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大牌永远无法停止“翻车”,比如巴黎世家。继前不久的“万元乞丐鞋”之后,它又再次刷新底线推出了“史上最贵垃圾袋”!让人不禁怀疑,该品牌是要帮富人凑齐一套再就业拾荒装备吗?

虽然咱打工人是买不起,但依然感觉智商受到了极大侮辱……

醉心于“卖丑”的设计师Demna Gvasalia曾公开表示“人们认为我的衣服丑,在我看来是一种夸奖”、“探索美与丑的界线是一件有趣的事”。这点恕我不能苟同!但可能也正因为如此,人家当上了巴黎世家的设计总监,而我还在十八线小广告公司改着图

其实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为什么有的设计师只需要把分类垃圾袋放大加厚、把快递减震包印上品牌纹样、甚至直接复刻咱们30年前的塑料凉拖鞋,就能轻轻松松站上食物链的顶端?!

想当年咱们读书时学的是,顶级奢侈品的设计思维是品牌风格,是文化内涵,是情感共鸣。可这些年的大牌设计仿佛在从“博眼球”到“辣眼睛”的路上渐行渐远,只让我们产生了极大的“割韭菜”的共鸣。难道真的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丑绝的奢侈品图集

在网络的一片骂声之中,当然也有些理性派,“品牌铁粉还是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并愿意购买”、“没必要在穷人面前去炫耀资产,也没有必要在富人面前谈及其实用性。”市场价值决定了这一切,你眼中的“智商税”可能却正是别人的“社交资本”。“它们是那么新颖,那么独一无二,让你只想买下来”。有钱人的世界什么都有,美更不是什么稀缺。他们才不care手里的包包美还是丑,全世界都知道它很贵并且正常人不会花这个钱去买,这才是我的优越!

所以即便次次被吐槽群嘲,大牌们还是乐此不疲地“顶风作案”推出各种争议款单品,因为争议的背后是流量,是生意!微博上有个常年话题#你永远不知道奢侈品出了什么匪夷所思的东西#,从2019年到现在阅读量已达7.2亿,这可是广告部门斥巨资都不一定能实现的营销效果啊。设计本身才是终极营销力!

这一切在业内人士看来,更没什么难以理解的,“时尚发展到今天已有完整理念体系,不能把单品割裂来看”,这些“怪且丑”的单品背后往往是设计师的思考和品牌的价值观输出。就比如这次跌破咱们眼球的“垃圾袋”,放在垃圾桶里只是一个消耗品,但将其还原至品牌发布秀场,暴风雪肆虐中只能拎着垃圾袋艰难行走的人类,表达着设计师对当下疫情、战争、自然灾害等末日生存危机的探讨和反思。其实人家是一只有故事的垃圾袋!

看出来了吗,优秀设计师和顶尖设计师的差距就在于“讲故事”的能力!柏拉图早就告诉过我们,“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人类简史》也科普过,原始部落能够展开大规模协作、人类最终成为地球主宰的前提,就是人类能创造并且相信 “虚构的故事”。如果说今天的人类本就是戏精的后代,那设计师一定是最会加戏的编剧。这些不断挑战“底线”的大牌设计,其实就是一直在大声编造带有自己专属DNA的故事——越“魔幻”,越容易被传诵和记住。

但这并不意味着设计只要会没节操地“搏出位”就行。你的故事如何让人信服?你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上去做设计?是一个被动用技艺满足他人审美和需求的“服务者”,还是一个敢于放眼行业、社会甚至全人类,用设计去大胆思考和发声的“最强大脑”?这才是决定你的作品生命力的根本。

被全世界怀念的著名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

他的设计被认为“把年龄、地位或国籍等属性都剔除得一干二净,直指‘人要如何自立于世界’这个根本命题”。

从另一个角度看,今天的这些大牌设计到底是在收“智商税”,还是带有诚意的创新和品牌责任的传承,人们的判断其实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看到的媒体如何来讲故事。设计或许从来都是一半生意一半艺术,身为设计师,更要“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在跟着网民狂欢吐槽过后,吸收住灵感、拓宽了视野再放大格局,让手中的设计稿开始一点点拥有灵魂,学着讲好自己的故事,才没有枉费我们摸鱼刷热搜的这些宝贵流量啊!

精选文章:

4步,绘制有趣又好看的彩铅人物头像!

2023男装周趋势解读!看设计师们玩出了怎样的新花样~

不庫 | 大开眼界,私人车库能有多豪华?

佐藤卓:不设计也许才是好设计

隈研吾新作,2 万根木柴做吊顶,简单粗暴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大作网