方拍板。
秉持着“利益至上”的原则,资本当然更倾向于3D。
此外,市场的大环境也使得中国动画越来越倾向于做3D。
日本的2D动画(包括电影、番剧等)技术已然登峰造极。
欧美的2D动画技术不输日本,3D动画(主要是电影)制作也很成熟。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动画怎样才能打开国门,在世界立足?属于中国动画的道路在哪里?
答案是向尚有空间的3D动画番剧使力。
《眷思量》
既然发展3D有这么多有利条件,为什么我们仍然做不好3D呢?
国产3D,为何不招人待见?
从自身来看,我们对于3D的好感度本就不如2D高。
比起3D动画,我们更早接触2D动画,它的风格根植在我们心里,成为永不褪色的原初记忆。
并且国内外许多“神作”都是2D动画,我们的喜好在长年累月的好感叠加中越来越固定。
比如在动漫强国日本,非2D的动画也要追求做出2D的效果,这足以显示出2D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而从动画呈现效果来看,国内3D动画的风格太过单一,是其被诟病的最主要原因。
国内3D动画的人物形象、风格审美,基本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人物要么就是美丽但容易导致审美疲劳的“网红脸”,要么就是为了追求幼态而呈现的“充气脸”。
不同角色长相相似度极高。
明明是不同的公司,做出来的东西却整齐得像进了流水线。
这种情况说好听点叫专一,说难听点就是单一。
其出现的原因除了形象设计缺乏新意,还有剧本题材不够多元。
而相较之下,国外动画明显做得更好,同一公司的不同作品也会有明显差异。
除此之外,中国的3D动画目前还有不少作品有“失真”的情况。
3D追求的“真”,是动画里人体、物体的可能性。
例如物品的材质与贴图要与现实生活中的对象属性相一致。
我们的3D动画,建模都非常粗糙。
拿着三维的经费,做着一维的效果。
无论是制作方,还是观众,都不应该纵容市场这样的畸形发展。
经费不足导致场景简陋
对于国产3D,你有什么看法呢?
作者:来士普
责编:丛夏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印客美学(id:ink20160101)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